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两世殇 » 第76章 两世殇 万魂祭(十七)禹州诅咒(一)

第76章 两世殇 万魂祭(十七)禹州诅咒(一)

    君羽和呈牧走后,剩我和白泽在王府中大眼瞪小眼。

    白泽依旧不怎么爱和我说话,冷着小脸跟在我身边。

    闲着也是闲着,我想起赤月师叔送我的那本据说收录了一百二十项中阶术法的书。连日奔波,一直没有机会翻看过,此时正好拿出来看看。

    我才将书拿出来,白泽便挥手做了个结界,将我们笼罩起来。

    白泽做的结界很漂亮,泛着柔白色的光,仔细看上面还飘着朵朵轻柔的羽毛。

    他奶声奶气训斥,“是不是傻?这可是天书,你随便就这样拿出来看?”

    我给他说愣了,请教道,“那……要怎么看?沐浴更衣焚香,拜后才看吗?”

    白泽狠狠给我个白眼,“还真是傻。你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里这么诡异,谁知道藏着什么大妖。你如此大大咧咧将书拿出来,万一给什么妖物抢去怎么办?一点戒备之心都没有。”

    原来是这样。

    我得承认,自己缺少戒备之心,“是啊,我考虑不周,还是白泽想的周到。”

    他说完不再看我,背对着我站着,“这个结界虽然不甚坚固,但一般妖物还是进不来的。就算来了厉害的要抢书,还是有些时间让你把书藏起来的。”

    我再次感谢白泽思虑周到。

    翻开那书,一片空白。“怎么什么都没有?”我小声疑惑。

    白泽过来看了看,说,“天书认主,你需要滴上三滴中指血,再在心中感谢赠书人方可打开。”

    按照白泽所说,我刺破了中指,滴上三滴中指血,又默默感谢了赤月上仙赠书。果然,那书开始迸发出耀眼的金光,金光之中满是铭文。我刚要凝神去读那些铭文,那些文字却汇聚成光柱直直涌进我的眉间进入神台。

    光柱涌入我神台后天书便在手中消失不见。

    我感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灵力在神台游走。

    凝神,我看到神台之中依次排开好长的铭文,驭火、遁地、控水、用风,以及禁言咒、失聪咒、踏空咒等等。

    白泽惊讶的看着我,磕磕巴巴问,“你……到底是什么修为境界?化天书为灵力吸纳非上古大仙做不到。”

    上古大仙跟我有什么关系吗?我以为天书都是如此神奇,没想到神奇的是我自己。

    我摇摇头,“白泽,你可能是误会了,我真的不知道方才是怎么回事。”

    白泽自然不肯信我,警惕的盯着我看,仿佛我是什么大妖,然后说,“算了,不管我们说什么殿下仍旧是信你。”

    我也没在争辩,自己都搞不懂怎么回事,有什么好争辩的。

    静心入定,观照神台,那些术法一项一项凸显出来,我开始如饥似渴学习……

    原本以为君羽此去会很快回来,没想到他们却去了整整一天,直到日落时分方才回来。

    而我,于入定状态也整整学完了一部天书。

    当然,见到君羽我未将这事说出来,省的他们都像看怪物一样来审视我。

    “怎么样,找到王善人了吗?”我问。

    君羽说,“找到了。咱们先回念恩那里。”

    回到念恩神殿的时候,二殿下也正好回来。见了我们,说,“兄长,我正要找您的,常乐山有新发现。”

    君羽说,“禹州大旱的事也有发现。先给大家弄些吃的,咱们慢慢说。”

    用过晚饭,二殿下说,“此事非同小可,咱们还是入秘境商议吧。”

    在凡间建的神殿但凡有些规模的皆有秘境,二殿下的神殿虽然低调的连个名字都未起,连块匾额都未挂,可他的地位在那摆着,秘境自然必不可少。

    二殿下神殿的秘境入口处便在那一片锦绣牡丹丛中。

    符咒开启,我们跟随二殿下走进神殿秘境。此处,不比桂林小筑楼宇华丽,倒与神殿外似乎并无二致,入目是望不到边的竹林,郁郁葱葱,林中一条青石小径蜿蜒,在林中开阔处有凉亭一处,乃是由青竹建成,庭中桌椅亦都是青竹制成。四下再望,并未有其他建筑。

    “二殿下好节省,就连这秘境都如此简洁。”呈牧说。

    念恩笑笑,“我这个人清冷惯了,平时也只喜欢些青竹花草。天宫中青竹不好养活,便只能在此多种一些。”

    说着,一行人进入凉亭,二殿下拂动衣袖,凉亭的竹子圆桌上便多了一壶香茗四样茶点。

    念恩招呼,“兄长、嫂嫂,请坐。呈牧白泽仙侍也坐。”

    君羽点头,呈牧白泽与我们同坐一起。

    念恩亲自倒茶递与大家,君羽说,“我先说吧。我和呈牧去了一趟幽冥,在枉死城中寻到了王善人,弄清楚了当年发生之事……”

    诅咒禹州大旱这事还得从十年前说起……

    王善人乃是禹州人士,名叫王晓。他的祖上并非大富大贵之家,只是衣食无忧的小康人家,父母都不怎么识字,在本地靠贩卖布匹开成衣店为生。

    据王晓说,他家祖上便香火单薄,基本上都是单传,到他这已经是第六代。为此,王晓的父亲就希望自己这代能够开枝散叶,多生些子嗣。在他们做生意有些积蓄后便带着厚重的香火钱往禹州送子娘娘庙里去求子。

    那庙祝收了王家许多香火钱,不忍心看他空等待,便说,“贫道多少有些修为,对世间之事前后能看个一二十年,施主,我见你面善又捐了这么多的香火钱,便与你实话说吧,你这命里就这一位公子,多了是求不来的,就算是送子娘娘给你送来,也是留不住的。”

    王晓父母听了很是惆怅。

    不过,那庙祝又说,“你祖上多行善事倒是积下些阴德,保你下一代大富。”

    王晓父母听闻自己下一代将大富,自然是万分高兴,这一高兴都忘记了要问人丁如何,可能,在他们心里,再不济仍旧是单脉相传,还能再糟糕吗?

    夫妻二人高高兴兴回了家,得知儿子将来会大富,对儿子更加爱护。专门找了先生来家中教王晓读书。可渐渐发现,儿子王晓对读书毫无兴趣,倒是有事没事总往店铺中跑,帮着招徕客人打点生意。而且,这夫妻俩发现儿子简直如财神转世,只要他在,几乎每笔买卖都成交,即便是店铺间没有顾客,只要儿子一到店铺,立即顾客上门,生意火爆。

    夫妻俩想到那庙祝所说,想是儿子天生便是招财命,便干脆不再逼他读书,十岁开始便跟着父母一起打理生意。王晓还真如招财活神仙,王家店铺有他在,生意好的不得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吞并了禹州八个布行,成为禹州首屈一指的大布行。

    到了王晓十五岁他便接手了王家生意,独当一面。

    王晓对经商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他用布行积累下的财富又广泛涉猎了茶叶、官盐以及禹州城的新城建造等,到他十八岁那年便坐拥良田千亩,银钱无数,成为禹州首富。后来,王晓又将生意范围不断扩展至大周全境,他本人也成为大周富豪前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