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横推流儒圣 » 第29章 自己去想

第29章 自己去想

    “想听,就按照我的规矩,不想听,你可以离开。”

    孔秋语气淡然地说道。

    吴年脸上顿时青一阵红一阵,他万万没有想到,昨日还学识渊博,给人高山仰止感觉的孔秋,今日竟然如此霸道不讲理。

    他一扭头,就要愤然离去。

    但他还没离开,一旁的曾点就一把抓住了他的袖口。

    吴年羞怒道:“曾兄,你不必多说,我以后定然不会再……呃,你手上这是什么?”

    吴年看见曾点向他摊开手掌,手掌上有着数道还未消退的红痕,他的语气顿时从愤怒变成了惊疑不定。

    该……该不会也是被孔夫子打的吧?

    吴年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曾点苦笑一声,说道:“我经常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说话,我这手上的红痕,都是被老师打的……”

    闻言,吴年立刻不气了,乖乖地对孔秋一躬身,随后坐了回去。

    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挨打,那或许是孔秋在针对他,他也会感觉羞愤不已,但又不是他一个人被打手心,孔秋一视同仁,那就没事了。

    就算被笑话,也不是他一个人被笑话。

    吴年忽然发现,周围的少年好像并没有笑话他,反而觉得这种事很正常。

    吴年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孔夫子不会是经常打人吧……

    孔秋见吴年坐回蒲团上,淡淡地说道:“在我这里,没有老少之分,没有贵族平民之分,有教无类,想听课就遵守我的规矩,反正在我这里听课,都是我的学生,我不管你是平民还是卿大夫。”

    有教无类……吴年心中震撼不已,只觉孔夫子的格局实在不是他能想象的,他心悦诚服地道:“多谢孔夫子教诲。”

    孔秋回到前面,说道:“下午,你们就去购买,或者制作一些箭矢,弓的话,家里能做的便自己做,不能自己做的,明日来了借其他同学的弓……”

    “今日,我们讲解弓箭的基础知识。”

    孔秋前世就会使用弓箭,原身对于弓箭也有所了解,此时讲解起来自然是十分轻松。

    ……

    授课结束。

    其他少年离开,庭院之中只剩下孔秋和颜无繇、吴年等人。

    孔秋没有立刻讲解思想学说,而是看向颜回。

    经过这些日子习练吐纳术,修炼内力,颜回的脸色健康了不少,身体似乎也结实了几分。

    孔秋问道:“颜回,看起来你气色好了不少,以后勤加习练吐纳术,不说让你多厉害,最起码能保证让你身体健康。”

    颜无繇闻言,立刻拜道:“多谢老师,犬子现在力气大了很多,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体弱多病了,这都是老师的功劳。”

    孔秋摇了摇头,道:“举手之劳罢了。”

    颜回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老师,我一练习您教给我的吐纳术,就感觉身体热热的,似乎有热流在身体流动,很舒服,我想问一下,那些是什么东西?”

    “内力。”孔秋淡淡地道。

    颜回大吃一惊,“那就是内力?我也能成为高手了?”

    不只是颜回,颜无繇等人听见孔秋的回答,也是嘴巴微张,满脸震惊。

    内功心法,竟然说教就教了?

    高手们人人敝帚自珍的内功心法,孔秋竟然如此平淡就说了出来,之前颜无繇还以为只是普通强身健体的法门,没想到竟然是如此珍贵的东西!

    颜无繇和曾点互相看了眼,都看出彼此脸上的激动。

    老师没背着他们教颜回,就说明他们也可以习练!

    仲由当即举手道:“老师,我也想学!我也想成为高手!”

    孔秋淡淡瞥了仲由一眼,仲由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刚想说“不学了,不学了”,就听孔秋说道:“回去之后,让颜回教你。”

    “多谢老师!”仲由立刻大喜过望地道。

    “老师,我……”冉耕刚说几个字,孔秋立刻道,“想学就去找颜回。”

    “多谢老师。”冉耕也恭敬地说道。

    待平静下来之后,颜回继续问道:“老师,弟子有一事不解,每次弟子从您这里听课之后,内力便会有着明显的增长,但若是不听课,则增长速度一般,这是为何?”

    孔秋闻言皱了皱眉,听课也能增长内力?

    这是什么缘由?

    孔秋沉吟了一下,随口回道:“自己去想。”

    “哦。”颜回应了一声,他倒没有失望的意思,老师经常给出这样的回答,而他往往也能找到答案。

    随后,孔秋继续讲解“仁”。

    《论语》总共六百零二句,都是在阐述儒家思想,但并不完全,儒家思想狭义是指“仁义礼智信”,以“仁”为核心,但如果扩展开来解释,则是包罗万象,包含经世致用、修身治国的许多道理。

    哪怕孔秋讲上一年,也未必能讲明白。

    孔子用了一辈子言传身教来教导弟子,也是用了一辈子,才凝结成《论语》这样的语录合集,可见儒家思想之广博。

    孔秋对于《论语》了解很深,但是他对于儒家思想,则只是初步了解,远远达不到孔子那样的高度。

    想要加深对于儒家思想的了解,一是教学相长,从教中学,从学中教,教导弟子,反思自己。二是拜访贤者,听讲别家的思想学说,或者是与人辩论,依靠思想碰撞,使自己的儒家思想升华。

    ……

    第二天,孔秋打开木门,准备迎接自己的学生。

    颜无繇、颜回、曾点等人相继而来,不多时,庭院之中就几乎坐满。

    平日里早早便来的仲由和冉耕,今日落到了后面。

    仲由和冉耕身后,还跟着两个孔秋没见过的少年。

    一个十四五岁,一个十一二岁,模样与冉耕有几分相似。

    孔秋眉毛微微一挑,心里有了几分猜测。

    他静静等着四个少年过来。

    “老师早。”冉耕和仲由纷纷向孔秋行礼。

    孔秋微微颔首。

    冉耕停顿了一下,侧身一步,把身后的两个少年让了出来,说道:“老师,这是我的两个弟弟,这个叫冉雍,这个叫冉求,请老师收他们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