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元璋是我大侄子 » 第三十六章:大明皇叔他就是不进宫(下)

第三十六章:大明皇叔他就是不进宫(下)

    听到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一旁的朱元璋还没有说话。

    但是,一直站在朱元璋身后,那一个身穿铠甲的小将则是大怒道。

    “李岚庆你大胆,你作为大内的太监总管,你可知罪。”

    “咱们圣上是何人?岂能是随意听人使唤差遣的吗?”

    “此乃杀头抄家之罪,你们可知道?”

    这位将军的几句话,直接使得两个朝廷大官,好像判入死刑之中。

    一旁的应天府知府赵枳辰,大内总管太监李览庆,两人也是懵了。

    之后心中开始大骂此人不要脸,专门落井下石。

    “什么?岂有此理,我去传圣上口谕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这贼子,简直就是在血口喷人啊!一看也不是什么好人。”

    见状,两人也是麻利的纷纷磕头认罪。

    “万岁爷恕罪,老奴有罪啊!。”

    “上位饶我们一命吧!”

    两人一时间那是磕头如捣蒜般,浑身颤抖连连。

    磕头响声砰砰,皆是触碰在地面上。

    其上的朱元璋,看着两人被人随便一忽悠,竟是如此这般不堪的表现。

    最后直接是气的大喊一声道:“够啦,看你们一个一个的样子,真是够给咱丢人的。”

    “在你们的心目中,咱就是一个那么不分青红皂白,随便砍人头的皇帝。”

    “行了,你们两个赶紧起来吧!别墨迹了,从下面开始讲重点。”

    “这一天天的,关键的字一个没有,说的废话倒是已经一大堆了。”

    “无用之言,咱在朝堂上已经听的够多了啦。”

    此时的朱元璋不过几句话而已,直接化解了一场杀头的危机。

    听到老朱的话,赵枳辰和李岚庆两个人,这才如释重负一般。

    对他们来说,伴君如伴虎。

    在君王的面前,有些话你不能不说,有些事你不能不做。

    但是,现在不管怎么说。

    这头磕了以后,这总归是可以捡条命回来不是吗?

    一旁的大内总管太监李览庆,在这个时候也是不由得,看了一眼刚刚说话的将军。

    “你竟敢包藏祸心陷害咱家,今天这事咱家记在心里了,日后咱们走着瞧。”

    至于,知府赵枳辰,他可不像李岚庆这般有底气。

    敢去记恨一位大明的宫廷近卫将军。

    那说白了,他赵枳辰不过是小小的应天府知府。

    从今往后,他除了一心一意效忠大明皇帝朱元璋。

    关于其它的琐事,他是什么事情都不敢去做,更不用说站队东宫了。

    所以,赵枳辰刚才的确是吓的要死。

    此时,他浑身几杯发凉,宛若是有点站都站不住了。

    “真是倒霉,无辜躺着也会中枪。”

    看刚才那架势,老朱在大怒之下。

    那下一秒他的人头可就不保了。

    一旁的朱元璋,看见赵枳辰那一副颤颤巍巍的模样,心中着实好笑。

    “毛襄你少说两句,你看看你把赵大人给吓的,站也站不住了。”

    “这日后,咱还指望着赵大人,为咱的大明效力呢?”

    原来,那位年轻的将军名叫毛襄。

    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锦衣卫第一任的指挥使。

    大明的锦衣卫,那可是悬在文武百官,头上的一把铡刀。

    至于,毛襄此人一生为大明皇室出生入死,最后却是一个不得善终之人。

    一旁的毛襄,在听到朱元璋的话以后,只是向着两人拱手一礼。

    “对不住,两位大人,本将军也是在为圣上考虑。”

    简简单单的说完一句不痛不痒的话,之后便不在观看赵枳辰二人了。

    “别愣着啦,李岚庆你给咱家接着说。”

    “有一句说不好,你就去应天府衙门跪着吧!”

    此时的太监总管李岚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他也是吓了一大跳。

    甚至,李岚庆的心中也以为,老朱此时是不是误解他了。

    以至于怀疑是他,串通应天府知府赵枳辰,以及这个所谓的本家叔叔。

    大家伙一起来糊弄,他这个大明皇帝朱元璋。

    李岚庆作为服侍朱元璋的近臣,对于许多事情他也了解知道的。

    看着大明的洪武大帝,别看他一开口一个咱的。

    行事作风如同一个农民,没有太多的文化和涵养。

    其实,老朱的内心骄傲着呢?至于这些诟病呢?

    也被大明朝的大儒之人,心中深深的看不起。

    私底下有些文官更是出言不逊,朝堂上文官势力也是明面操控朝政。

    这些问题,虽然此时不明显,但是朱元璋的一双眼睛,也看的出来。

    这样一来的话,那他这个罪名无论是不是他的,最后他李岚庆那都难逃一死。

    见到朱元璋,此时浓眉善目的瞅着自己,他又知道自己可能是想多了。

    “请,万岁爷明察,老奴对大明皇室,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于此次,老奴之所以没有办好差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位公子爷安排老奴和赵大人,一同入宫面圣说清楚缘由。”

    “另外还带回来两样东西,其中之一就是朱家的家谱。”

    “这最后一物,乃是朱家的家法,也就是一根粗大的藤条。”

    “这位公子爷说,等万岁爷您看了以后,自然而然就明白一切了。”

    “这位公子爷还说,等万岁爷过目以后,也不会怪罪我等失职,不遵皇命之罪。”

    听见李览庆的话,一旁的毛襄直接懵了。

    “什么鬼,看了以后就不治罪了,那置皇家颜面于何地。”

    “真是不知所谓,一个两人皆是被忽悠了。”

    对于这事不仅仅毛襄懵了,甚至就连一旁的朱元璋,也是不知所措了。

    不过,大明皇帝朱元璋和毛襄,思考问题的角度却是刚好相反。

    听完李岚庆的叙述,朱元璋差不多算是明白,这件事情的起始尾末了。

    李览庆等人到达应天府衙门,宣完圣旨的以后。

    我这位本家叔叔,不过三言两语直接镇住了李览庆等人。

    最后,也导致李览庆不得不无功而返。

    最气可笑是,李岚庆反而是成了对方的信使,带回来两样东西。

    其实,他这位本家叔叔,最后的真实目的。

    那不过是让我这个便宜的大侄子,亲自去应天府衙门见他而已。

    一时间,想明白以后的朱元璋,这眉头不再紧皱,心情不再愁烦。

    因为,在这偌大的大明天下,敢如此做的人。

    那除了是自己的本家亲戚以外,其他人恐怕也不敢冒名顶替。

    所以,大明皇帝朱元璋,这时可谓是龙颜大悦啊!。

    因为他最是看重血脉关系,那特别是家族中的长辈,更是孝顺的不行。

    “赶紧把东西拿来,给咱瞅瞅。”

    “咱倒要看看,这朱家的族谱,上面有没有咱的名字。”

    “也要看看,这朱家的家法是不是我老朱家的东西。”

    在场的人,在听到朱元璋的话以后,皆是心中大松了一口气。

    他们的人头保住了,他们的身家性命不至于,判了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