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绍汉 » 卢龙塞

卢龙塞

    公孙度,从来没有这么尴尬过,在自己整顿乡里获得大量军资但是也不知道得罪多少同乡豪强之时,当听闻破乌桓之后,无论是幽州刺史还是度辽将军,都对自己不闻不问,却犹如被别人使用过的抹布一样弃之一旁。

    直到所有的人回到卢龙塞之后,才有一个同乡刘备写信给自己,邀自己也去卢龙塞。刘备这个人可以说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对于公孙度来说,可能还没有自己有一面之缘张飞张翼德来的熟悉。

    当来卢龙塞幸好碰到一个玄菟郡老乡熟人,是正在为自己执意去打柳城而错过歼灭乌桓丘力居而懊恼不已老乡徐荣。

    “你可见刘备刘玄德此人,其人品性如何?”

    “未成有所接触,某只与兖州高顺高孝父、涿郡刘放刘子弃有所接触。”

    “刘备此人如此轻佻吗?”公孙度有些觉得难以置信,要知道徐荣可是中郎将!刘备居然敢如此轻慢?就因为自己打了胜仗,还有徐荣未参与围剿丘力居吗?扶了刘备的面子?

    “非也。”徐荣摇摇头道:“某刚刚才回到来,按规矩现在本来应该在卢龙塞外的,但是高孝父奉命将我单独接进来,而且知道你我同乡,便让我来寻你。已经设宴准备迎接你我二人了。”

    公孙度一时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接着问道:“张飞、刘放、刚才提到高孝父为人如何?”

    “刘放为人机警,高顺为人洁白无暇,一往无前。”徐荣道:“张飞此人,到现在为止,未成见过,不过听刘子弃的意思,张飞乃是刘玄德第一心腹,这次基本上都是他谋划的!”

    “所以我等对刘玄德和张翼德两人一无所知,但是吃饭功过成败却系于其二人之身?”

    “是呀!”徐荣尴尬的挠头道。

    就在这时,徐荣发现已经有三人在远处等他们了。只见居中的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左边一人看是一个文士打扮,只是头装有些奇怪。右边一个武将打扮,脸色擦白,却五大三粗,一身黑衣,身高比中间之人高出一个头。正是刘备、诸葛珪、张飞三人。

    刘备看到公孙度和徐荣,直接快步引上来。公孙度和徐荣也赶紧下马。刘备也不拘谨,三步做两步,来到公孙度、徐荣面前抓住两人手臂大笑道:“两位总算来了。如无二位鼎力相助何来如此大胜?”

    “某,公孙度。”

    “某,徐荣。”

    两人对刘备见礼道。

    “某,刘备。翼德来来。要不是公孙冀州为你在幽州拿粮出人,哪有你的大凌河之胜。若没有徐中郎将,如何让你心无旁贷的全力厮杀大凌河而得以全功?”刘备继续道:“两位,这位便是吾弟张飞张翼德,而这位便是这次立下大功的诸葛珪!”

    双方见礼之后,公孙度看一看徐荣,徐荣也看一看公孙度,两个人一时不知道能说些什么。

    刘备说道:“除了我师兄为继续给乌桓、匈奴、鲜卑施压自请在承德城,其他人都在卢龙塞了。”

    “两位也无需太过担心,这次吾等未成给朝廷带来太多投入麻烦,确能全胜。应该不会有人为难我们的。而且除了幽州刺史之外,能够上书之人均一上书。”张飞似乎无意一样,直接告诉现在的情况。

    公孙度一听,就了然了,大多数人已经算是结成临时的同盟。大家默认刘备拿下最大的功劳的情况下,其他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分到自己的哪一份,那么就不是想着吞并刘备的功劳而是吹捧刘备的功劳!除了无法接受的公孙瓒之外!

    “这几日,本我等闲来无事,也是可以多亲近亲近。”张飞也不避嫌继续说道:“诸葛兄这段时间也算给家里面报平安,也会留在这卢龙塞中等朝廷消息。”

    “不知,刘使君可知是否有进京的可能?”公孙度却不想和刘备等人有什么亲近机会。直接问了这个关键问题。

    “不知。”刘备摇摇头,诚实回答道。刘备确实不知道。事实上就算是邹靖等人也不知道。这一次战报报入朝廷之后,犹如石沉大海,这种沉默并不常见!

    这个时候公孙度也就明白,不是自己被排挤,而是朝廷现在可能还没有想好这一次应该怎么做。

    那么自己应该又怎么选择呢?公孙度看向徐荣的时候,自己这位老乡很显然没有这样的烦恼,因为徐荣已经将自己和刘备等人拉开了不小的距离。

    公孙度一愣,马上便明白了过来。徐荣这个人,一想没有太多的复杂的想法,一个武人建功立业对他来说是他最可以控制的东西,他也只想做这个,所以“朝廷”之外他并不太有其他的“君”。

    刘备等人似乎也并不奇怪,特别是张飞,他甚至于直接撇下徐荣和自己拉着诸葛珪走在另外一边。

    公孙度思量一番之后一如卢龙塞便告辞离开,徐荣也同样,刘备也并不过度挽留,行礼道:“不几日天使就应该到了,那时在做庆祝!”“那时再来拜会刘使君。”公孙度、徐荣道。

    刘备三人见两人离去。回头对张飞道:“正如翼德所言,此二人非我等可以结交之辈。”

    张飞点点头道:“是的。最主要的是按照时间现在怎么的朝廷也应该有消息了。现在没有消息,对于他们来说为什么还要和我们‘亲近’?”

    诸葛珪开口道:“我们回去说罢。”

    “嗯。”刘备、张飞齐齐点头道。

    与公孙度和徐荣不同,诸葛珪自从见刘备之后,迅速的融入与刘备的小团体。张飞都不得不感叹,诸葛家和刘备就是契合。

    “翼德,你说朝廷在等什么?”刘备一进屋就习惯性已经习惯问张飞的意见。而且也开始期望张飞能够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

    “主公,雒阳,汝可比某熟悉呀!”张飞哈哈一笑道:“主公汝觉得会卡在那里?”

    刘备一愣,看向诸葛珪。诸葛珪自顾自坐下来道:“翼德所言,也是某所思,吾等从未去过雒阳,如何能够做出判断?”

    “雒阳呀。”刘备笑一笑,似乎在回忆什么。“君贡、翼德。那时候虽然年少,但是确实也算是和那几位的公子是见过面的。虽然我那个师兄和他们不是很对付。但是我和他们确是很有交情。但是现在这个事情真的开始有他们掌控吗?”

    “其他人未必,但是袁本初一定已经有机会了。”

    “翼德说的有道理,吾所知匈奴本来是要和乌桓一绝生死的,但是朝廷不给奖赏!所以匈奴也就和乌桓合谋了。”

    “所以现在师兄才能够在承德呆下来,但是为何说这可能是袁本初的谋划。”

    “太傅袁隗,大将军何进,太尉马日磾,司徒丁宫,司空刘弘。太常刘焉,光禄勋刘弘,卫尉杨彪。廷尉宣璠、宗正刘虞,太仆黄琬。少府黄琬、大长秋赵忠。这些人谁说话算数。”张飞想了一想问道。

    “大长秋赵忠、太傅袁隗,大将军何进。”诸葛珪思量一下答道:“何大将军,根基不稳,未闻其有何才。”

    “一个根基浅,有无才能的人,自然也是说不了什么话的。”

    “所以太傅袁隗、大长秋赵忠才是在这件事上能够拥有话语权的人。”

    “之前,某赌,天子开始布局,是赌对了,那么现在大获全胜下,太傅袁隗、大长秋赵忠会怎么想,才会导致现在封赏下不来?”

    “据说袁隗现在大多数都是听袁绍的意见。不知道玄德公可觉得有所苗头?”诸葛珪突然问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刘备想了想当年那个人,答道:“当年袁本初表现来说,假如可以,他一定会做的。”

    “那么就是邹靖说的应该八九不离十。”

    “但是如果是这样,那么封赏应该会下来,但是我们很可能就是进不了雒阳。”

    “所以谁有新的想法?天子吗?”

    “虽然上次,我接着邹靖和主公师傅卢植的关系,可能让天子看到,但是这次天子会不会有所动作?”

    “吾观天子一贯小气,这次是不是在纠结什么?”

    “是不是这次反而想真的给点什么?”

    “按照邹靖的说法,因为之前由大将军何进提出的政策,让张氏之乱迅速蔓延开来。所以当要求让度辽将军再次起兵,朝廷是犹豫的,最后还是卢师出来一锤定音。”刘备思量道:“但是赏赐就不一样了,卢师基本上没有任何可以说项的理由和机会啦。”

    “袁本初有阻挠的理由吗?”

    “那要看朝廷赏赐是什么。”

    “之前我们选择的是孤臣角色那么,袁本初可不愿意我们能够进京。”

    “为何,翼德认为吾等有进京的机会。”诸葛珪严肃问道。

    “之前,只是这几年地方扩权的瞎猜,但是这次主公能够拿到指挥权,冀州人能够这样参与,都说明北宫已经有心无力了。”

    “就算是黄巾之时........”诸葛珪正想反驳,突然想起当时朝廷的反应,确实当时虽然反应慢,但是一切的主导依然是天子!可是现在天子在乎有所变化,但是自己却没有想明白是什么变化。

    “一切的假设,只有等封赏下来。天子对大将军、袁绍等到底有多不满,还有是不是如翼德所想,天子要为自己留后手了!”

    “那么大长秋赵忠选择自然是推动吗?”

    “要是他们选择的是推动也不会到现在还没有任何消息。”

    “吾观,这次功劳太大,可能都视吾等为利刃。所以都在不知道如何对吾等。”

    “那么天子是不是也在犹豫?”

    “吾观最大的希望就是袁氏和十常侍达成合作,反而激起天子的逆反心理!”张飞说道此处问诸葛珪道:“假如某是对的,诸葛先生愿意和我等一起去雒阳否?”

    “当然愿意。”诸葛珪还不犹豫,自己劫后余生,绝无可能有什么封赏,还有刘备这个人,给自己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也难怪,张飞等人拿到再多军力和军功都无叛变之意,要一起去雒阳,是必然要辞赏的,似乎也没有任何人在意。关羽和简雍甚至于已经重新成为刘备的近卫。张飞、高顺也是刘备不允许他们现在去职而已。而刘放根本就没有考虑其他,这段时间都呆在张飞的军营之中,据说连人都不见。

    “要是能够去雒阳,主公最少我等五人可以一起去雒阳。”

    “善。”

    “接下来只有等了。”

    来到住处的徐荣几乎在同时问公孙度道:“升济?”

    “现在事态未明,朝廷太远,不知其对刘玄德这些人的态度。但是无论如何,让袁家吃瘪的人,我们还是不要靠的太近。”

    “何出此言?”

    “你也是知道之前的策略是袁本初定下的,大将军呈上的,所以这次的大胜如当年吾在冀州所做之事情。倒是汝为何?总不会是因为某吧”

    “因为某在其身边,无用武之地。”徐荣也不讳言道:“要是刘玄德就在幽州、或者冀州自然是需要投其门下,但是要是不是的话,自然无需如此。”

    “公孙瓒这厮不会让刘玄德留在幽州的,汝也不会让其留在幽州吧。”

    公孙度一愣道:“确实如此。

    “某所思的是吾等应该站何处?”

    “站吾等该站的位置!”公孙度不以为意继续道:“大汉之臣,站大汉之位,想来冀州人也是怎么想的。”

    “吾等就等朝廷的决断吧,该是吾等总是要给的。不是吾等的吾等也无需关系。”

    “然。”

    中平四年冬,天子下诏:平张氏之乱封赏:

    公孙瓒升为中郎将;

    贾琮封为都亭侯,进驻辽东属国;

    刘备升中郎将,回京待命;

    张飞弃职,赏三百匹帛;

    关羽弃职,赏三百匹帛;

    太史慈弃职,赏三百匹帛;

    高顺弃职,赏三百匹帛;

    简雍弃职,赏三百匹帛;

    文丑别部司马;

    徐荣复中郎将迁太原郡;

    公孙度升上郡太守。

    种种封赏不一而足,不过,虽然赏赐得小气,让人惊异的在于太史慈的选择,还有徐荣和公孙度的赏赐。这两人的赏赐很有点张飞等人弃职换来的是的。刘备回雒阳更是让所有人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