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每月刷新一个身份扮演 » 第九十一章 虽然我是医生,但我生物满绩

第九十一章 虽然我是医生,但我生物满绩

    “你好,江学弟,很高兴认识你。托大了,称呼一你一声学弟,其实我俩站在一起,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差的更多,哈哈。你说话很有意思。前一句话我也很认同,我们都来自同一个学校,很有缘分。但是后一句话,我们专业方面千丝万缕的连续,我不太懂,咱不是一个学农学的吗,一个学医学的吗?”柴树俭伸出手,和江余握了握。

    其实柴树俭对后一句并非没有任何想法,只是这是一种说话的技巧,要是你想和对面多说些话,就用疑问句,或者针对某个细节继续聊。

    心理学对这个有所归类。

    叫做具体化的这种语言聊天模式叫下切,概括化的这种语言聊天模式叫上堆。要是你不喜欢同某人继续聊下去,你就用上堆的模式聊天,抽象概括、做出评价、解决问题等等语气都是上堆的典型,例如“嗯嗯,懂了”“你真厉害”来结束话题。

    “也就是我随便想想的,没什么特别的依据,就是说农学和医学,都比较注重生物和化学方面的学习,毕竟咱们很多时候都要做生化实验。柴师兄具体是做什么农学方面研究的,很好奇?”江余同样用了下切的疑问句。

    “博士期间主要是研究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领域的农化研究,家师是之江大学农学院院士,范伯康。”柴树俭解释道,“现在研究中心,也主要在搞这方面的研究,算是小有成就。于是,研究中心主任和师父就联名写了个推荐信,举荐我参加杰出青年评比。运气好,评上了,还蛮开心的。”

    江余作为医学生,生化方面的知识方面也算是专业级别的,不是业余选手,听了几句,分子遗传,微生物什么的,就知道柴树俭大体上在研究些什么方向了,赞叹道:“柴学长太谦虚了,范院士我是知道的,是分子生物学的大佬,他主编的那本生物大学教材,也是我们医学生要学的,当时我背不下太多知识点,书太厚了,还对主编骂骂咧咧呢,说学个临医学这么多生物分子之类的干什么,哈哈!”

    而一旁的沈增真和马导演就比较蒙圈了,什么微生物,分子遗传学,光看字面都是理解的,毕竟遗传,分子,微生物这几个字眼只要不是九漏鱼(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都知道,但是这跟农学有什么具体的联系呢,毕竟柴博士是农学家,两人是比较不懂的。或许在场的只有江余基本上是听懂了。

    “柴博士,没怎么听懂,分子遗传学和农学具体的关系是什么?”沈增真能成为文科学霸的原因,有一点就是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你去可以问江博士啊?他肯定能懂,他也算生化方面的专家。”柴博士也是个妙人,他之前看到江余在锦衣卫问题被沈增真羞辱地不轻,果断反手给学弟一个反杀的机会,把解答的机会机会让给江余。

    “所以,博闻强识的江博士来解释一下吧。”沈增真转头望向江余。

    “这个嘛,我猜测柴学长研究的领域是农业生物工程,因此在学术和工程方面都要领域都要涉猎,就像我们探索外科手术技法一样,需要科研和实操相结合。分子生物学,主要从微观层面,研究农作物的生物基因序列,然后截取dna基因序列,进行转基因改良,提高转基因作物的亩产或是抗虫性等等,然后柴师兄,会亲自将转基因或者杂交作物批量种植到研究中心的实验田地里,研究作物特点,持续转基因或杂交。但柴师兄具体研究什么作物的,还得是他自己说。”江余感到很满意,文化历史上面比不过沈增真实属正常,但是生化医学领域,自己照样能嘲笑她,只不过日常生活中聊文化历史的更多,没人会把数理生化挂在嘴边。

    “听懂了,江余,你蛮厉害的嘛,懂的真多。”沈增真虽然经常欺负江余,然后使坏,羞辱江余的智力,但是某些方面,这个男人确实是厉害的,不然自己怎么喜欢上比自己笨的男人呢。

    江余朝柴博士投去了感激的眼神,并抛出了另外的问题,江余觉得这个柴学长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跟自己一样,不是只会科研的闷葫芦,而是多方面发展的科学家,不算是科学家里的典型。

    柴博士也是跟着赞了一句:“江学弟,说的基本是全对的,本科分子遗传学肯定是满绩选手,临床医学确实要修生物,但是也确实没什么特别的用场,对江余这样的外科科研工作者来说,后续不是专注生物病毒方面的医学研究的话。所以我也理解江学弟,为什么会抱怨我老师那本书实在是太厚了,书上很多的例子,跟医学都不搭噶,写的是农学生物的例子居多,毕竟我老师是这行的专家嘛。”

    江余表示被夸地很舒服,自己确实分子生物遗传是满绩点的,书是厚了点,但是不妨碍自己全背下来,记忆性知识题背了就能对,DNA遗传题则主要靠理解推理,其实对江余这种智力水平的人来说也不难,考试猛猛杀。绩点不高,自己还怎么保研?

    “我主要研究的作物也很常见,最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粮食作物,玉米。一个是经济作物,棉花。

    棉花方面,我们从事抗棉铃虫Bt基因的后续科研和蝎毒基因的合成,培育抗虫棉新品种。猖獗的棉铃虫每年都给国家造成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

    1992—1996年,棉农因防治棉铃虫喷药而中毒人数超过24万人次,我老师范院士就是这方面的先导人物,我则是继续跟进研究,持续研究新品种抗虫棉,现在抗虫性又改良了,所以亩产什么的,也都要关注起来了。”

    柴博士给众人解惑,解释了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江余倒是不用讲这么具体,主要考虑到沈增真和马导演完全是外行,多说两句蛮好的,自己也蛮喜欢农学的,很喜欢跟外行讲这些。不然也不会持续读博士,农学是相对不赚钱的领域,跟计算机博士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