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指尖下的时光 » 第29章 当老师的感觉

第29章 当老师的感觉

    5月5日,上午,当年犀浦中学的弟子刚子来访,师生在新民场徐堰河绿道口相会。

    刚子是我1998年所教最后一批弟子之一。今年,正好是这批弟子毕业的20年,也是我离开教学一线的20年。前些时,班级微信里不时有弟子冒泡,提出搞一个“二十年同学会”,但应者寥寥。20年,足以让当年的热血少年以及如同热血一样热的同窗情谊冷却下来。当年的二八儿郎,经历二十载岁月的摔打和磨砺,而今离不惑也不远矣。回看来时风雨路,该有多少慨叹?

    每当回忆起我和这帮弟子在一起的三载燃情岁月,不止在校园,在课堂,在球场,在晚自习,在迎新年晚会,也不止带他们骑车远足,到田野,到森林,到湖畔,到横山子,到扬雄墓前……所有的一切,是多么充实而快乐啊。

    刚子初中毕业那年即去东北当兵,我也离开学校到教育局工作。其间,我们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过。他站在东北冰天雪地中的戎装照以及手写给我的书信,至今仍被我收藏着(另一名初中毕业后一直以书信方式联系着的学生叫张小辉,她在自贡师专读书时写给我的信,也一并收藏)。刚子转业回到家乡后,从普通村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今天是他们村的村主任。10多年的时间,这点进步显然不值一提,那平台也不高,但对于出身贫寒的农家子来说,这足以印证他毕业时许下的愿望:到军营去学本领,返回家乡为老百姓做点事情。

    一个农家子的一份朴素心愿,能够支撑他努力20年,甚至更长的岁月,尽管今天他仍只是普通一员,但作为当年的教师,吾心慰也。其实,由于当时分所谓重点班、快慢班的原因(我教的是慢班),当年所教的弟子,后来考上大学的人数屈指可数。经过二十年的时间,再去追踪和比对当年快慢班学生的发展情况,你会发现,真正具有家乡情结,具有感恩之心,而且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更多的是这些当初所谓的后进生。很难说,这批“后进生”长大以后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国家所做的贡献,与那些当年考入大学的天之骄子相比,谁更大?我经常在我的教师朋友圈发表一个谬论:从学生人品完善的角度来考量,教育的确可以改变人,但考试成绩什么都不能改变。

    20年间,我与刚子亦师亦友,往来密切。从他身上,我也不断感受着年轻的、朝气蓬勃的力量。

    我们悠闲地在绿道上漫步。蓝天、白云、田园、湿地、河流、花草、林院、芦苇……从四面八方朝着我们涌过来,又缓缓地向我们身后移去。风儿吹来一阵阵田野庄稼散发出的特殊气息,花朵吐出丝丝芬芳,湖面的波纹闪射着一道道光芒,林中的蝉声,空中的鸟语……我自豪地炫耀:我老家大地上应该藏有一个庞大的乐队,才能合奏出如此恢宏的天籁之音。

    刚子问我:老师,最近身体恢复得咋样?

    我看了看学生真诚的眼睛,回答说:不太好。

    沉默一会儿,我平静地补充道:检验报告出来了,是最不好的一种情况。他哦了一声,急切问道:老师怎么打算的?希望学生怎么做?

    我像是在讲课一样,平静地给他讲我近期的心境,讲我前期的处置办法,讲我如何安排好妺妹照顾父母,讲如果严重了将召回孩子,让孩子在我身边接受男人大学的课程,讲我对世间的留恋,讲我对生命的再认识,讲我将如何迎接未知的考验……

    我仿佛又找到了当老师的感觉。话语滔滔,意气风发的样子。学生静静地听我讲课,周围的水、草、花、灌木也静静地听着。一片彩云在我们的头顶,轻柔地飘。

    不觉走到新民乡与唐昌青春村交界的牛王堰。前年暑期,我曾在这里游过泳。看到那蓝幽幽的满河流水,浪里飞翔的记忆又复活了。

    天气有些热了,我们开始返程。途中先后碰到两拨儿时伙伴:马利和明诚。前者正站在花丛中拍照,依花独立,远远地向我招手,称呼带了儿化的名字:定军儿。后者上来一个双手紧握,亲切地称呼道:军哥。

    他们都各自带了城里的朋友回老家流连。大家站在家乡的土地上闲聊,儿时的感觉就像湿地里的蔓草丛生。寒暄毕,彼此挥挥手,都贪心地带走彩云片片。

    他们如我一样,都是出身于新民乡的农家,后来通过考学走出家乡在城里安家扎营。当游子走遍千山万水,尝尽人间滋味以后,每个人心中都会泛起同样的故园情思。难怪近年来当我在家乡的土地上行走时,冷不丁就会遇见旧时相识。

    师生结伴,在家乡的田野闲游半日。普通的一次聚会,却让我体会到:当你受到疾病威胁的时候,平素习以为常的简单生活里,藏着多么珍贵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