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带个陶罐去扶贫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如数家珍

第一百八十一章 如数家珍

    吃过早饭,送山城县两位离开后,郑畏就陪着周处长对九家涧的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

    周处长的眼圈发黑,晚上折腾得真不轻,吃早饭时胃口还不好,只喝了些稀粥,勉强吃下去一些蔬菜和鸡蛋。

    准备上车时,在宾馆门口遇见何清荷。她倒是很注意养生,早饭后出去散了一会步。她的荷园还没法住人,仍住在宾馆里。

    何清荷主动问候了周处长和郑畏,然后看着郑畏又问了一句:

    “我昨晚听说你们要去看九家涧的旅游景点,不知能不能带上我。我想跟着沾光,参观一下。我要成为九家涧的人了,也得了解了解九家涧的风土人情。”

    这话说的,让人无法拒绝。郑畏只好点头,让她上车。

    何清荷非常自觉地坐到商务车的最后面,享受颠簸起伏之旅。

    周处长上车就打盹,有时还会发出呼噜声。

    车上,就没人说话。本来,郑畏还想向他介绍沿途的有关经济发展情况,如此就免了。

    徐杰坐在副驾驶座上,不时跟郑畏聊聊经过的几个项目进展情况,何清荷坐在后面听了职如坠云雾,何况他们说话还故意压低了声音。

    郑畏看周处长这么疲累,就让徐杰先从陈家涧开始。那里湿地、溶洞、青莲寺和苇编工艺,都很有看点,还得让他帮着争取政策呢。

    从陈家涧再到顶上村,看第二代石屋民宿、家谱文化、房车基地、越野车赛车场地,还是高山茶。

    第三站到殷家涧,看鬼子兵据点、矿洞等。

    第四站看清水沟,温泉开发还在进行中,让周处长帮着规划一下。

    最后,到富家涧,看兵工厂旧址、红嫂纪念馆、三处学院院址及设立的写生基地,新生美术学校,老石街、第一代石屋民宿、文化广场,两山湖。

    午饭就安排在两山湖度假村。

    两个人一路上互相数着,看看哪些已经成型,哪些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何清荷尽管听不明白,但她听到了要到新生美术学校去参观,有些小激动,赶紧手机发微信,告知田翠翠,希望得到惊喜的回应。

    不料,田翠翠回了句“已经准备好。”,再没下文。

    何清荷好一阵失落,自己一时半会还融不进九家涧这个独特的圈子。

    她想继续努力,争取尽快融进去。他们可都是些认真干事的人,互帮互助,干事有思路,有办法,有资源,有资金,还有一颗淡泊的心。

    商务车在陈家涧停下,王大力和王大龙都在苇编厂门口等着,不时张望来了什么大领导。

    周处长睡了一路,近二十分钟。司机开车慢了些,郑畏与徐杰说话声音也小,倒成了周处长的催眠曲。

    车一停,郑畏下车,车门一开,周处长自己就醒了。

    “咳,昨晚与那两人家伙聊得太晚,没睡好。睡了这一路,好多了。”

    他下车伸伸懒腰,摔摔胳膊,活动了活动身体,才向前与王大力和王大龙握手,进厂参观。

    何清荷一直跟在一行人的后边,当她看到苇编厂里的产品展厅时,眼睛睁得大大的,一边拍照,一边收集摆在桌上的各种产品简介。

    “不错,这里也可以当成游客参观购物的地方。”

    周处长看到篾匠们熟练地编织着,各色篾条在胸前飞舞,极有韵味。

    整个编织厂房里,充满了篾条处理后的清香气味。

    篾匠有男有女,女篾匠在工作服外面罩着套袖、护胸围裙,还有头罩,五颜六色,与色泽艳丽的篾条相映成趣,如同花的海洋。

    他们手中的篾条舞动,发出簌簌声响,人多势众,声音有时颇具海水涨潮退潮的气势。

    郑畏陪着周处长,王大龙如数家珍地向领导们讲解着各种产品和工艺技术,以及消售情况。

    何清荷独自一人,用手机录制着自己喜欢的编织情节,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夹杂着英伦感叹词。

    她蹲在一位年龄和她差不多的妇女面前,用手机录制了一大段妇女编织苇篓的过程。

    苇篓很秀气,郑畏看着也不知是干什么用的我,在产品展厅里有苇篓,内里加了布衬。

    看来何清荷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就问询女篾匠。

    女篾匠头没抬,手里没有停止片刻,嘴里说了一句方言土语。

    郑畏也没有听懂,周处长饶有兴趣地凑到近前,回应了一句叽里咕噜。

    郑畏努力想听明白,也是无奈,心里想这是民族语言了,需要翻译。

    “她刚才说的,是篓子是用来装食品的或者杂物的。”

    周处长从事旅游业,对多民族语言熟悉,跟青年女篾匠说对话没有问题。

    “她说她是苗族的,编织是他们族里的专长,编苇子是打小就会的手艺。”

    周处长很自觉地担任了青年女篾匠的翻译,把她说的话,跟郑畏等人解说着。

    青年女篾匠成了苇编厂的主角,围观立即展开。

    周处长原来也是个网红哥,拿手机拍起来没完。他对女篾匠也感起兴趣来,一边拍,一边问话。

    郑畏和何清荷都听不懂女篾匠说的话。周处长一边跟女篾匠说话,一边还跟郑畏解释一下。

    “她家是云南瑞丽的,彝族人,到内地打工看到网上招聘女篾匠,打小就会的手艺,就过来干了。这份工作,是她最爱干的,也是她在内地找到最挣钱的一份工作。”

    周处长解释后,郑畏和何清荷听明白了。

    女篾匠手中的活计,一直未停。计件工资,她可不舍得休息。

    周处长与女篾匠对话,全用方言土语,看来干旅游工作学习语言的机会多,也是他用心了。

    正当郑畏心里质疑他的彝族方言土语说得这么好时,他说了句:“我去那里挂职扶贫来,一年时间,学会了他们的方言土语。”

    何清荷让周处长问问女篾匠多大了,家里有什么人,愿不愿意去参加她办的手工艺制作培训。

    周处长与女篾匠又是一阵叽里咕噜,接着就问明白了。

    “她二十一岁了,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都在陈家涧租房居住。丈夫也在苇编厂当篾匠,孩子在家,大的看小的,还没到上学年龄。现在生活很好,还不想换地方。”

    何清荷本来想挖人才,闻听后,脸上充满失望之色。

    “他们的孩子到上学年龄,富家涧那里有学校,说不定他们就考虑了。不急在一时。”

    郑畏安慰她,因为看她要落户富家涧干事创业,就关心起来。

    何清荷脸色好转,笑笑,把手里递给郑畏,让他给她与女篾匠拍了张合影。

    女篾匠这时稍停,抬头看郑畏,脸上的娇艳不差起何清荷,还有天然质朴的圆润。

    镜头里的两张面孔,很惊艳,绝对比那些所谓的明星美丽。

    看过苇编厂,王大力陪着去了湿地公园。沿着新铺设的木栈道,一路弯弯曲曲走进比人高的苇子丛中,偶尔会有荷花成片,显得更加艳丽无比。

    苇子上、荷叶上、水中,各种飞鸟鸣叫觅食,可谓鸟语花香。

    何清荷发出英伦腔的惊叹,手机拍个不停。不时让郑畏帮她拍人在画中的好景观。

    “何女士的表现,说明了这片风景的成功之处。凡是能够让游客眼前一亮,大感吃惊的景色,就是好景点。我们看多了,有些审美疲劳。”

    周处长及时发表自己的高见,肯定了湿地建的风景区不错。

    走到湿地深处,湖水清冽,鱼翔浅底。

    何清荷直接坐在木在栈道上拍照,郑畏才注意到她今天穿了户外运动装,完全早有预谋。

    如果自己拒绝她跟随,也就少了活跃气氛的。她的出镜,让考察多了一种乐趣,更让周处长以她当游客,有了参照。

    周处长也喜欢拍照,边走边看时,他打开手机里自己拍照的风景,给郑畏看。

    “你看,单纯的风景秀丽,但是少了种灵性,如果加上人物,风景就活起来了。”

    郑畏看着加了人物的风景确实灵动了,人物更美丽动人,全是何清荷侧面或者背影,显然是周处长抓拍的。

    不认识何清荷的人不知道是谁,美丽女子置身美不胜收的景色里,让人体会到人才是万物主宰。

    郑畏感同身受,对周处长增加了几分敬意,点头赞同。

    他的内心里,对于宣传推介旅游景点有了更新一步的认识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