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之拯救皮皮虾 » 第70章 柳暗花明

第70章 柳暗花明

    李建军陷在与前世家人的离别中,忘了自己穿越的时代正是自己年少之时。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妻子也在年少之时,两人并没有生死永隔。

    以前怎么从来没想到呢?这么一动念,刚才所有的伤痛和绝望竟一扫而光,反而有了一种兴奋和新生的幸福感。

    他加快了步子,回到家里,外婆,母亲和父亲都在。看到他进屋,外婆似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说:“这么晚了,一声不响就出去了,害得我找了好久。”

    母亲一点也不担心的样子:“我怎么说的?他不就自己回来了吗?”

    父亲看起来若有所思的,问:“你出去有事吗?”

    看到他满脸笑意,他们可能放心了,也就做自己的事去了。

    看母亲和外婆忙去了,他把父亲拉进自己的房间。李舜承知道儿子有话说,坐在床沿上等着他开口。

    静下来了,李建军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等了一会儿,看儿子只管沉思的样子,李舜承觉得奇怪,先发问了:“你有什么事不好说的吗?”

    被父亲逼问,李建军突然红了脸:“爸,我们这里去瓯江城里怎么走?”

    李舜承很是诧异,问:“你要去瓯江干什么?”

    李建军脸上的红晕更加明显了,答道:“你就说怎么走么?是坐船还是坐车的?”

    他前世在欧妃滚装还没通航前竟从没去过瓯江市!

    李舜承说坐船方便,大概两个小时能到,坐车要四五个小时。

    他说他想去瓯江看看,理由是自己从没去过那儿,想开开眼界,因为那儿一直是潮流的发源地。

    这个理由无可反驳,李舜承好像相信了。他听了儿子的文旦计划以后,对儿子的决定都从大格局上去思想。

    问了一些与文旦相关的问题后,他说“你想做外贸,是应该去瓯江看一看的。听说,那儿的人都是世界各地做生意的。”

    李建军忍住笑,想也只有父亲能脑补出这么合理的后情。

    胡乱地给了父亲一个最佳理由,父亲竟答应有空了带他去瓯江走一趟。

    一个晚上,他做了好多梦。梦里全是前世的妻子和儿子。

    九岁的他似乎开启了青春的智慧,和前两年有了明显的不同,开始稳健地思考未来,把这一世人生的女主角也安排好了。

    这个秘密是不能和任何人讲的,他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而露了底。

    李舜承已经走出了前段时间的低谷,从儿子的一些言语中,他相信生活已经开始顺畅起来了。对于儿子的计划他也开始有了兴趣。那天听儿子说了海边大队的文旦园,他也想去看看,说不定见到了实物会有什么启发。

    张来福不当大队书记后,李建军把文旦项目暂时先放下了,想索性把一切可行性调研做实了再计划下一步。

    今天是星期六,李建军中饭后和几个叔叔在闲扯,等一下父亲要来给四叔五叔辅导。

    按李建军的说法,离高考还不到一年时间。老四被大家鼓动起来,认真地开始了复习备考。但他的底子确实很差,李舜承对他基本上失去了信心。

    他自己也知道,凭这样的水平去参加高考,成功率几乎是零。他一边努力复习,一边在李建军面前不断地说些丧气的话。

    李建军开始懒得安慰,看多了他这一蹶不振的样子,最后就烦了,说:“都多大的人了,还总是发牢骚。你乖一点,说不定我可以帮你看看这高考试卷。”

    这话无论谁听了都不会当真。今天老四竟提起来,问:“军军,你真的能看到高考试题吗?”

    李舜承大笑:“你也太天真了,这话都会信?好好准备复习吧。”

    他拿出了今天的教学资料。老三懒得听他们胡扯,出门去了。

    李建军想去张金生家看看。走到张家门口,没见到院子里有人,喊了声:“金生。”

    二姐出来,一看是李建军,热情地邀请他吃文旦,说刚摘的,新鲜着。

    他答应着就随二姐进去了。这个家他很是熟悉,这两年张金生经常带他来。

    刚好张来福也在,李建军打了声招呼,就问他现在还想种文旦不。

    张来福自从和李建军有过上次的合作后,对这个孩子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觉得他比自家儿子要强多了。

    这次被换下来,他心里一点准备都没有。开始时有些无法接受,后来发现这是一场大规模的人事变动,说是换届,他慢慢也习惯了。只是有些事还没做完,心里不大舒服,比如李建军刚问起的种文旦的事。

    这些日子,儿子的职业落定了,他的心总算放下了。耿局长也调离了原单位,答应让儿子做临时工的承诺也不作数了。还好,他有第二条路的预备。现在,楚城地区最受人尊敬的老木匠曾大贤收了儿子做徒弟。

    现在的他基本上从最初的失落中走出来了,但还没找到要做的事。李建军的问题,他也在考虑,只是这决定权已经异位了。

    他想了想,问:“军军,你能不能看见,六年后,这文旦都卖给谁?”这是因为李建军以前说过六年以后,城里人会大量消费水果。他要再证实一下,这个事会不会真的出现。

    李建军这几天和父亲经常会说到文旦的销路,对这个项目的一些细节的考虑也越来越具体。见他问起,就把和父亲的设想跟他说了一些。

    张来福本来对这个项目已经有了一些构想,对李建军刚才说的,他觉得值得一式。说什么时候再去海边大队走一趟,见见那个辛博晖。打听一下,他是怎么把这个果园做起来的。

    李建军没想到,张来福主动提起,他也想去找辛博晖。

    不过他不好问,这个文旦园的选址怎么解决。因为他已经不是大队书记了。

    张来福当了这么久的大队书记,这个问题他肯定想过的。既然他主动提出来了,就一定有了解决的办法。李建军想。

    他不再问了。

    这些天,对于李建军来说,好多事都经历了几次沉浮。现在似乎一切都有了新的亮光。

    昨天,他还以为自己要为这个文旦项目孤军奋战了。现在张来福的一番话好像这情形要逆转了。他有点激动,想老天爷也愿意帮助自己走出这梦想的第一步。

    回到杨家,父亲的课还没结束,他没有去打扰,在院子里练起了余家权。

    这几件最近困扰自己的棘手事都有了解决的路子,剩下的就是杨家三兄弟的高考了。

    他知道怎么让他们考上大学,但他们自己却不相信,以至于老四满腹苦水,老三不肯参与。只有老五,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复习。

    他要赶在春节前把文旦项目先敲定,等这些做完了,大概也过了春节。他向来做事按次序进行,想现在就让三兄弟先这样吧,等过了春节再给老五逼一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