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横推流儒圣 » 第12章 诸子

第12章 诸子

    带着轻松的心情,孔秋回到庭院,开始练拳。

    下午要去上班,孔秋只能自己挤出时间来练功。

    练了一套拳法,孔秋气息依旧十分匀称,经过这几天的锻炼,以及内力的增加,孔秋的体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热身完毕,孔秋开始运转吐纳术。

    按照以往的经验,今天应该依旧会有“一碗水”的内力增长。

    但让孔秋没想到的是,今天的内力增长,竟然只有大约“半碗水”的量!

    孔秋疑惑地睁开眼睛,皱眉沉思:今天为什么与前几日不一样?前几日明明已经证明我的猜测是正确的,今天为什么又忽然少了?

    孔秋首先想的便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又有问题。

    “启发式”教学,自己已经做到了,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思索。

    “圣人孔子的教学方式,我有违背的吗?”

    孔秋沉吟思索。

    孔子的最著名的教学方式,便是“启发式”教学,除此之外,便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说的是不管贵族阶层还是平民阶层,都一视同仁地教导。

    “因材施教”则是说人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长,根据其性格和特长来教导。

    这些教学方式,都在《论语》之中有所体现。

    孔秋对于《论语》了解很深,所以对于孔子的教学理念也很清楚。

    如果说他今天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不妥,那应该就是没有“因材施教”了。

    冉耕和仲由的性格和特长完全不一样。

    冉耕好学敏思,仲由则比较跳脱,孔秋之前的教学方式适合冉耕,但未必适合仲由。

    今天冉耕和仲由一起来问他问题,冉耕说的没问题,但仲由说的,也未必是错的。

    在仲由看来,以孔夫子的实力,说出这种话完全没问题。

    正如孔秋前世的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处在仲由的角度,他的解释并没有错误。

    孔秋直接否定了仲由,又没有给出合适的理由,这就是没有“因材施教”的表现。

    如果要“因材施教”,那么孔秋就要允许仲由有不同的观点,这是在保护仲由的积极性。

    孔秋缓缓吐出一口气,自嘲道:“前世今生,我还是第一次当老师,没想到当老师也这么麻烦……”

    “不过圣人孔子从无到有创立了那么多教学方式,我只是随手‘拿来’,比他轻松多了……”

    “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不知道我能不能也教出这么多的学生……”

    ……

    下午。

    孔秋来到粮仓。

    春秋时期,生产力普遍不高,粮食产量很低,粮仓并不算大。

    粮仓委吏的工作,就是做好出入登记,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都不忙。

    孔秋和几个同事打了招呼,来到自己的位置。

    坐在小桌旁,小桌上是账本和笔墨砚台等,一应俱全。

    闲来无事,几个同事开始闲聊。

    “听说魏国的李悝先生法明了一种‘轮作’种植法,使魏国的粮食产量增加,据说他们一个邑的粮食产量,比我们足足多出五成……”

    “李悝先生乃是‘诸子’,其智慧不是常人能比的,也不知道我们鲁国何时能出现这样的人物……”

    “魏国有李悝,秦国有商鞅,周王朝有李耳,齐国有孙武……这些都是鼎鼎有名的‘诸子’,带领他们的国家走向富强,如果我们鲁国也有‘诸子’级的人物,恐怕也能成为强国之一……”

    “我们鲁国上承周王朝,礼乐制度源远流长,许多的‘诸子’都曾来我们鲁国学过礼乐,但可惜我们自己国家本土并没有出现过‘诸子’级的人物……”

    “算了,说那些做什么?就算没有‘诸子’,我们鲁国也不算差,总比郑、许、胡、应等小国强……我觉得我们还是讨论一下晚上吃什么更有意义……”

    “哈哈哈,说的倒也是……”

    孔秋本来在闭目修炼吐纳术,听见几位同事的话,他疑惑地睁开眼睛。

    在刚才的对话中,他频繁地听见一个词:诸子。

    “诸子”级人物?

    孔秋目露不解,诸子就是诸子,怎么还“诸子”级人物?

    难道这个时代,文化水平也分级?

    “小学”级人物,“中学”级人物,“大学”级人物,“研究生”级人物?

    他不由问道:“‘诸子’是什么?”

    其他同事惊讶地看向孔秋,平时孔秋很少跟他们搭话,就一直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跟他们主动闲聊?

    其中一个同事笑了笑,热心解释道:“‘诸子’就是对那些开创学说的博学贤哲的称呼,他们不仅有着开创性的思想学说,还有着可怕的实力!”

    “比如距离我们最近的齐国孙武,他写了《孙子兵法》,创立‘兵家’学说,‘兵者,诡道也’就是他的著名言论,同时他也是一位能力敌万夫的强横人物!”

    “数年之前,齐国孙武和魏国李悝因为学说争论,在齐国都城郊外打了一架,那场面真是堪称天灾……”

    这个同事说完,其他同事纷纷补充道:“没错,去年道家李耳先生来我们鲁国游历,一个据说是‘宗师’的高手想挑战他,结果李耳先生随手一挥,那‘宗师’高手就直接吐血倒地,十分可怕!”

    “‘诸子’级人物不仅学说思想厉害,实力也是无比强大,据说一旦著书立说成功,上天就会降下‘恩赐’,不仅能延年益寿,实力也会变得十分可怕……”

    “现在许多的人都想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物,但可惜天下人才芸芸,能成为‘诸子’的,并没有多少……”

    “许多国家拥有好几位‘诸子’级人物,一般强大的国家,都拥有至少一位‘诸子’,我们鲁国底蕴深厚,可惜没有‘诸子’级人物出现……”

    ……

    同事们的声音入耳,孔秋听得目瞪口呆。

    “诸子”不只是开创学说的贤哲,还是拥有强大实力的高手?

    这还是春秋吗?

    神话版春秋?

    “怪不得我诵念《论语》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内力,原来这个世界便是如此,不只是我,别人只要开创学说,也可以拥有可怕的实力!”

    孔秋既释然,又震惊地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