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半城风雨半城秋 » 第七十九章

第七十九章

    两家你来我往,正说得热闹,庄子里与河子娘平素交好的两个小娘子己在厨下把茶煮好,用托盘把茶与点心端到了厅里,族长有些见识,一看那点心,便问:

    “这些,可都是萱草居的点心?”

    方家人一听,不由得都看向了那几碟子好看得让人舍不得咬下去的点心:

    金灿灿如蜷曲着的螺肉,圆胖的如年画娃娃的笑脸,粉红如凝脂般的玫瑰花,层层叠叠似片片透明的方糕,表皮烤得香脆里面不知裹着什么的酥……林林总总摆了满满的七八碟。

    河子红着脸,轻声道:

    “是让文林哥他们在城里萱草居带回来的。”

    萱草居的点心,大家都听过,可至少半两银子一碟,半两银子,够乡下普通的三口之家两个月的吃穿用度了。

    方家人都不由倒吸了一口气,这张家,这家底……

    河子正腼腆又热情的让方家吃点心,来帮忙的小娘子在厅门口外朝河子娘招了招手,河子娘向众人告声罪,便跟着那小娘子径直出了院门口。

    宜春提着一个大食盒,正笑嘻嘻的站在篱笆墙外,见了河子娘,便道:

    “婶娘,今天我们家张妈妈一早便炖了一大锅的珍珠绿豆沙,不想玉山那边今天有事,大家都去了那边,恰好听说你们家来了客人,张妈妈便做主,让我把这个提来给你,你看如果待客还行,便端上去,若是不行,就留着你们自己吃,也总比浪费了好。”

    河子娘也不是个笨人,哪里不知道人家就是特意拿了好东西来给自已待客的,当下眼都有些红了:

    “张妈妈的手艺,哪里有待不得客的?累宜春姑娘走这一趟,这亲事,若成了,让河子去给你们磕头。”

    宜春一脸惊恐状:

    “婶娘,你这不是害我吗?河子哥儿这一头磕下来,我家小姐还不得把我削了,你也知道,她最看不得这个。”

    边说边把河子娘轻轻推往院子推一边还说:

    “若真成了,就赶紧的去选新院子,建院子时都说好的,谁家新添丁进口,谁家便先选屋子,让工匠紧着做好,搬进去办喜事。”

    河子娘忽而想起,当初大伙还真有这么一说,当时还没怎么在意呢,还以为是说说罢了,不想自家真有机会,这下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宜春向来是管杀不管埋,也不理河子娘什么表情什么感受,自顾自笑嘻嘻的走了。

    张妈妈炖的绿豆沙软糯香滑,里边还加入了一些又韧又了弹又滑的灰色珠子,饶是稳重的族长,也不由自主的赞了声“好吃!”方家人喝着绿豆沙,品着点心,食得很有些意尤未尽欲罢不能?

    吃好喝好,话题自然而然就转到了房子上面。

    在乡间,一座砖瓦房,往往合三代人的力都不一定能建成,所以,当方家一行人被河子一家引到新房子前时,方家人都不由睁大了眼晴:

    山丘前,一溜三排一模一样的样式,将近一亩左右,一模一样的大小的院子,全部是清一色的红砖绿瓦的房子,结构都是一个大厅五间房,厨房连饭厅单独建在另一处,整座房子宽廠结实。这房子,不管在哪个村,都是数一数二的。

    方母轻轻拉了一下河子娘,问道:

    “二嫂子,你们住堤边的,入冬前都搬到这里来?”

    河子娘也有些激动:

    “可不是么,庄子那边还曾说,逢谁家添丁进口,娶亲生子,老人七十整寿,都可以先把他们的房子修整好,让他们先搬进去办喜事喜宴什么的,让刚刚出生的小孩子不用受寒受风什么的……”

    方母听完,拿眼去看自己的当家的,方父虽一直没作声,但却暗地里听得仔细,所以,当即夫妻两人的眼神就对上了,方父微微点了下头,方母心下便喜了,这事,多半也能成了。于是,便又问:

    “那这房子将来是如何分呢?”

    “庄户里所有人家,前三户先添丁进口,娶亲或做大寿什么的,就可以先挑一个院子,余下的就是抽的,抽到哪个是哪个。”

    方母笑着问:

    “那可有人家选过了?”

    河子娘也笑道:

    “王成王大哥家的大儿媳怀了身子,三个月稳了以后,便可以选了,别的人家,倒还没有这运气。”

    方家的老祖宗,虽上了年纪,因长年劳作,身体倒还硬朗,也不需人掺扶,都饶有兴致的沿着房子转悠起来,转到工匠正在做活的一个院子里,工匠在装窗棂,他们在这也有一段时日了,领头的看到这一行人,大多是面生的,便很是热情的上前搭话,让他们看窗棂的木料:

    “这木料,可都是十年打上的胡桃木,全都经冷热处置过了,这做好的窗,别说是水淋日晒不怕,就是材狼虎豹,轻易怕都拍不断,坚实着呢。”

    说完,为了印证他的所言不虚,便拿起两根木料互相击打几下,果真,木头的击打发出了近似金属的铮铮声。

    方家几人,连一脸严肃的族长都不禁啧啧的赞了两声。

    方家同来的年纪最长的老祖宗,指着最外一排,东边第二个院子道:

    “要说这房子的位置,风水都是极好的,北丘东水,,而这个院子,就更好了,前边是开阔的田地,离路近,后依山,左还傍水,是旺丁旺财的房子。若是我还年轻上几十岁,都愿意移到这来过活。”

    河子爹一听这话,脸上的褶子都深了几分:

    “您见多识广,您说好,那肯定是错不了的,咱们两家住得又不远,若是觉得这里住着舒坦,等搬了院子,您往后多来走动,这屋子单是房,就有五间,您到这小住也使得。”

    方家老祖宗哈哈哈的大笑,道:

    “这使得,这使得!”

    一行人围着几排院子转完一溜,越转是越满意,其它的还就罢了,特别是各家院中自有的一口井,这井,就更不是普通人家能打得起的了,时下大家取水,河,溪近的,便到河里溪里挑,若是离水远,村子里就合力打造一口井,大家的洗衣做饭,基本上都是靠到共用的井里去取,单是这个事,就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和力气,特别是秋冬时节,得抽出一个壮劳力才能满足一家的用水。家里自己有一口井,在农家,是个大事。

    回程时,各人怀里都揣着一包至少值半两银子的,萱草居的点心,老祖宗那包,听说还是人家萱草居的招牌名点,要五两银子一包。

    去时,各人各有思量,反对的,无非是这一家外来户,一无根基二无田产,住的还是东家临时搭建的木房子,冬冷夏热,闺女嫁过来,不是活受罪么?

    赞同的,是冲着河子的人品,先不说人长得高高大大,也壮实,人更是憨厚脾气好,心细,应该也会是个知冷知热的人,这河子爹娘,虽说来这日子不长,却也不短,一庄子里的人,都交口称赞说是通情达理,还没甚脾气,连口角都没和人生过。

    而且,家里还有个年纪不大,还进了学堂念书的二郎,都说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童,谁敢肯定他日后没有造化,最最好的,还是,这读书,自家还不用花多少银钱。

    两辆牛车上大家七嘴八舌,原先反对得最厉的小娟嫂子,这回却是也没坚持了,还笑说自己娘家有适龄的堂妹,若庄子里有合适的,倒想掇合掇合。

    方家人第二天,便大大方方的请人来回了话,让河子家找个妥当的媒人上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