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农家贵女 » 第四百三十七章 意外

第四百三十七章 意外

    泰顺帝第二天上朝,便宣布南海亲王回到京城,继续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职务,他不用处理朝廷事务,却可以监督内阁,有权否定内阁的决定,一下子把钱隽放到了内阁的对立面,王英诚当时就愣了,随后,带动群臣坚决反对皇上的决定,他拿祖宗制度说事,被泰顺帝驳回了:“祖宗章法固然好,可那也是一百年前的东西,过了一百年,变化的太多了,不能随机应变,一味泥古不化,那不是好子孙。之所以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因为后代子孙不知变通,才败坏了祖宗家业。”

    这话说得狠,王英诚只能跪下称赞:“皇上英明。”脑子里却拼命思索,想办法说服皇帝改变主意。

    泰顺帝想了好久,反复衡量,才想到这样的办法,如何肯改?于是君臣斗法,你来我往,几个回合,泰顺帝和钱隽的联盟无坚不摧,王英诚只好捏着鼻子接受了现实。

    泰顺帝松了口气,便在下一天没有上朝,让太监传他口谕,朝廷事务都交给内阁处理。

    时间过得很快,泰顺帝从一个月有三五次不上朝,到后来一个月才上朝三五次,钱隽上书,说他一人监督不过来,建议组织一个“监察局”,把大理寺、御史台都囊括进来,将这些部门的权利重新整合,提高他们的权利和职权范围。

    监察局直接归钱隽领导,钱隽的头上,是皇帝,皇帝不管事,他便大权独握,王英诚气不顺,三番五次给皇帝告黑状。

    泰顺帝的病,已经十分严重,多数时间,得卧床休息,他召见钱隽,把王英诚的弹劾奏折拿出来。

    钱隽早就料到有这样的事情,他胸有成竹,给皇帝建议说,再筹建一个士绅署,让社会名流和宗室的人,监督监察局,士绅署不处理任何朝廷事务,只针对社会现象,研究订立新的规章制度,同时,也有权利监督懒惰不作为或者违法乱纪的官员,他们若是签署联名弹劾书,那这个官员便要立刻下台。

    文谨见丈夫把她给出的政局结构,改的面目全非,忍不住苦笑,但好歹有了雏形,士绅局就相当于议会或者下议院,好歹算是走出了选举这一步,已经是难得的进步了,她该感到庆幸才是。

    钱隽回了京城,却并没有立刻让文谨也回去,便是担心茂城这边出什么岔子,刘群这几年,心态有没变?他若想把茂城的体制,改回以前的状态,钱隽架空他的手段,是不是能完全奏效?如果不能,文谨就要代替丈夫,对他实施非常手段。

    钱隽这些年,无往而不利,一是他能力过人,临危不惧,二一个,他总是未雨绸缪,把各种可能都考虑进去,最后才能一击成功,但这一回,刘群的确让他意外了。

    刘群以前在翰林院,后来做二皇子的侍讲老师,都是个十分中规中矩没有特色的人,之所以选他做侍讲,是因为这人有才华,腹有诗书,而且口才好,还有重要一条,他平日里不怎么爱说话,口风紧,该不该保密的,说到他跟前,都不怕被传扬开来。

    但刘群没有任何心机深沉的迹象,钱隽才放心,谁知这一回,竟然看走眼,刘群是个非常忠诚泰顺帝的臣子,到了茂城,他刚开始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管,谁都觉得他在混日子,转眼就是三个月,刘群忽然发动,他先给皇上密折,说钱隽把茂城衙门弄得乱七八糟,衙门里的官员,任人唯亲,科班出身的几乎都被排挤,而且行事缚手缚脚,而那些被他安插进来的人,却反而十分风光,很得百姓拥护,在衙门里呼风唤雨,无往不利。

    说到这里,泰顺帝比永昌帝的好就显出来了,他信任刘群,便回复密折,让他放手施为。刘群有了这样的承诺,就像手里举了一把尚方宝剑,立刻便解散了工商局。

    工商局主席第二天便窝在家里没脸出门,衙门里,这方面的事务立刻就由过去的人手接管了,也就是师爷和吏员们管理。

    钱隽设立这个部门已经有一年多了,茂城百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第一天,有个百姓投诉买了假货,让工商局的人去处理,刘群的手下派了一个小吏,可怜的小吏到了那里,却判断不出到底是不是假货,因为到底是榆木的,还是槐木的,他认不出来。

    这小吏丢了面子,把投诉的百姓骂了一顿,本想甩袖子离开,却被投诉百姓的邻居围住了:“你是不是衙门的人?百姓报案你不处理,还在这里骂人,些微小事?小事就可以糊弄过去?一看你就是赃官,我们要去士绅局投诉你,让那边联名罢免你。”

    小吏气得:“去,你们只管去告,我是都督的师爷派来的,看你们谁能告倒我。”

    “师爷?师爷又不是官员,他充什么大头?你是谁?朝廷官员,怎么听外人瞎咧咧?没能耐,还不快滚,让能管事的人过来。”

    于是,围观的百姓让出道路,让那小吏走开,而那个投诉的百姓,再次找到衙门,刘群知道了,很生气,让衙役打了投诉百姓十板子。

    那个百姓去了商会,商会会长下午拜访了刘群,他是茂城有名的士绅,刘群不得不见。商会会长希望总督能妥善处理这件事,不然“贩卖假货的得不到惩处,市场岂不乱了套?茂城乃是巨荣第一贸易大城,每年的关税占国库一少半,若是番子发现上当了,不来做生意,贸易萧条,国库收不到银子怎么办?”

    刘群一看竟然威胁自己,气得拍案而起:“放肆!你是什么东西,敢威胁于我?”

    商会会长狼狈地退了出来,感觉非常窝囊。

    接下来几天,去商会投诉的案件越来越多,刘群气得在衙门里骂人:“都说南海亲王聪明过人,治下严谨,他就是这样管理政务的?让一帮不安分的小民爬到官员的头上,简直无法无天,没有体统。”

    于是,凡是去投诉的人,都被无情赶走,衙门那边放出话来,所有这些芝麻粒儿的小事,不得打扰官员清净。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那些小事没了,打架斗殴骂街的人多起来,终于有两家因为小事吵架升级,最后失手把人打死了。

    死者是个五十来岁的男子,本来是有理的一方,被商家坑了,不服气才吵起来,对方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才失手杀人。

    死者既没钱也没势,若说他有什么和人不一样,那就是兄弟多,儿子也多,于是,这些家人便抬着他的尸体,闹到了衙门,让给主持公道。

    文谨趁机抓住此事,大肆宣扬,报纸的推波助澜,让人们怀念过去两年的美好时光——百姓真的被当做人看,扬眉吐气,现在再让他们哈下腰去,就有些难了。

    于是,商会和工商局被从衙门赶出的人,都纷纷动作,茂城的商贩,竟然在腊月初一到初三,忽然罢市。

    刘群让衙役去抓罢市的商人,逼着他们恢复营业,于是,事情又回到五年前,钱隽来茂城的日子,而这一回,老百姓可比当年觉醒多了,他们知道联合起来的力量,而且,也有人组织和鼓动他们,于是,这一回,虽然不至于贸然冲击衙门,但除了罢市,还有游行,最后,黑压压上万的人,坐在衙门前面的广场和大街上,他们沉默着,但却在沉默中,宣示着不容忽视的力量。

    王英诚本来就看刘群不顺眼,接到茂城的密折,立刻去见了泰顺帝,泰顺帝既心疼先生刘群受了委屈,又自责自己安排不当,让一个学者去做地方官,处理那些不上档的俗务,王英诚趁机建议调回刘群,派了自己一个心腹苏安去了茂城。

    苏安是个两面派,他明着是王英诚的人,暗地里却谁也不想得罪,拿到这样的好官职,他欣喜之余,不忘如何守住胜利果实,他不敢公然拜访钱隽,却私下里和南海亲王府的一个管事接触。

    那管事其实是侍卫陈凯,只是挂个虚名为了应付外人。

    “苏大人,这事很好办,当年南海亲王遇到的局面比你遇到的麻烦多了,他怎么处理,你有样学样就行了。”

    “可我不知道亲王如何处理的呀。”苏安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但他还是怕出错。

    “这样吧,王爷走的时候,在茂城还留了人,打理那边生意的,你不若去问问他。”

    “可我不认识啊。”

    “我给你写封信,有我保荐,他肯定给面子,会给你详细讲述的。”

    “好,谢谢了。”两人心照不宣,达成了协议。

    苏安到了茂城,见到来宝儿,不由大为欢喜,因为,他俩是同年考上进士的。

    苏安对来宝儿有种自然的依赖,而来宝儿也不负他的期望,很快就让茂城恢复了宁静。苏安正式接替了刘群,成为茂城总督,不过,几个月后,心里就开始不乐意了,他发现,这个总督的权力,比别的地方小多了,而且,百姓见了他,也没有那么诚恐,虽然礼不可废,可毕竟没了惊惧,他感觉自己的威严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