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穿越后我竟然是首负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必然选择

第一百九十四章 必然选择

    在董事长的朱晓军发布要搜收缩阵线的命令之后,集团投资子公司的众人可以说是异常忙碌。

    忙起来也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哪个人愿意自己所在的那一个项目被母公司无情的裁撤掉。

    “项目被裁撤掉其实没有什么,毕竟还有新的事情要做”,这些人也并不担心自己会失业,毕竟身为有不足才能的人,他们不管到哪里都备受欢迎。

    但如果自己所负责的项目失败的话,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自己过去几个月乃至于半年的努力。“在短期内看不到有什么创造利益的地方,和集团整体的发展战略也毫不相干”,一旦自己曾经负责或参与的项目被打上了这样一个戳子,就等同于在自己的档案上面画下了黑色的一笔。

    于是在上面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他们这些人一个一个四处搜罗有关项目的前景的资料,同时也在集团内各方面打听有关接下来主要战略的事情,争取让自己所负责的那一块贴合当前实际。

    这消息传出来,朱晓军也暗自发笑。

    ……

    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的。这位身为董事长的中年人,早就已经想好了需要把什么项目给暂停。

    “集团当前所走的道路是要转型向汽车方面,诸如新型电池的生产和运用,以及智能驾驶技术的一些投资是万万省不了的。”

    但一旦需要在这方面继续投资,就务必要把大量的资金消耗下去。集团现在虽说不差钱,却也没有足够的余财去进行这些长期的打算。

    “互联网方面已经是一片红海,诸如网络游戏之类的,没有一个出类拔萃的产品,根本就出不了头。”

    之前所投资的一些相关行业的工作室或小公司,在这个急需现金流的时候,可能要被无情抛弃掉了。与之相似的,集团曾经在不久之前入股过社区零售行业,这一方面也要考虑退出。

    “不能说是薄利多销,而是在前期的三至五年的发展阶段,还需要不断的往里面砸钱。”

    这砸钱并不是一个亿两个亿的杂,而是一年十几二十亿往里面丢。要在国内社区布局下足够大的一个网络,才能最终起到规模效应。

    “这样的产业也没有必要去争了。”

    至少在这几年赚不到钱。

    ……

    朱晓军也知道,只是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投资公司这边就已经耗去了大约100个亿的软妹币。当前情况下所布局的新兴产业企业总共已经有超过300亿的总资产,是“昌峰系”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才布局不到一年就转身,这其实也是一个投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我们必须要从一开始的粗放投资,转变为有重点的、有价值的排兵布阵。”

    在集团特约的一次采访中,董事长以这样的话面对集团宣传部的采访者。他说,“集团现在需要走的路确实是精简,这并不是一种撤退,而是换一个方向,集中力量进攻。”

    这一番话自然是被记录下来,随后也被发表在集团的内部刊物上。当然也有有关的一些刊物被“无意”外泄出去,于是也让一些分析师手中有了最新的资料。

    “昌峰集团准备收缩投资阵线,有图为证。”

    “昌峰集团董事长承认企业当前周转存在难度,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撤出一部分投资。”

    像这样的几篇文章,一下子就惹来许多人的注意。然后,很显然的也做用到了股价上面。

    还有一些就是当前集团所接触的一些合作方。

    ……

    对于许多投资类公司来说,昌峰集团曾经看上的项目还是很香的。

    很多都是现在的风口,甚至有可能是好几家投资公司抢着要布局的行业。之前被昌峰集团这家“大资本”抢先拿下之后,也有好几家不大的投资公司选择投资了相同行业的一些小企业。

    “如果是在其他时候,想要接手这些股份的下家确实不少,但现在我们缺钱的情况已经暴露出去了,在交易的价格上可能就会有一些劣势。”

    宣传部的经理也不是特别看得懂朱晓军这一番做法,并表示,现在还来得及采取补救方案。

    “怎么说,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现在相当于是把事情都挑明了给别人看,交易对价方面,其实我们暂时也不是那么需要钱。”

    他知道自己现在需要的是什么。

    ……

    实际上,朱晓军现在确实在打着几把算盘。

    说要卖资产的时候,他想的其实是买资产。先向外发布一部分有关自己缺钱的消息,在有些相关项目的收购上,就可以进行更高幅度的压价。

    “我就给那么多钱,你爱卖不卖,反正也不卖的话也撑不了多久,你自己看着办。”

    如果这一招用的好了,就可以给集团省下数亿乃至数十亿的资金。

    然后,在外界发现自己抛出了一个“缺钱”的幌子,实际上手头又并不是那样紧张之后,再通过某种手段将要出售的资产出售出去,尽快回笼资金,以填补之前产生的空缺——就算届时无人接盘,集团继续拥有这些资产也不会有太多压力。

    “整体资产的质量上来了,融资方面也会变得容易一些。”

    朱晓军算准了,像现在这种不是特别好的情况,最多会再持续半年。

    ……

    当然,董事长的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

    集团财务经理掌管集团的财务流动,也是最早从朱晓军那里得知了他未来一段时间的动态的集团高层之一。集团化播出了多少预备资金用于稍后一段时间的收并购,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

    “不过,这些项目真正到交割的时候,还需要至少一个季度。”

    在此之前,只需要集团继续稳步推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及时回笼资金,就没有任何可能的问题。

    “加上目前已经推进了一大半的物业上市计划,情况整体还是比较好的。”

    他对集团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