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柯南的柯学补完计划 » 第29章 请一定要重视!

第29章 请一定要重视!

    “接下来是劳工问题。”楼兰哲三正主持着民主生活会。

    日本的民众生活总是容易出点小问题,大问题不乱,小问题不断,这就是在当前国际形式下的日本底层,在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灭的阵痛之后,这些已经成为了常态。

    “上月,我社向连合提出的提案尚未取得答复,是故今天大家看到的信息并非最终版本。”

    “这是大阪建筑劳工生活情况的调查,具体细节已经刊登在在本月《前卫》报上了。”

    “请负责《赤旗》发行工作的同志作报告。”

    “请负责财政工作的同志作报告。”

    “接下来是提案自由讨论时间,这星期我们筛选出了十六条有效的工作建议,对内容有看法的同志可以提出。”

    江辉听着同志们一个接一个的表达看法,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信息,对,就是信息。

    大家普遍对信息的敏锐程度不够,虽然很精,但是广度和推演略欠。

    虽然计算机已经普及,但是此时的经济模型数据都十分粗糙,尤其是互联网还没有发展起来,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在这方面充分体现。

    一篇提案逐渐在江辉脑中成型。

    在讨论声中,会议散场。

    江辉再次来到楼兰哲三的办公室,不过这次接待江辉的并不是楼兰哲三本人,而是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前辈,中井苍同志。

    江辉拿着自己昨天写的水文和今天刚写好的提案送了上来。

    中井苍看了看江辉的材料,放到了楼兰哲三的桌子上,把提案抽了出来。

    “关于这个推进信息化的提案,为什么不在刚才的讨论环节就说呢?”

    江辉自然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究极社恐,只能用不熟悉组织流程搪塞过去。

    “是这样的,如你所见,党组织的每一个提案的执行都是要经过同志们的集中讨论优劣才能决定的,所以这份提案就只能放到下周了。”

    “不过这个信息化方面,难道现在电脑办公还不成熟么?”

    中井苍正在解释着,楼兰哲三此时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哟,江辉同志有什么新的见解啊?”楼兰哲三拾起桌子上的文章,开始读了起来。

    读着读着,楼兰哲三突然笑了。

    “嗯,观点虽然不太新,但是见解很独到嘛!”

    楼兰哲三看向江辉,直愣愣的眼神让江辉感觉有些发毛。

    “嗯,刚才我听到你们在说什么计算机啊什么的,那是在说什么啊?”

    “江辉同志刚才写了一份提案,我在给他解释党内的提案流程。”中井苍将手中的提案交给了楼兰哲三。

    楼兰哲三看了看这份提案,略有些疑惑“小同志啊,别看我们几个是老骨头,可怎么也都是大学教授,这计算机在文献传递之类的领域普及的还是不晚的嘛!”言外之意就是,计算机我们并不是没接触过,现在就已经很普及了。

    “这并不是信息化,只是变了一种情报交流方法而已。”江辉指出了目前的问题。

    这时,一个同志进了过来。

    “委员,连合那里又在催了。”

    “连合那边等下再说,你继续。”楼兰哲三示意江辉继续说。

    这个连合想必就是日本劳动组合总连合会了,江辉想。

    想必是在工人路线上出了分歧,毕竟连合自由几家工会重组以来一直是右派居多。

    “信息技术仅仅是作为简单的储存和整理资料,那就是对计算机资源的极大浪费,互联网最大的功能,就是联通汇总,计算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计算!”

    “通过计算机进行情报整理只是互联网模式的一环,下一步是进行大型数据统计,再下一步就是进行数据预测。第二步,第三步都是我们目前没有的。”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是这些技术,在其它地方也没有实现呀?”说罢,楼兰哲三还向江辉展示了他电脑中只能简单整理信息的excel表格。

    “不,我有。”江辉坚定地看着楼兰哲三,就像在坚定地表达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同。“借电脑一用。”

    江辉进入了自己开发的莫里亚蒂搜索引擎,并邀请楼兰哲三体验使用。

    “这...这...”

    互联网对于人们早期的认知,就是在服务器里下资料、做表格处理数据还有侃大山。

    这种互联网的使用方法颠覆了楼兰哲三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当然,被颠覆的也不止他这一个。

    “还有一些其他功能我还没有开发完,比如针对某个域进行检索一类。”

    “这只是第一步,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情报整理的高级阶段,而第二步和第三步相关的软件我正在开发中。”

    这种互联网的全新体验使得楼兰哲三不得不重视这个东西。

    “这样,你给我具体讲讲你所说的‘互联网模式’。”楼兰哲三找了个座子给江辉坐。

    江辉讲述了未来时代的数据量级,讲述了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办公,讲述了互联网自媒体打通上下的话语权,甚至还教了楼兰哲三几个excel的实用技巧。

    听完了江辉的描述,略微思考了一下,楼兰哲三拍板到:“你回去好好规划一下具体措施,步骤,有什么需要直接找我,我会尽量推动这个项目的发展,如果下周这个能通过的话,我直接让你负责!”

    说实话,在江辉不自觉的互联网传销话术下,饶是楼兰哲三这种见的多了的人也都有些热血沸腾,也更不要说未来那些没什么资历的小年轻们了。

    江辉却没有想到这么重的一个担子说撂就撂在自己肩上了,顿时感到压力山大,但凡是理论的东西落实到实践里,它都是很棘手的。

    “年轻人,只有自己做好了,别人的帮助才能有意义。”楼兰哲三如此鼓励江辉。

    江辉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楼兰同志,我今天怎么没有见到远坂政彦同志?”

    “哦,他呀,他身子骨老了,今天不舒服休假了一天,你不用关心他了,赶紧回去好好规划规划吧,要不然,我在这给你安排一间位置,给你上工?放心,正常文职干部工资少不了你的!”楼兰哲三劝返江辉道。

    江辉闻言,自然是不愿意固定在均裕党总部每天社畜打卡上班一般滴工作,立马告返了。

    却让人没想到,江辉前脚刚走,远坂政彦后脚就来到了楼兰哲三的办公室。

    楼兰哲三并没有露出出人意料的表情,只是开始跟远坂政彦聊了起来。

    “你觉得这个娃娃是怎么回事?”

    “蹊跷,他被排来的过程蹊跷滴很。”远坂政彦答道。

    “他写的前几篇文章我都看过了,和这篇完全不同。”楼兰哲三深思着。

    “是代写?那也太敷衍了,而且咱们这小地哪用得着这么对待。”

    “他之前的文章立场带有很强的保守主义,但是又刚刚好符合我们的招人条件,显然是很老成的处理方式,和这篇文章的激进程度完全不同,而且刚才他的言语你也听到了,这种对未来的决断与激烈的言辞和之前预想到的完全不同。”

    “而且眼光也很独到?”

    “虽然前后的立场、文风不尽相同,但是最终得到的结论却出奇的类似,就好像...”

    “好像一个标准的马蹄铁效应的模型?毕竟理论是解释世界的,客观现实的世界无论用什么理论去解释,事实如此,结论亦如此,他的能力很优秀,至少不比之前的那个代写差。”

    “既然有如此的能力,找代写又是干什么?那几篇文章的内容和数据也令人匪夷所思地详实...在反过来探咱们么?”

    “就咱们这个小片地方,什么时候还值得被试探了,哈哈...”远坂政彦稍微有些自嘲到。

    “这样,他在东大的话,我去找人会会他。他什么时候有课?”楼兰哲三计划着方案。

    “。”

    ......

    回家的路上,江辉一直在思考该怎么推行计算机的普及,这不是硬件问题,而是一种习惯问题。

    如果没有形成习惯,先进的技术未必能有比旧的更高的效率。

    同时,江辉也在开发完善着莫里亚蒂和进行推算模拟的算法。

    回到家中,就立即把脑中的设想逐步转化为现实。

    多线程开工是江辉的常态,他可能要把这种模式开发到极致。

    不过好在江辉的身体可以有效利用睡眠时间,新开发的健康管理系统极大的提高了江辉的效率。

    翻了翻手里的新一期赤旗,里面的数据正好可以帮助江辉训练模型,校正验证软件的准确性。

    这就是世纪末的居家新社畜江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