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横推流儒圣 » 第15章 如何看?

第15章 如何看?

    “学识渊博的道德之士?”

    那路人神色疑惑,思索片刻,摇头道:“反正我没有听说鲁国有老子、孙子那样的人物。”

    中年人沉吟道:“倒也不必一定是老子、孙子那种级别的贤哲人物,一些具有独到的学识见解,博学广识的人士也是可以的,比如……一些官学的夫子。”

    “官学的夫子……”那路人想了想,说道,“夫子们都差不多,学识是有,但我想应该不是颜书吏你要找的那种‘道德之士’。”

    中年人闻言有些失望,不过还是拱了拱手,说道:“那就多谢这位大哥了。”

    说罢,带着青年快步往路人指点的位置而去。

    ……

    冉耕和仲由的家距离很近,只隔了一条胡同。

    刚才七绕八绕,他们反而距离家更远了,比往常花了更多的时间。

    拐过一条胡同,仲由说道:“没想到附近来了人贩子,以后我们要小心了,最好是多找几个人一起走……嗯,我家到了……”

    说到这里,仲由看了眼前面,忽然停下了脚步。

    冉耕奇怪地顺着仲由的目光看去,顿时心里一惊。

    之前追他们的那两个男子,竟然就站在仲由家门前,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

    “现在的人贩子,都这么神通广大了吗?”

    冉耕心里略微有些惶恐,转头对仲由说道:“我们怎么办?”

    仲由刚想大喊大叫,把自己的父母给叫出来,就见两个男子中那名面容愁苦的中年人踏前一步,朗声道:“少年,我们不是坏人,只是有事情问你。”

    “爹!娘!你们快点出来!有坏人!”仲由才不相信中年人的话,大声喊叫起来。

    只是让仲由没想到的是,两名男子不仅没有露出焦急的神色,反而互相对视一眼,微微一笑。

    很快,不远处的木屋里便走出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中年人,中年人手里拿着木棍,脸带怒意地道:“哪里有坏人?”

    “爹,就是他们!”仲由一指两名男子。

    仲由父亲立刻愤怒地看向两名男子,不过神色随即变为疑惑,问道:“这位可是颜书吏?”

    面带愁色的中年人淡淡一笑,说道:“在下颜无繇,偶然听见令郎与这位少年的谈论,所以想问一些事情,没想到被当做了坏人……”

    仲由父亲闻言,走到仲由面前,一巴掌拍在仲由脑后:“颜书吏问你问题,你回答就是了,跑什么?他是陬邑的书吏,又不是坏人!”

    仲由把嘴撅的老长,哦了一声,看向颜无繇,不情愿地道:“你要问什么?”

    颜无繇沉吟一下,问道:“你们口中的‘夫子’,是官学的哪位夫子?”

    闻言,仲由脸上的不快立刻消散,脸上仿佛都蒙上了一层光芒:“我们的夫子,可不是官学的夫子,他只是私下授课,他姓孔名秋,字仲尼,是很厉害的人物!”

    “姓孔名秋,字仲尼……”颜无繇看了旁边的青年一眼,青年微微摇头,表示自己也没听说过这号人物。

    颜无繇思索片刻,皱了皱眉,又问道:“那这位先生住在哪里?”

    他们没听说过,没有名声,不代表对方就没有学识。

    道家的老子,在成为“诸子”之前,也只是个看守典籍库的小吏而已。

    说不定这位“孔秋”先生,也是老子那样的人物,虽然声名不显,但其学识见解极其不凡,不管如何,先见见再说。

    仲由想了想,觉得自家老爹认识的人,应该不会是坏人。

    万一是坏人的话,那就……更好了!

    孔夫子那可是一巴掌能把申枨给扇迷糊的狠人,这两个男子如果敢对孔夫子有想法,估计活着出来都难!

    仲由毫不犹豫地告诉了两名男子孔夫子的住址。

    待两名男子走后,仲由小声问道:“冉耕,你说他们找夫子做什么?他们自身就有一定的学识,并不需要学习,再说他们年纪都这么大了,比孔夫子年纪都大,肯定不是去学习知识的。”

    冉耕想了想,摇头道:“那也未必,孔夫子学识渊博,是我见过最厉害的夫子,这二人虽然有一定的学识,但与孔夫子差远了,他们刚才不也说了,是听见我们的谈论,才想要去见见孔夫子的?他们肯定是被孔夫子的言论震惊到了!”

    仲由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

    ……

    不大的庭院中。

    孔秋盘膝坐在蒲团上,修炼内力。

    笃笃笃。

    舒缓的敲门声响起,孔秋立刻睁开了眼睛,一抹精光从眼底闪过。

    “仲尼先生可在家?”

    一道陌生的男子声音传来。

    这人是谁?

    孔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先生”在这个时代,可是对人的敬称,是对博学先贤的称呼,孔秋印象中,从来没有人这样称呼过他。

    “谁?”

    孔秋站起身,一边朝门口走去,一边问道。

    那道陌生男子的声音回道:“在下颜无繇。”

    颜无繇……

    孔秋微微摇头,自己不认识,或许是邻居之类的吧。

    他也没多想,走到门口,打开木门。

    木门外站着两名男子,一是面带愁色的中年人,一是容貌古拙的青年,孔秋看了眼,确定自己不认识,他问道:“有事?”

    两名男子微微躬身,略带敬意地道:“在下颜无繇,在下曾点,见过仲尼先生。”

    随后,叫颜无繇的中年人说道:“在下二人偶然听闻两个少年的谈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学而时习之’等话语让我们惊为天人,心情激荡之下,于是前来拜会仲尼先生,不请自来,还请仲尼先生勿怪。”

    孔秋微微颔首,大手一挥:“无妨,进来吧。”

    说着,将颜无繇和曾点让进来。

    一路带着两人进了木屋,沏茶待客。

    三人坐在一个小木桌旁,颜无繇沉吟一下,说道:“仲尼先生,你对当今之世,诸侯争霸、百姓苟且,如何看?”

    闻言,孔秋看向颜无繇。

    春秋百家争鸣,大多数都会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进行思想升级,最终著书立说,开创一派。

    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孔子座下三千弟子,都是被孔子的观点折服的人。

    颜无繇这样问,肯定就是看看孔秋的观点,如果合适的话,那就是“道友”,如果不合适的话,那肯定就会辩上一辩,看看谁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