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带个陶罐去扶贫 » 第一百七十章 产供销一条龙

第一百七十章 产供销一条龙

    当晚,郑畏陪郑克爽在两山宾馆吃了工作餐。

    他带去的五粮酒,直接没开封,被郑克爽给断然拒绝了。

    “晚饭后,一起研究你们的经验材料,谁都不能喝酒。”

    郑畏只好安排宾馆收拾好会议室,让徐杰和黄雁也过来,共同与郑克爽副市长一行研究九家涧的经验材料。

    黄雁带着打印好的材料初稿,还有制作专题片。

    先看专题片,再听黄雁汇报,徐杰也进行了汇报。

    郑克爽点着名,逐一发言,直到跟随他一起来调研的望江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任泽发完言,才让郑畏谈谈自己的体会。

    前面的人谈的都是九家涧扶贫工作中的经验做法,郑克爽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也没有打断任何,独自看着材料,听着发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上几笔。

    水果都是郑畏从家里打包带过来的,重新洗过后,又让宾馆服务员端了上来。

    茶叶当然是古意茶,不过是中档的,喝起来口感略差些,比起郑畏家里的碎茶,也差了一截。

    郑克爽没有多说话,临离开郑畏父母住处时,郑畏老娘把剩下的水果全部打包,逼着郑畏带上,还说:“你爸泡在田四郎那里下棋,不大回家,我一个人也吃不了,时间长了就浪费了,这么贵重的东西,浪费就可惜了。”

    这算是品尝吧,让随行人员也开开胃,清神去燥最好,思路也清晰些。

    郑畏发言,就从自己当初的实际想法谈起,富裕起来,才好扶贫,让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勤劳致富,然后帮助贫困的人。

    贫困户里如果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获得些报酬,也会让他们有获得感,在人格上也会被尊重,被社会接受。

    扶贫,更要扶智扶志。

    “你再谈谈你们的古意茶和原中果,是如何让老百姓受益的。”

    郑克爽在郑畏谈完扶贫工作后,点了题目,让郑畏继续回答。

    “我们在种植古意茶和原中果时,先从老百姓手里把土地流过来,每年给他们土地流转费,公司进行基础建设,然后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保障,由老百姓负责管理,每月发工资。水果和茶叶采收后,公司统一销售。如果以土地入股的,折算后,每年年终发放红利,这种形式,老百姓挣的钱比较多些。当然工资也是另外结算的。”

    郑畏简单截说,回答得很到位。

    “嗯,任泽你们注意了没有,他们这种模式,对于扶贫工作也很有启发,带领百姓共同致富是一方面,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把贫困户优先考虑,根据他们的意愿,发放土地流转费或者作价入股分红利,同时优先安排他们管理自己原来土地上的种苗,按月发放工资,这等于给老百姓一个长远的保障,他们不再会因为管理技术不到位或者市场行情不好同,而收入锐减,或者因病失去劳动能力而没有收入,土地分红也能保障他们一块。”

    任泽听着郑克爽的讲话,大脑飞速动转,他的眼睛眯起来,手里的水果都忘了向嘴进而填,就那么僵呆了片刻,才恍然大悟地把拿着水果的手挥动一下。

    “这就是说他们是从生产、管理开始,提供一切保障,最终公司托底,统一进行销售,保证了茶果业的质量和价格,从而保障了百姓的利益。这种模式可以叫产供销一条龙啊。”

    任泽说完,猛咬了手中的水果一口,吃得满嘴水沥沥的。

    刚才吃水果,让他大脑灵光一闪,才发现原中果的好处。

    “啪!”

    郑克爽一拍桌面,“就叫产供销一条龙模式,从致富到扶贫,全程进行了服务,进行了优化,首先是保障老百姓的利益,在此基础,由公司出面对贫困户进行扶持,传授技术,保障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提供力所能及的岗位,因人制宜,进行了扶贫。”

    他意犹未尽,拿起手中的笔记本,继续说到:

    “他们的扶贫模式,可以总结为三种,一是因人制宜的特岗扶持,二是结对子式的一对一帮扶,三是集中供养。前两种模式,对其它地方很有借鉴意义,最后一种,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推开,必须依托村办集体经济实体,众人拾柴火焰旺嘛。”

    “扶贫中,先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很重要,再就是扶智扶志先行,最后才是帮扶供养。”

    任泽不愧是大笔杆子,及时跟上郑市长的思路,进行补充。

    负责撰稿的,都本子上笔尖沙沙地记录,生怕漏掉一句话。

    黄雁一边记录,一边注意手边的录音笔,原汗原味的领导讲话,对于写材料的人太重要了,回去可要让他们听听大领导的高屋建瓴。

    郑畏也在记录,还在思考着下步怎么深入做扎实,模式是有了,但是落实起来,可是千变万化的。如果稍有松懈,就会被他人赶超过去。

    推动工作就是这样,不进则退。

    九家涧只有九个村,做起来还比较容易,如果是几个个村庄,面广量大,就不那么好做了。

    郑克爽讲完后,暗示郑畏出去走走,让他们再讨论一会,就可以更好地生发出些思想火花,碰撞后,就可能引发头脑风暴,然后才能妙笔生花。

    一个人枯坐着脑洞,怎么会生发头脑风暴呢,那可是需要燃烧起来才行。

    郑畏陪着郑克爽在两山宾馆的院子里散步,季节已经进入初冬,天气还比较暖和,室外的空气有些微冷,倒让人感到舒服清爽不少。

    “你对成立临港开发区有什么想法?”

    郑克爽还是开了头,这件回事他肯定考虑了不少时间了,此时问郑畏,是要拉着上战舰了。

    “成立临港开发区,以目前九家涧的资源、人口和面积,显然还是只小麻雀,不能飞得更高。开发区的发展,真的需要您所说的那些工业项目和高科技项目,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实现大跨越、大发展。

    郑克爽盯着郑畏看了一阵,想看出来他这样说的真实度,有些答非所问啊。

    郑畏被盯得有些发窘,不由摸了摸耳朵,自己答错了么?

    “你说的很好,可我的本意是问你个人对成立临港开发区有什么想法,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至于开发区设立的管辖范围,上级领导都给考虑好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也都给规划了,包括几大支柱产业和政策扶持,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落实。”

    又来了我们,郑畏对此有些敏感,自己可是还有个人梦想要去实现的,被赶着上架的感觉不舒服。

    “你这样考虑,说明你对个人的升迁不在乎,你注重的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贫困户得到妥善安置,没有忘记你的初衷,说明你有着悲天悯人的天地良心。但是你没有想到还有更多的贫困群众需要你的帮助,需要你去做出自己的奉献。人生的价值,也就体现在你做出的贡献上。舞台越大,你做出的贡献就越大。”

    郑克爽语重心长,语调很慢,却极富力量,把郑畏胸中的热血都给激荡起来。

    “你真的不在乎官职有多大,只是想为老百姓做些事情。你爷爷当年为了革命,把全家人的幸福都奉献给革命工作需要,你要继承你爷爷的革命遗志,才能不负他的期望,实现他的革命理想。”

    这话有些重,放在以前郑畏会对这番话,多少有些不甘,此时不知怎么的,竟然有些沉重,较真,爷爷那代人的流血牺牲,不就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美好生活。

    自己居然为了实现个人的梦想,而想着逃避应该肩负的担子。

    郑畏感到自己被郑克爽给“压榨出了藏在皮袍下面的小”来了,后背有些冷啊。

    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变得双目清明起来。

    他仰头看着天空中的星星,寒冷的夜色里,虽然发出清冷的微光,可也是照亮了人间的黑夜,让人们面对黑暗不再束手无策。

    扶贫,不也正是这样的。让那些在困境中的人们,不再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做一颗星星,那怕照亮一片小小的夜空,我也努力过。

    郑畏对爷爷郑可农的印象,仅仅是一张发灰的老照片。照片的那个人,长得还年轻,自信地笑容,眼睛里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

    此时此刻,郑畏终于理解透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正含义。

    “组织上正准备在你们老家建一所郑可农纪念馆,展陈他的一系列事迹。他的档案刚刚解密,那项任务也已经用代号标注。敌人已经不存在了,可是他的牺牲精神,需要代代相传。”

    郑克爽看着郑畏陷入沉思的样子,久久没有打扰他,当郑畏的目光变得澄静起来时,他才继续说下去。

    “临港开发区将把你们老家那一片也划进来,郑可农纪念馆建成后,第一任馆长由你兼任。这都是组织上的安排,组织上也非常关心你的成长进步,还准备把你送到最高级党校进行培训。革命需要后继有人,也需要革命遗志传承。”

    郑克爽看到郑畏眼睛有些湿润,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变得缓和起来。

    “你有自己的理想,是好事。组织上也会支持你去京城跟着马元教授读研读博,会合理安排好这一切,革命工作同样需要有才气的接班人。你不想把你爷爷的革命事迹用生动的图画告诉后来人?”

    原来自己的想法,组织都知道啊。

    郑畏重重地点点头,心里有了一团火正在熊熊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