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之拯救皮皮虾 » 第88章 上了头条

第88章 上了头条

    李建军是在杨家被采访后的第三天看到《贵妃日报》的。是父亲从学校带回来的。那天下午,父亲下班后递给他一张报纸。

    带报纸回家,是父亲经常做的事,但今天,李建军不用看就猜到了父亲的用意。果然,第一版,大半个版面就只登了杨家三兄弟的事。

    采访那天李建军没在,他是故意不出现的,怕发生什么枝节。听师傅说来了好几个当官的,除了教育局长,还有报社的领导,红星小学的郭校长也陪着。

    采访中记者还问到了三兄弟一年前怎么想到要预备高考的。这是关键问题,绕不开,他们就提到了李舜承老师。

    报纸上有一大段赞扬李老师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在非常时期也不忘扶持年轻教师,对祖国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

    看完整篇报道,李建军松了一口气。文章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自己的名字。

    贵妃县城,县政府宿舍大楼。

    三楼靠东面一单元房内,坐着轮椅的贵妃县委前书记杜中华,看着今天的《贵妃日报》。这头版的报道提到了红星大队,还出现了一个有些耳熟的名字——李舜承老师。

    他记得这是李建军,那个神童的父亲。那天在红星大队他曾神秘地预言了自己将要坐轮椅,今天他真的是坐在了轮椅上。

    他现在没有工作,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看报纸和听收音机。今天《贵妃日报》上这有关红星大队三兄弟的报道,让他想起了这孩子。

    他还没完成心中一个存了好久的计划。

    施副县长案件是自己当年亲自督办的,对于破案的离奇经历,他印象深刻,应该说是疑点重重。本想安排时间和李建军这孩子好好谈谈的,后来…….后来……

    他推着轮椅来到了书房,把报纸夹到了一个文件夹里,放进了书桌左边的抽屉。他想近日一定要找时间好好和这孩子谈一谈。

    离县城四十公里的清江镇风杨路一座二层小楼。

    一位十几岁的少年,坐在二楼的卧室书桌前,桌子上摊着一张报纸。少年盯着报纸上一个名字,口里喃喃地嘀咕着“李舜承……李舜承……老师……”

    杨家兄弟上了《贵妃日报》头条,楚城镇上有关李舜承老师的传言也多了起来。这些李建军都听不到。

    晚饭后,大院里的一位邻居杨俊恒把李舜承叫了出来。李建军听他们在院子里聊了好久,最后,杨俊恒终于讲到了重点,想请李老师帮自己辅导功课,他明年也想参加高考。

    因为上了报纸,李舜承老师这几天已经被严重骚扰了。好多同事都来找过,想请他帮助自己复习,预备明年冲击高考。不过他还没和儿子提起。因为他还没想好要怎么平复这飞来横名。

    李建军重生以来,对于自己新人生的定位,是一定要做一个走在趋势之前的人,还有完成自己的那个计划。不过要达成这一目标先得有资金。

    这几年他一直被捆于第一桶金之前,更让人尴尬的是自己的年龄不适合做任何与挣钱有关的事,文旦项目还要好几年才能出效益。目前只要和挣钱有关的事他都不想放过。

    李舜承进屋后,把儿子叫了过来,在堂屋里坐下。他想把自己这几天的遭遇和儿子说说。对于儿子超年龄的理性他早已习惯了,所以想听听他的看法。

    父子俩正说着,外婆收拾好厨房端了满满一大盘虾姑准备送去垃圾桶。李建军见盘子里的虾姑都是完整的,没吃过,很好奇,问了一句:“外婆,这虾姑还是整只的,都要倒掉吗?”

    外婆“嗯”了一声继续往外走,过不了一分钟就回来了,继续着刚才的话题,“今天也不知怎么了,菜场的虾姑特别多。一乡下人见天色晚了说要赶紧回家,把剩下的这些全给了我。只收了五分钱,说路上带着麻烦,反正也不值钱。其实我们也吃不完,贪便宜没好事,害我浪费了好多煤和盐。我本来是想买来做虾姑肉干的,烧熟了,又觉得太少了,做了还费柴火,还是倒掉省事。”

    “五分钱就这么一大堆?”李建军虽然经过上次的义捐,知道了虾姑在本地的地位,但还是不知不觉就脱口而出问了。

    这虾姑,从被嫌弃到升至六十元一斤,全是因移山填海的缘故。

    他又开始为虾姑的命运抱不平了。

    他前世经历了贵妃县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到全国百强第二十一的巨变。这变化的重要契点就是从三十万亩海滩变陆地开始的。他把前世贵妃县的变迁绿了捋了一下。

    贵妃县从古以来民风淳朴,乡民大多从事农耕或讨海,商事并不昌盛,就是在新中国也不例外。

    全县的陆地三面被海包围,滩涂面积三十多万亩。居民的饭桌上每一餐都缺不了小海鲜,但这虾姑也就是被称为皮皮虾的,却很不受欢迎,甚至在码头附近经常会看到被大量地丢弃。

    如果不是这次重生回到童年,李建军还真想不起来皮皮虾曾经的凄惨境遇。因为这是滩涂小海鲜,在贵妃县三十万亩的滩涂海域中,它们的繁殖率太高了,而且壳带尖刺,在饭桌上很不待见。

    李建军前世成年以后生活的时代,贵妃县的滩涂一半已经变成陆地。小海鲜的产量大大缩减,而且另一半滩涂虽然没有围填但已经着手准备了。

    海水已经被拦了起来,只是规划还没有批下来。这样,滩涂海鲜的生存环境也大受影响。皮皮虾就是其中之一,在李建军还活着的最后几年,他们家就很少买,因为菜场上已经见不到本地出产的虾姑了。

    他想起义捐以后不是有好多人在做虾姑肉干卖吗?怎么现在又被嫌弃了?

    他还没来得及问这个问题,却被父亲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席话带回了当下。李舜承问儿子对刚刚说的这事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

    在父亲讲述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爸,我们是不是干脆办个补习班争点钱。”

    他想,找不到大的项目,先挣点小钱练练手也是好的。他没意识到自己是被虾姑刺激了,又开始为那个阻止移山填海的大事焦虑了。

    李舜承突然象不认识儿子似的,睁大了眼睛直直地盯着他。他是个极其理性的人,马上就恢复了平静,“你说什么?补习班?什么补习班?”

    在前世,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是每个家庭无法逃避的话题,但现在,父亲居然会有这种灵魂拷问。李建军又为自己前世生活的时代感慨了一秒钟:真是人心不古啊!

    他笑嘻嘻地看着父亲,“就是既然有好多人想让我们帮他们复习,我们就开一个班,把他们集中起来,然后……然后……收点费……”

    李舜承见儿子支支吾吾地把话说明白了,捋了捋头发,思考了一会儿,目光涣散地自语:“收费?这合适吗?都是同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