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横推流儒圣 » 第33章 射要害和狙头差不多

第33章 射要害和狙头差不多

    第二天。

    孔秋站在门外,身后跟着端木赐。

    有学生前来,向孔秋行礼之后,便被孔秋叫到了一旁站着,没让他进入庭院。

    “老师,今天不讲课吗?”

    那学生问道。

    孔秋负手而立,淡淡道:“去别的地方讲课。”

    随后,又有学生陆续到来,也都被孔秋叫到了一旁。

    随着学生逐渐增多,大家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等人全都到齐,孔秋一拍手掌,让众位学生安静下来,开口道:“我这小院快放不下你们了,我们换个地方讲课……跟我来。”

    说着,孔秋便带着众位学生向前面走去。

    孔秋新买的院子距离家并不远,不过拐过了一条胡同,就到了。

    孔秋对身后的学生说道:“这就是我们新的学堂,以后,你们直接来这里就行了。”

    孔秋对学生们指了指新院子,但没有开门进去,而是转过身,对学生们说道:“今天,我们不讲课,我教你们射箭。”

    这个时候,孔秋才打开门,只见里面整齐地放着十把木弓,和三十支箭。

    这些弓箭,自然也是用端木赐的钱买的,反正这家伙脑子灵活,又有钱,就算给他花光,他也能继续想办法赚。

    花起钱来,孔秋丝毫不心疼。

    孔秋一指地上的弓箭,说道:“拿上弓箭,我们去野外。”

    立刻便有一些少年进去,把弓箭都带上。

    看着这一幕,端木赐牙疼地吸了口气,这些弓箭,花的可都是他的钱!

    随后,孔秋徒步带着近三十个学生,朝着野外走去。

    三十来个人走在街道上,频频惹来路人的侧目,前面的一些路人看见这么多人,纷纷给孔秋让路。

    一路畅通,来到野外。

    孔秋停在一棵大树前,他身后的学生们,也都停下了脚步。

    孔秋指着大树,说道:“先来十个人,每个人三支箭,距离十步,射这棵大树。”

    孔秋面前的大树足有一人合抱粗,十步也不算远,比较适合刚开始练习射箭的学生。

    孔秋说完,十个学生拿起弓箭,站到了十步之外。

    其他的学生,则是站在不远处观看。

    孔秋身旁的吴年沉吟一下,问道:“孔夫子,十步距离虽然不算远,但有的孩子才十岁左右,力气很小,根本射不进树干……”

    身边的少年们闻言,不由看向孔秋,他们也有这个疑问。

    孔秋没有回答,而是看向那第一批的十个学生。

    十个学生,先后把第一支箭给射了出去,十五岁以上的孩子有些力气,射中的话,基本都能射进树皮,钉在树上。

    但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力气很小,就算射在树上,也根本射不进树皮里,箭矢纷纷落在地上。

    孔秋微微颔首,先是说了一句:“继续。”

    随后才看向吴年,淡笑道:“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比射箭,主要不是看能否射穿皮做的箭靶子,每个人力气大小不同,并不做强求,只要射中就可以,这是古时候的规则。

    吴年微微一怔,随即恍然道:“夫子言之有理。”

    孔秋身旁的仲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大声道:“老师说的有道理!”

    端木赐皱眉想了想,有些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如果是“学而时习之”这种浅显的话语,他倒是还能理解,这什么“主皮”“不同科”之类的古言,他听得是一头雾水。

    他不由凑到仲由身边,问道:“这位同学,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个虎头虎脑的少年刚才敢大声回应,那肯定是有十足的把握,这如果放在他前世那个年代,就是妥妥的课代表!

    别人说的不见得对,但这个少年说的,很大概率不会错!

    仲由见到端木赐,轻咦了一声,这个清俊少年,他之前从未见过。

    不过仲由倒也不在意,随着老师的名声传扬,每天都会来新的同学,不值得奇怪。

    仲由想了想,回答道:“老师说的那句,意思是:射箭主要不是射皮肤,因为要大力射不同的地方,最好是要害,可以一箭毙命,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端木赐闻言点了点头,这很合理。

    射箭射要害,这就跟狙击枪狙头是一个道理,老师的话一针见血,切中肯綮,实在是厉害。

    “……”孔秋耳聪目明,自然是听见了仲由的话,他神色木然地看向仲由。

    这小子已经不是第一次曲解自己的意思了,他真不知道,仲由这家伙,脑子是怎么长的,往往能给他完全曲解意思,但又让人无法反驳。

    也算是个人才了!

    孔秋想了想,决定再来一句,看看仲由这小子,还能给他曲解成什么意思!

    孔秋随意说道:“射箭同样也可以作为文斗的一种,君子若是有所争,射箭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那就去比射箭吧。比赛时,相互作揖谦让后上场,射完后,登堂喝酒,这便是一场君子之争。

    吴年抚掌赞同地道:“孔夫子所言极是,射箭乃是君子之艺,美观大方,又能展露男性的健美,实在是一种十分值得推崇的技艺。”

    “孔夫子教导这些少年学射箭,他们以后无论是去赴宴席,还是与人争斗,都有拿得出手的技艺,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吴年现在对孔秋是无比的佩服,官学的夫子们只知道教导典籍,而且还未必能讲透彻,孔夫子现在已经开始发展学生们的其他技能,为学生们以后的道路考虑。

    两相对比之下,孔夫子完全是秒杀那些官学的夫子们。

    吴年感慨道:“孔夫子在教学方面的能力,实乃在下生平所见的第一人,在下曾去过鲁国都城,那里的夫子们水平虽然高,但只是死板教学,根本没有孔夫子这种圆融如意,随手拈来的轻松感……”

    “而且那些夫子也不敢随意教导学生,不像孔夫子,教给学生们的东西都很有用,虽然有的东西乍看起来意义不大,但仔细想来,却是影响深远,是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