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人在曹营,下墓开棺 » 第十二章 天下武夫尽磕头

第十二章 天下武夫尽磕头

    郡守府内剑拔弩张。

    “明公,在下还是觉得为时尚早。”

    “虽然董卓已死的消息已经放了出来,但是真假尚未可知,贸然出兵不仅容易给袁术张绣机柜,甚至连刚刚安稳的青州都会前功尽弃。”

    郭嘉和曹修进入大堂,就跟两个乖宝宝一样坐在左手边一言不发,全然看着面前的戏志才大杀四方。

    “一派胡言!百姓重要还是皇上重要!身为臣子,圣上蒙尘自然应该全力相助!”而另一边,自然是保皇派的绝对中坚力量荀彧。

    此外还有刘晔的等人,虽然选择了曹操,但是人家怎么说也是姓刘的,虽然对于什么皇位的问题他自知毫无希望,但是如果此时并不表明一个态度,那么他这个皇室遗族的帽子可就彻底臭了。

    “是啊戏大人,明公之前还是灵帝亲自挑选的西园八校尉之一,如果此时不发兵勤王,又如何嫩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

    底下的曹修和郭嘉也在窃窃私语。

    “奉孝,董卓死了?”曹修小声问道。

    “嗯,三天前的事情,当时你还在处理文谦带回来的那些关于梁王墓的,这不今日才来议事!”

    曹修点点头,时间上居然还是跟上一世差不了太多,看来自己这个小蝴蝶所掀起来的小龙卷风还是不太明显,。

    “怎么死的。”

    “王司徒和吕布两人联手在早朝的路上埋伏所杀,还是真是好计算。”郭嘉摇了摇头。

    东西牵制已经是鼎力很长时间了,在董卓还活着的时候,关外诸侯就算是要相互摩擦,也不敢放开拳脚的打。

    毕竟董卓虎踞长安,万一关外两败俱伤,有李儒辅佐的情况下,再一次出关洛阳也不是不没有可能。

    但是此时的董卓已死,曹修和国家都知道,就他手下那些武夫,没有第二个人能挑起西凉军的大梁。

    土崩瓦解依然是时间问题,天下为鼎的事态也已经结束。

    “什么悠悠之口,只是些背地里说闲话的人,又何必在乎!”戏志才鼻子里面冷哼一声。

    “各位的脑袋是不是被什么腌臜之物堵住了?此时能否出兵”

    而旁边的曹修和郭嘉看着气场全开的戏志才,全然看不出他是个身体比较虚弱的文人军师。

    “别吵了!奉孝,子瑛,你们两个说说。”此时,主座之上被炒得有些头疼的曹操歪头看见在哪开小会的郭嘉和曹修两人也是开口说道。

    “……”

    厅堂中瞬间安静,两边人的目光都锁定在了两人的身上。

    两人相识一眼,郭嘉还是先开了口。

    “明公,此时还是要从全局开始考虑,此时兖州新定,整个州内百废待兴,虽然明公依然掌控全局,但是名义上的职位还没有张邈的官职大,所以来说,现在还是以安稳境内为主……”

    荀彧开口打断郭嘉。

    “郭大人的意思是,皇上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明公却要先冒天下大不为按兵不动,直到准备好了才出兵是不是?”

    “当然不是,诸位请看!”郭嘉此时站起身子来走到了悬挂在一旁的地图之上。

    “明公,咱们现在的可控范围,便是兖州以及颍州几地,其余地方并无在我们的掌控之下,不是因为势力不到,而是,缺少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头。”郭嘉抬起眼来看着底下的众人,又看了看曹操。

    此时大堂之中安静无比,能在这坐着的,都不是什么笨蛋。

    郭嘉的意思完全就是,救皇帝,完全没问题。

    但是,我不能白救,我得要点好处。

    “那你的意思是,现在就出兵?”台上的曹操开口问道。

    “非也,粮草未动岂能兵马先行?东西到了,自然可以出兵。”郭嘉摇了摇头一脸混不吝的样子气的荀彧牙痒痒。

    那他妈皇帝在长安,你在陈留,先不说皇帝能不能收到你的请求,那就是收到了,能不能传回来,那还两说!

    “那也好办,咱们就给皇帝一个信号!”此时的曹修站了起来。

    “其一,咱们现在的屯田令刚刚下达,青州刚编入的新兵正在为兵屯做着准备,贸然征兆,不免会给那些青州灾民一个朝令夕改的信号。”

    “其二,粮草不足,秋收刚过,咱们的稷不似淮河以北可以两年三熟,乃是一年一熟,前几日大多粮食已经划分进春耕播种以及开仓放粮之中,如果出兵,不免的要速战速决。”

    “其三,长安,十尺高墙,外墙之中壕沟吊桥、护城河、塞门刀车无数,强攻必然伤了元气……”

    “皇帝蒙尘,作为臣子……”荀彧又张开了嘴。

    “闭嘴!”曹修回头朝他猛喝一声。

    “我哪里说了不救!”

    不仅是此时的大厅中,就连未来的曹军阵容中,心也不是齐的。

    除了前期跟着曹老板一同创业的,就像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于禁,曹仁拉吧拉吧再算上张辽。

    和就想借助曹操这个平台施展抱负的,例如于禁等人,所以他们对于曹家的粘合度是最低的,他们的本事在任何一个平台都能得到施展。

    这也是为什么司马家能在曹睿死后能以极短的速度控制朝堂,而朝堂之上除了那个想做富家翁的大奖将军外再无人发声?

    便是如此。

    而第三种,便是荀彧这种想要借助曹操使得汉朝死灰复燃的,没错,就是用的死灰复燃。

    而曹操也确实是这样的主公,要不然在最初的时候,这两个人还真不一定能走到一起,荀彧最先是想要去投奔四世三公袁本初的。

    而曹修,明显就属于曹操嫡系中的嫡系,他的眼中只有曹家的利益,并不是说什么舔狗昂,而是,他现在死死的绑在曹操的大船上,曹操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

    “咱们现在需要的,是让天下人知道,明公要去勤王,但是,因为天气和事发突然,无法发兵,而第二个理由就是,没有皇帝下诏,绝对不可率超千人执甲前往都城,容易被人扣上谋反的帽子。”

    “这就是信号?”

    曹修回头瞪了荀彧一眼没有理他。

    荀彧也只能在心里不断的念叨。“山野匹夫,尚未开智,山野匹夫,尚未开智……”

    谁让在排兵布阵这一方面,他不擅长呢?

    “明年咱们的信号,既要能切实的勤王救援,第二,还有附和咱们的切身利益。”

    “那种地方有吗?”曹操在台上看着底下侃侃而谈的郭嘉和曹修,简直不要太舒服。

    “就是这里!宛城!”

    曹修用指头点了点许昌旁边的那座坚城。

    “董卓的部下张济,和他的侄子张绣驻扎在此。”

    “之前的几次探查,张绣就有归顺之意,此次李傕将张济召回长安,长安内派系争夺正在关键之所,而宛城正是空虚之时!”

    曹修自信满满的将计划全盘托出。

    这也是他为了不时之需所提前想好的,甚至往后的官渡之战,现在曹修就准备找两个散土人潜入乌巢,关键时刻少了他个王八蛋的。

    “好好!子瑛言之有理!尔之才,我不及矣。”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戏志才也是缓过劲来了,拍手赞同。

    曹操听罢也是不住的点头。

    “可是子瑛,那张绣可素来有北地枪王之号,万一此次交战,你看军中何人能敌?”

    曹修听完转过头来,立马撩袍拜倒。

    “明公!我辈武夫,一酒抵出如日中天!何为北地枪王!就算天下武夫,也只得磕头!无需军中大将,如明公不嫌,子瑛愿上阵!”

    厅中众人目瞪口呆,这个年代读书人愿意自称武夫的,他可算是第一个。

    “好!颍川学子,下墓开棺,自称武夫!好一个曹子瑛!明公,我郭奉孝也愿随军勤王!”

    而一旁的郭嘉也是出列躬身情愿,而这一下,不少人也是都走了出来。

    曹操看着底下终于意见统一的众人,也是点下了头。

    ……

    “先生,你何必当这武将,主公这里少了你可不行啊!”

    马车上,堆满了要送回家的物品,典韦的话也是多了起来。

    “哼,真当是我的计谋?明公之智在我之上,怎么,听说你跟那些亲卫们交手了?打赢没?”

    “当然打赢了!”

    “哈哈哈,那就好!”

    ……

    回到营帐之中的曹修,刚准备休息,就看着桌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放着一封书信。

    疑惑之下打开。

    “张把头失踪,望先生速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