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丁宁的奋斗 » 155

155

    于海波听了丁宁的话,皱了皱眉头。听丁宁的意思,她是要把网页制作这项业务做上轨道以后,才会对之前的生意撒开手。那这段时间,她肯定分心的厉害,在学习上还能专心吗?

    他可不想自己看好的好苗子走上歧途。丁宁脑瓜子灵活,反应快,记忆力也不错,逻辑思维也很强,走计算机专业这条路其实是非常适合的,本来还打算再观察一两年,如果丁宁的表现能让自己满意,他还想说服丁宁本科毕业以后考他导师应老的研究生,让丁宁成为自己的师妹。

    应老可是院士!

    以前根本不带研究生的。如果丁宁在本科阶段表现优秀,那于海波就去应老那里磨一磨,大不了老师没时间的时候,他带丁宁也可以。

    于海波心中早有打算,可现在丁宁的做法却让他非常的不满,他不排斥学生兼职挣钱补贴自己的生活,但是像丁宁这样热衷于赚钱而忽视了学习的本身,这就不是一个学生应该有的行为。

    丁宁看到于海波的神情,赶紧闭了嘴,她知道再说下去的话,肯定会让于海波生气的,不管自己再怎么保证学习成绩不下降,但是除了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丁宁没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自己。

    一切用事实说话,这也是丁宁自己的为人准则。

    丁宁想着,等这学期的成绩出来以后,于老师应该对自己有一点信心了吧?反正今天她也没觉得说一次就能成功,只是想试探一下于海波的态度而已,这次不行,大不了下学期开学再问问于海波。

    如果于海波实在不愿意,那她可以问问其他专业课的老师嘛!教C语言的石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挺不错的,她也可以去问问石老师!甚至还可以问问自己高中班主任罗老师的大学同学苏荣苏老师呀,她也是本校的老师,虽然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但是老师嘛,人脉肯定广,帮自己问问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反正广撒网,重点培养,逮住一条鱼算一条鱼!她也不是让老师们白干,她也会分成给老师们呀!

    于海波是不知道丁宁的打算,他要是知道丁宁心中的想法,肯定气得吐血,更加不会帮丁宁“拉生意”了!

    丁宁也不知道于海波的打算,如果知道了,肯定会鸡贼地在于海波面前好好“表现”,做生意就更加小心,甚至会由“明”转“暗”,让于海波认为自己全心全意在学习。

    院士可不是大白菜,哪里都能见到的!他们整个信息学院就一位院士,牛逼的不得了!以前就连带博士都少,要不是于海波真的很优秀,应老见猎心喜,在于海波考博那年开放收生,他原本想考的导师根本就不是应老。不过在他知道应老也要收博士生后,他就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原来选中的导师,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于海波最后成为了应老的关门弟子。

    不过还好,这于海波和丁宁师生二人现在对彼此的想法都一无所知,目前没有“反目成仇”的趋势!还处于和谐师生关系的状态。

    一群人拖拖拉拉的往上爬,大家都精疲力尽,彼此鼓劲,坚持的又走了两个小时,实在走不动了,又只能停下来休息。就连体力最好的向大龙也把王小苹放了下来,自己搀扶着她走,他已经完全背不动王小苹了。

    “还有多久才到山顶?我怎么觉得这条路越来越长,完全看不到终点呢?”刘德音连“文艺女青年”的谱都摆不起来了,坐在地上大口的喘气。

    张广庆就是锦州本地人,他以前也爬过阳公山,对于阳公山山路的崎岖陡峭是深有体会,也算他们这一行人的临时向导。

    “按照咱们这样的速度到山顶的话,估计要九、十点钟了吧?”张广去环顾了下四周的景色,仔细分析了大家目前所处的位置,估算了剩下来的路程,给了刘德音一个让她绝望的答案。

    “啊——,我死了,你们可以继续走了,别管我!”刘德音感觉自己连坐都坐不稳了,直接的就躺在了地上。

    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一个缓坡上。刘德音躺在地上其实还蛮舒服的,满地的草坪,整个身体呈20多度的角度,她真想就此一睡不醒。

    温胜男听到还要那么长的时间,估算了一下他们的速度,不太确定的问道:“我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就花了六个钟头,现在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我们还要再花六个钟头才能到山顶?这不是都已经都爬了一大半了吗?不至于这样夸张吧?我觉得我们的速度还行啊!”

    “如果接下来我们大家都不休息的话,那有望八点钟到达目的地,不过现在大家的体力都消耗的差不多了,速度只会越来越慢,如果还保持现在爬两个小时就休息的状态,那十点钟到山顶,也是我预估的最好结果了!”张广庆以前读高中的时候也和班上的同学来爬过阳公山,当时他们都是一伙男生,体力比较好,七点钟到山脚下,他们只爬了三个半小时便到了半山腰,到山顶的时候是下午六点多。

    “剩下的这段路好走吗?有没有什么危险的地方?”于海波来之前是做过相关的资料收集的,他知道阳公山没有开发过,但是想着学生们都是一群年轻人,不至于2000多米的山都爬不上去,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体力,也没想到“未开发”这三个字代表了什么样的结果。

    当时听班上的班干部建议爬阳公山的时候,他还很乐观的认为年轻人体力好,一天的时间爬上去完全是绰绰有余,谁知道现在弄成这个样子呢?他算是明白当初办公室里,锦州本地的同事听见他们班组织的班级活动是爬阳公山,为什么会露出“佩服”的表情了。

    “剩下的山路没有什么危险,但是因为海拔高了,湿气比较重,可能山路会越来越滑,再加上太阳落山后,山上会比较冷,大家最好注意保暖!”张广庆想了想,提醒道。

    温胜男这会儿也已经有些蔫了,不过在女生当中状态算是最好的。丁宁觉得他们不应该这样频繁的休息,因为越歇越不想动弹,没有那种一鼓作气的冲劲了。

    “既然这样,我们还是别歇了,继续爬吧,不然时间越拖越长。天色晚了,山里也不安全,谁知道这山里有没有什么猛兽呢?我们还是加把劲儿,一鼓作气,爬上山顶吧!”丁宁又喝了水,然后站了起来,往前走动,在她的带领下,其他人除了大声哀嚎以外,也认命的跟着继续往前走。

    丁宁已经很累了,她觉得如果不把这口气提起来,她都没有信心走完接下来的山路。

    正如张广庆所说,接下来的山路坡度越来越陡,路面也越来越湿滑。众人不光要保持的速度,还要小心的避免脚下打滑,以免自己摔倒,在这个地方摔倒就只能像“无敌风火轮”那样一路“滚”下山了。

    丁宁现在已经没有心思关注其他东西了,她的双眼紧紧的盯着自己的脚下,憋着气儿,机械地迈动着双腿。然后不断的自我心理暗示:我不累,快要到山顶了!我一点都不累!坚持就是胜利!

    本来沉默的队伍忽然听到了说话声,走在前面的同学都往回看,发现走在最后的于海波身旁居然出现了一名道士,正在和于海波说话。

    那个道士不太看的出来年纪,花白的头发梳了一个道士专用发髻,用一根发簪固定住。皮肤黝黑,脸色沧桑,但眼神十分的锐利,身形削瘦,身高大约一米七左右,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棉质道袍,脚下穿着十方鞋。

    十方鞋是道士常用的一种鞋子,鞋口圆,鞋帮为黑白相间的条形图案,代表十个方位: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上、下。道士在穿十方鞋时,通常会搭配高筒白布袜。这个位道士也没例外。

    这道士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出家人,一般出家人眼神都比较温和,整个人的气质非常的非常平易近人。丁宁和扫向他们这群人的道士的眼神撞上,道士的目光深邃幽暗,好像把每个人都看穿了一样,丁宁看的心中一跳。

    在这条路上碰见道士,都不用介绍,大家就知道他肯定是山顶上阳公庙的道士。

    好不容易碰见一个“熟人”,男生们毫不客气的开口对道士搭起话来。

    “道长怎么称呼啊?”

    “道长这里阳公庙还有多远?”

    “山上还有床位吗?”

    “阳公庙里能不能提供晚饭?”

    道长看起来有些严肃,但并不拒人于千里之外,还是一一的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贫道姓孙,你们可以叫我孙道长!剩下的路程也不远了,大概还有三分之一的路程就到山顶,睡的地方你们不用太担心,都是大通铺,大家挤一挤,肯定能睡下的,只不过环境不太好罢了!我们阳公庙是提供一日三餐斋饭的,不过按你们的速度,到了山顶,可能也已经过了用膳的时间,晚饭只能你们自己解决了!”

    孙道长一边回答众人的问题,一边越过一位位学生,不过几个呼吸之间,孙道长便走到了这行人的最前面,然后回过头又对大家说道:“贫道就先行一步,望各位善信能够抓紧时间,你们的速度太慢了,天色暗下来,山上不太安全!”

    “孙道长,您是什么时候从山上下来的?剩下来的路你走多久就能到山顶啊?”赵思明好奇地问道。

    她看道长走路的速度非常的快,气息绵长稳定,一点都不像他们这一群人一样,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的样子。她想从孙道长的答案当中来判断他们到达山顶的时间。

    孙道长看着问话的赵思明,做了一个道士的稽首礼,然后说道:“贫道今日有事耽搁,下山的晚了,上午十点下的山,剩下来的路贫道两小时便可回到阳公庙!”说完也不给众人反应的时间飘然而去。

    一群人看着孙道长的背影,快速的消失在山林之间,被孙道长的速度给震惊的快惊掉了下巴。

    丁宁在心中默算了一下,上午十点下山,现在四点多,孙道长刚才说他两小时就可以到山顶,也就是差不多六点,从下山到上山,来回一趟八个小时,中间还不算他下山办事的时间,也就是说他上下山来回,最慢也就是七个钟头。

    这么厉害吗?还是说不愧是修道之人,体力就是强?

    不光丁宁被孙道长的速度吓了一跳,其他人也觉得孙道长“不是凡人”!

    于海波看着一群人保持了诡异的沉默,大概也能够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于是对大家说道:“大家也听见了。孙道长提醒我们,天色暗下来,山中不安全,我们要加快速度往前走了,大家坚持一下!”

    众人也知道于海波的担忧,虽然已经身疲力尽,双腿酸痛,呼吸困难,但都还是咬着牙往前走。

    “我的脑子告诉我一定可以爬到山顶,我的脚却开始发脾气,不听使唤!我也很为难呀!”王小苹搭着向大龙的胳膊,借着向大龙的力,使劲往前走,她觉得自己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了,现实情况是她以每两秒一步的速度缓慢前行。

    经过孙道长的提醒,众人也有了紧迫感,不再拖拉,尽自己最大的毅力在坚持前行。

    夏秋怡一边走着一边说道:“唉,想着咱们今天爬山是在体力充足,口粮不缺的情况下都爬得这样艰难,想想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我们的先辈们是用什么样的精神克服困困难,才能够跨雪山,过草地,最终在陕北胜利会师?他们除了赶路,还要参加战斗,缺衣少食。我今天仅仅就体会了一下爬山,我都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在想起那些老红军们……”剩下的话不用夏秋怡说,其余人都能够理解她的意思。

    以前也学过这段历史,他们所看到的就是一串文字,了解到的也是一组组数字,共走了多长的路程,跨过了多少省,翻过了几座山,越过了几条河,参与了多少次战斗。虽然佩服革命先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但其实是浮于表面,感受并不深刻。

    今天的这次爬山活动,确实也让大家感受更加深刻,完全能够体会到当初我们的老革命们是经过怎样的艰难困苦。

    吃没得吃,喝没得喝,过雪山还穿一件单衣,听说还有“红小鬼”也跟着参与了长征这伟大的征途,年龄最小的才七岁。

    丁宁实在难以想象年仅七岁的孩子和大人们走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是怎样的体验?除了佩服,就是景仰!

    夏秋怡开启的这个话题,引起了众人的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