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啄木诗 » 第二十二章 进京

第二十二章 进京

    端午节过后,仲思回了东吴,百无聊赖的纤纤常常和左芬上山打猎。左芬又恢复灰头土脸的样子,继续过着她明珠蒙尘的日子,但对射猎兴趣浓厚,干脆退了学,天天都往野外跑。

    小鲜肉卫宣见左芬退学,平常也极少露面,便也跟着退学回了幽州。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让左芬等他两年,两年后一定上她家提亲。左芬随便应和,只当童言无忌。

    时间过得慢悠悠的,彤管堂里有大半的女公子都退了学,四处忙着张罗议亲。

    纤纤仍旧上着学,倒不是她好学上进了,只有这样她才有借口偷偷外出,跟左芬骑马打猎。偶尔也跟着外祖学习管理内院和产业,时不时的收到仲思和王浚信件,奇怪的是,他俩写的内容极度相似,都是让她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中不要乱跑,还附赠一些美食的配方和做法。纤纤一度认为这两人臭味相投,堪为良配,可惜生错了性别,做不了夫妻。

    洛阳                                               

    王济少时便才华卓越,好射御,臂力过人,长得更是英武不凡,晋武帝赐妹常山公主。与公主成婚后,王济升任侍中,过着十分奢靡的生活,在寸土寸金的洛阳买下大片土地作马射场,又用钱币筑马场围墙,人称金沟。美中不足的是公主多年未育,王济便娶了几房妾室,生了两个儿子,生活总算圆满了。

    王浚初到京城便住在王济府上,王济带着他熟悉府内。行至马厩,厩内多是产于代地和西域的汉血宝马,王浚羡慕不已。王济见王浚的坐骑只是普通的良驹,便送了他一匹大宛的汉血宝马,名曰‘急急’。

    晚宴,六个人用膳却上了四十几道菜,其中有一道特别美味的猪肉,据王济说是用人奶喂养的。常山公主在一旁提点皇上的喜好和忌讳,还打点了宫内的熟人关照王浚。

    第二天,王浚进宫上任。

    领路的公公孙虑得了公主的打点,他瞧了眼王浚道:“博陵公与驸马虽是堂兄弟,却截然不同。”

    王浚纳闷:“有何不同?”

     “穿得不同。”

    王浚施了一礼道:“愿公公教诲!”

    孙虑挺直了腰板道:“其实也没什么,驸马爷生性豪迈、生活侈靡,吃穿用度无一样不是最好的。只是…已故文明太后崇尚节俭,皇上仁孝,一直秉承太后的遗风。”

     “那我二哥可知道?”

    “公主知道,想必驸马爷也应当知道。”

    “那皇上…”

    孙虑看了一眼话到一半的王浚。

    王浚从身上解下一只玉佩塞到王照手里,道:“一点心意,还请公公笑纳,王某初来乍到,有不周之处还望公公提点。”

    孙虑没看一眼,心安理得的把玉佩塞进了袖袋,道:“先皇走得突然,曹魏政权刚交到皇上手中,蜀汉才攻克不久,皇上一心想着拉拢士族稳固政权,还不忘发愤图强,已求早日平定东吴,哪有那工夫理这种小事。”

    太极殿东堂,晋武帝聚精会神的批阅凑折,并未注意到跪在一旁王浚和孙虑。一炷香后,王浚仍一动不动的跪在原地,御医程据前来进献宝物。

    晋武帝放下手中的御笔,猛然发觉地上还跪着两个人,中气十足的声音不怒自威道:“所跪何人?”

    孙虑尖细的嗓音答:“回禀皇上,散骑常侍王浚初来上任,特来拜见。”

    晋武帝听罢和善的一笑,走到王浚跟前道:“原来是博陵公的独子,快快请起!”

    “谢皇上!”王浚忍着发麻的腿站起来,听武帝的声音似乎很高兴,不觉放下心来偷瞄了一眼,时年三十六的皇帝气色红润,白皙的大盘脸上凤目美髯。

    晋武帝望着王浚一身朝气蓬勃的样子,心中也大为感慨,道:“你可知你是来做什么的?”

    王浚揖手道:“回禀皇上,散骑常侍即是侍从,护卫圣驾就是微臣的责任。”

    晋武帝道:“如果只是护卫,门口的太监和士兵即可,又何须尔等高官子弟来做这粗鄙之事。太原王家先后有王昶、王沈和王浑三位骠骑大将军,为天下苍生披肝沥胆,你父亲更是年纪轻轻便已故去,尔等站在父辈的心血之上享受荣华富贵,却从未体会父辈的艰辛。太极殿每日都在更新大晋边关要塞的险情,还有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呐喊声,让你们这些温室中成长的娇子来听听,大晋还有多少危难亟待解决。”

    “微臣谨尊教诲!”王浚再次跪在地。

    “嗯!起来吧!来看看程太医所献何物?”

    程据见终于轮到他了,赶紧将一件造型奇特的鸟羽裘服展开来,堂内刹时流光溢彩,色彩鲜艳的裘服以湛蓝色为底,金龙腾云纹由后背伸至前胸,衣襟处有赤红的火纹。如此鲜亮匀称的色泽,就像是一张彩雉皮被完整的剥了下来,实属罕见。

    程据见众人惊艳的眼神,得意道:“此裘名曰‘雉头裘’,整件裘服都是用彩雉头顶的羽毛制成,共用了三千九百只雉,由一百多个有十几年经验的绣娘,耗时一百八十天制成。此裘服一成,南方的山中恐难闻雉鸡声。”

    听闻东吴的宦官何定向吴主孙皓进献了两只名犬,孙皓一高兴给何定赐了爵位,现下东吴百姓争相养犬以搏功名。程据听闻后便想出了这一出,以求封赏。

    晋武帝兴高采烈的欣赏裘服,对王浚道:“你来说说。”

    王浚对程据拱手道:“敢问程大人:此裘袍万金难求,如此贵重,可御刀枪箭戟?”

    程据原本得意的神色怔住了,尴尬道:“不可。”

    “可防火防雨?”王浚又道

    程据脸色难看道:“不可。”

    “那它只不过是件普通的衣袍,实难担那万金之重。”

    武帝身边围绕着太多心机深沉的臣子,难得见王浚这样的赤子之心,很是喜欢,见程据刷白的脸色,武帝心中窃笑,道:“爱卿这是强人所难,世上本无可御刀枪水火的衣物。程太医辛苦了,这件雉头裘我暂且收下。”

    程据松了一口气。

    孙虑摇了摇头,心中暗道:这个愣头青,刚以为他通透,话音才落就范傻。

    第二日上朝,武帝向满朝文武展示雉头裘,群臣望着绚丽的裘袍惊叹,有的则默不做声。

    两个小太监展开雉头裘,在群臣面前展示一圈,把裘袍扔进三足鼎焚毁。

    群臣讷讷,不知所谓。

    武帝自龙椅中站起,睥睨群臣,指着鼎中的雉头裘,道:“多少先辈们为实现一统中原的宏图大愿,节衣缩食,流血牺牲。还有多少百姓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尔等即为良臣贤将,不知禀呈先祖遗德。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又只图骄奢淫逸,视百姓疾苦如无物。从今日起,但凡有奇装异服者——在朝官员贬为庶民,平民则囚。”

    大晋立国才六年,蜀、魏的遗民都尚未融合,朝廷颁发了一系列诏令:新修水利,鼓励农耕、统一服饰。这不仅仅是提倡勤劳节俭的美德,更是为了使蜀、魏遗民融和,不分彼此。

    程据候在太医院,满心欢喜的等待封赏,见孙虑来宣诏,雀跃不已。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晋自立国以来,禀承文明太后懿德,以勤俭为本,抚恤百姓。太医院院正程据,无视太后遗德,奢糜无度,罔顾君恩,即刻起贬为庶民,逐出京城,永不复用…”

    程据顿时无骨般摊在地上,侍卫将其官服脱下,拉出了宫。

    初来乍到的王浚见武帝勤勉,朝堂一片清明,一腔壮志凌云在胸,可在往后的日子里,武帝再未与他言语。王浚看着其他人忙忙碌碌的身影,而他却无所事事,宫里的日子对他来说安静得异常。数日之后他才得知,程据在宫中行医多年且医术精湛,受他救治的官员嫔妃众数,若论奢侈,放眼整个洛阳,没有几人能与王济相提并论,为何单单程据会遭贬斥?这与王浚的刁难脱不了关系,于是众人把矛头指向王浚。

    王浚百无聊赖中收罗御膳房的美食配方,给在晋阳的纤纤捎去,日子太闲了,年仅十八的王浚压抑不住心中的相思,待到纤纤生辰,他上下打点换来七日休息,没日没夜的快马赶到晋阳,只为了在她的生辰,亲手将一支鸽血玉簪插在她头上。

    纤纤很意外,惊喜道:“什么时候回来的?”

    大半年不见,他看起来儒雅了许多,只是脸色略显疲惫。

    “刚回,今天是你的生辰,这是送你的礼物。”王浚说着取出一支鸽血玉簪,插在了纤纤头上。

    纤纤未疑有它,喜滋滋的收下了,道:“京城好玩吧?”

    “京城很大,名士贵女云集,比晋阳繁华许多,可我还是喜欢晋阳多一点。”因为你在这里,王浚腹语,炽烈的眼光盯着纤纤。

    纤纤被盯得有些不自在,道:“已经准备好了晚膳,一起用餐吧?左姐姐也在,她看到你一定很开心。”

    “不了,我还得回京。”

     “这么急?”纤纤愕然的看着王浚。

    王浚柔和一笑,道:“快进去吧!家人该等急了。”

    纤纤走进大门又回过头来,见他仍站在门外,道:“你下次什么时候回来?”

    “只要有空就回来。”王浚目送着纤纤的背影消失在门缝里,才骑着‘急急’出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