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每月刷新一个身份扮演 » 第三十五章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第三十五章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等郑书文讲完这些话之后,退到后门处观察,家长会才算正式开始。

    第一个环节就是四门主课老师依次上台分享一下经验,然后底下的家长在老师分享完经验之后,可以自由地提问。

    其实,江余所在的之江省的中考有六门课,语文数学都是120分,英语100分,科学150分,社会历史70分,以及体育30分。

    而之所以来的只有四门主课老师,是因为社会历史分值比较小,而且是开卷考,拉不开差距。初二虽然学生也在学社会历史,但不做重点学习,也没有考试,只有到初三时,社会历史才会步入主课行列,重点学习加有考试考察。

    而体育考试的30分,也只是初三体育中考前比较重要一点罢了。

    第一位上台的老师是语文老师,是一个面带微笑的和蔼小老头,将近60的年龄了,一头头发几乎都花白了,带着老花镜。

    只见他托着保温杯,先喝了一口,观察了一下底下的家长,用时不到三秒就全扫完了,这就是老教师的功力。

    当看向底下家长的时候,他发现有个人异常年轻,还脸熟,便开始想想这个是谁的位置,江筱玉的位置,是她哥哥应当是,有点熟。

    他不确定地开口问道:“第三列第四个那个年轻家长是江余同学吗?江筱玉她哥哥?”

    其实老师认出学生不太容易,教书四十载,教过的学生无数,能记得或者有印象的都是些读书极好,极差的同学,抑或是极有个性的同学。

    而同学认出老师,则是容易多了,毕竟大学老师不算,从小学到高中的主课老师满打满算也就十来位,大多还都记得。

    在这个语文老教师出现的时候,江余就认出来了,是江余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魏芳国老师。

    当时他刚当江余班主任的时候,大概才刚过45岁的年龄,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已经是将近退休的年龄了。

    当语文魏老师再次叫自己的名字,江余身子一紧,全然没有刚刚面对郑书文老师的“吊儿郎当”气质了,正襟危坐,仿佛还是那个初中生。

    虽然江余初中时一直是魏老师班里的第一,对外吹嘘的对象,魏老师也觉得这孩子未来肯定出息。但是要知道魏老师毕竟还是主教语文的,而我们的江余同学最差的一门课便是语文,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如此,多少也是被魏老师教育过的。

    所以当魏老师时隔十多年叫起江余的名字时,江余头皮一紧,ptsd犯了,要知道他以前语文课没少被点名......

    江余坐的板正,朝现在已经是小老头模样微笑道:“魏老师,我是江余,应该算是2014届您当班主任的那届毕业生,我这次是以江筱玉的哥哥身份故地重游,来开家长会的。”

    魏老师作为语文老师,本身就比较感性,此时又看到自己当班主任的最后一届的优秀学生,心下感慨,这孩子已经这么大这么俊了。

    而为什么江余那届学生是他最后一届当班主任,后面再也没当过班主任了呢?

    因为大概是年纪大了,心力不足了,当班主任太操劳了.........

    江余又何尝没有感慨呢,但是自己刚上初中时,魏老师同自己老爹现在的年龄相仿,还算是身子硬朗,说话也中气十足,而现在背都有点佝偻了,声音也没那么洪亮了。

    唯一不变的可能是那个伴随他半辈子的保温杯吧。

    江余不知怎的,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刚刚喝白酒时的样子,江为国现在也是48岁的年龄了,同那时的魏老师一样,还算是健壮,但是十几年后呢?

    子欲养而亲不待,七个字道尽凄凉苦楚。

    有时候不是文字越长越有力量,而是恰恰相反。

    江余此时算是有点理解,老妈陈萍为什么老是要他快点相亲了,乘父母还未老去,搭把力气照看一下小孩,早点看到第三代是一种劳动人民朴素的心愿,尽管年轻人有时候不太能理解.....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是江余作为子女,更是医生,所要做的事情,从一定程度上是延缓一个人老病死的时间,极端点讲违背了自然规律,救死扶伤不是说说而已......

    江余感觉自己越想越偏离,他赶紧将自己思绪拨回来。

    魏老师接着问道:“小江啊,现在在哪里上班,做什么工作啊?”

    江余回答道:“现在在杭城人民医院上班,是一名口腔科医生。”

    听到这个结果,魏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很是欣慰:一是江余在杭城人民医院上班,说明江余高中并没有因为语文托太多后腿,成绩还算不错,算是个小学霸。

    二是对江余的职业选择很是认同,在老一辈眼里医生是神圣的职业,白衣天使。

    魏老师倒是很想多讲讲,但是场合不对,便回归了正题,讲述语文学习的经验和心得,和家长的注意事项.....

    对于某一行业真心热爱的人,江余都是很尊重的,更何况讲台上的老师还是自己当年的老师,教书这么多年,经验老道。

    江余从妹妹筱玉的桌子拿出草稿纸,撕下一张,然后在桌上找到水笔记录起来。要是其他功课,江余自信自己的经验不比老师差,但唯有语文一门,自己都没入门呢,所以还得认真多学。

    时隔十年,再听魏老师讲课,感觉又是不一样,他感觉自己很多话都听得进去了,比如魏老师刚刚说的“读古诗的时候,要结合古诗作者的背景和人生遭遇再去品读,答题切入”这句话,十几年自己也记过,可是自己当时只是个初中生,对于老师说的这个要点只是死板记住了。

    现在自己24岁了,再听这句话,已然掌握了真正的要领,品古诗不仅仅是品读辞藻之华丽,而是从此情此景外加作者此生遭遇,此时心情出发,高屋建瓴,才更能品味词句之美。

    而当年的自己,只是看到题目“请从全诗后两句分析,古诗作者表达了什么?”便按照模版照着写,确实能拿中上的分,不过也就止步于此了。当然他不是反对模版,毕竟自己也是模版受益者,他只是在讲如何更灵活地使用模板。

    他感觉像沈增真这样情绪爆发力十足的人,才能真正学明白语文,跟数学讲究“天赋”从某种程度出发是一样的,语文也不是不讲天赋。

    他越听魏老师讲话,笔记越记得畅快,时而还能站在学生角度,记录自己的看法,他打算回去之后,把这些笔记好好跟江筱玉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