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穿越后我竟然是首负 » 第一百八十九章 急迫?

第一百八十九章 急迫?

    相较于关注合资公司的经营状况,朱晓军对另外的一件事更为上心。

    “目前来讲,集团的重组进程还在继续。接下来是把整个房地产部门等股权所有进行更替。”

    “还有就是需要把原先房地产公司下面的物业管理部门给整个拆分出来,单独上市。目前要把这一部分资产给注入到新的公司里去。”

    还有一件事,就是趁现在天蜃集团的危机,赶快从那边收购自己想要的部分。

    “如果在管资产的总量上升一些,也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资本来喊出更高的价格。”

    所以,谈判也是时候开始了。

    ……

    实际上,天蜃集团和昌峰集团之间有关物业公司收购的谈判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第一步就是那几个合资项目地的物业运营方的变更。

    “被我收购的产业,肯定是要由我自己来管理”,昌峰集团在收购这几个项目全部股权之后,没有用多长时间就已经把它们的物业管理公司给更换成了自己旗下的子公司——这变化是看得见的。

    但朱晓军的胃口远不止这些,他看中的是天蜃集团其他一部分物业的价值。

    “房地产市场已经由增量市场转化为存量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过物业销售所获得的现金将会越来越少,相反,物业管理这里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充足的现金流。”

    君不见有好几家设立在港岛的房企,早在十几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产业转型,将房地产开发业务从主营业务上拉下来,换上收“物业管理费”来维持自身后继的经营。

    还有一些房地产企业把酒店和商业综合体作为自己经营的主业,这些早在数十年前就开始转型的房企大多已经不再拿地开发,虽说每年所获得的营收会跌下一大截,但利润还能保持在原先的水平。

    更别说远在大洋彼岸,米国前总统家的房地产公司了。

    ……

    “物业收购方面,那边开出的价格还是有些高。”

    其实也不算高了,每年可以获得将近1.5个亿净利润的物业公司仅仅给你开出了个10亿软妹币的价格,虽说还有一些溢价,却已经相当不错了。

    放到现在这个地价高涨的时候,十个亿甚至拿不下一块相对好一些的土地。破物业公司完全可以当成是一项稳赚不赔的买卖。当然,这也对自身现金流有一定的考验。

    “这个价位还不错。”

    虽说预期的价格还要再往下压一些,朱晓军此刻依旧是动了些恻隐之心——不,怎么能说是恻隐之心,分明是自己不希望把这事情拖得太久,好让物业公司那边尽早上市以回笼资金。

    “当前情况下,集团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要向外发布足够打地好消息。由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干扰,我们的经营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朱晓军看过集团内发布的内部审计报告,进入二年来,集团的各大业务都开始出现萎缩的征兆。特别是房地产销售方面,和整个大环境一起下跌了将近20%。

    唯一的还算是不错的地方,就是新能源汽车业务了。

    ……

    有关新能源汽车业务方面的进展,朱晓军是很自得的。

    毕竟这是原主就开始推进,而自己也支持的一个项目。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不俗的成绩,甚至在同行中也引来一些“追随者”,着实是让人自豪的。

    “新能源汽车将会有新的车型在本年度下半年发布,预计市场还会有进一步的扩大。二期生产基地全部投产之后,应该能够维持一定时间的市场需求,但俺当前拿出产量和销量来估算,再过两年可能又有扩增产能的需要。”

    是的,现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经可以撑起一边天。一百来个亿的销售额可以为自己换来将近10亿软妹币的净利润——关键是,它的前景好啊。

    朱晓军要注意到下面投资公司经理递交上来的意向投资报告,其中有一家开发电池与充电桩技术的公司似乎也在这一沓资料里面有记载。

    “目前,这家公司还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外来资本的注入。”

    当时,投资公司经理曾跟自己说过这样的话,但由于诸多方面的考量,这件事被暂时耽误下来。

    不过,现在或许可以开始就相关问题进行谈判了。

    “派出几个人去他们那进行考察,务必把他们的资金情况和研发方面的进展做出一份充分的报告过来。考察期至少要来个一个月,然后再给出估值和报价。”

    电话打过去,投资公司经理心领神会。

    ……

    董事长确定要投资,这是经历所知晓的。

    “需要考察一个月,不仅仅是为了规避风险,还有一些有关时间和顺序的问题。”

    他叮嘱将要被外派的几位专员,“之前有好几件工作是越快完成越好,但现在这一件事是急不得的。”

    新的一年,集团有太多事情需要处理。包括物业公司的上市,还有整理刚从天晟集团那边收购的项目的股权,甚至还有集团自身的的重组,一大堆事情都需要解决。

    这一项投资方案明显是董事长看好的,但由于资金并不是那么充裕,加上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尽早完成,必须要拖延上那么几个月的时间。

    “先考察,做出要投资的样子”,绑住对方,然后“考察考察一个月,谈价格再谈上一个月;正式签订协议之前定下未来发展的一些规划和管理架构一个月,然后到最后资金到账又花去一个月”,拖延时间。

    至少在上半年结束之前,不会为集团带来更多的资金压力。

    ……

    信息传达到位,下面人也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很快就拿到了出差的指令,并带着“进行充分考察”的目的,联系对方做好准备。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毕竟不是真正急迫的事情。

    不过,他们的上司,此刻因为另一件事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