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险情之弱鸡小曾要逆袭 » 238 健康和养老项目

238 健康和养老项目

    指标年年在增长,可是保险难卖这件事,好像一时半会,全行业都解决不了。倒不是靠几堂课程能颠覆的。所以,zr公司战略计划,除了在渠道和产品上下功夫,最关键的是,要在市场上能“讲故事”。

    公司把业务增长的核心,放在了大客户上。

    各家公司对高净值客户大额保单的争夺,可以已经进入了白热化。基础市场成本已经太高了,而且最关键的是,客户没有忠诚度以及可持续开发的潜质。

    在某次行业研讨上,有这么一个话题,争议了很久,都没有得出比较统一的结论

    现在的保险市场,是不是需要抓准中产阶级客户群体?

    有一方的意见是这个客群才是未来保费增长的重要来源,他们现在是30岁、40岁左右的中年,保险意识不错,但是购买力一般。可是再过十年,刚毕业还没存钱的年轻有了更高的收入,原本上有老下有还有房贷的人,有了积蓄要考虑养老,甚至是早一批买过保险的“人情”客户,要进入传承阶段。所以,“养”他们五年十年,保险市场就会蓬来。

    另一方的意见是,无论这批饶财富是不是增长了,都不会让保费有井喷。因为即便是现在,也有财富已经远远超于购买力的人,他们没有按照标准的比例配置保险,这就意味着,市场对客户的教育程度远远不够。那么,凭什么以为十年前没有教育好的这个市场,过了十年就会质变呢。乐观的设想,未来保费的确是会稳步上升,但绝不是因为抓住了这些所谓中产客户。

    这个话题聊着聊着,便让一些行业的高管开始思考提到过的另一个群体高净值客户人群。

    在一些私人银行的报告里,对这么一个群体的定义是,可投资资产大于等于600万人民币或者100万美金。也就是,撇开房产、土地这些不动产,也是目前最值钱的东西,手里还握有600万的资金,可以去买理财、黄金、私募、股票以及保险的那些人。

    zr的ceo,持有的观点就是,公司的业务增量,主要不是靠中产,因为抢夺他们的壁垒并不高。

    要想做大,必须从高端客户入手。

    一张10万的保单,必须找50个客户,才能做成500万保费。

    而一个资产过亿的客户,一下子就能买500万甚至更大的保单。

    这个问题他问过很多人,找50个客户,让他们每人买一张10万的保单容易,还是找一个客户,让他花500万来买保险容易?

    答案显而易见。

    问题在于,为什么花得起500万的人,要拿这笔钱来买保险?第二个问题随即而来,即便他愿意买成保险,为什么要在你的公司买?

    中国的保险市场需求侧重,和国外比较成熟的市场相比,毕竟有很大的不同。由于社会基础保障的相对薄弱,人们积累大部分资金的最终诉求,还是落到了两个层面健康和养老。

    哪怕是可投资资产在600万的初级高端客户,在中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如果不进行科学的规划,有品质的养老和医疗生活,也不是完全后顾无忧的。

    有这么一笔账,不算不知道,算算吓一跳。

    假如退休之后的平均寿命是20年,想要保持比较好的生活,那么除去社保养老金以外的补充养老金,每人每年,10万都不算多。夫妻两人加起来,光养老的费用,就差不多是三四百万。

    这还不敢生病。如果想要好的医疗资源,甚至去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就医,也是上百万级别的的费用准备。

    这么一来,即便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高端客户,甚至只是堪堪能保证不错的养老和医疗水平。所以,大家不愿意买保险,而希望通过更高回报率的投资,积累更多财富,抵御通货膨胀,就非常能够被理解了。

    来去,整个社会还是缺乏对未来的安全福

    另外一个问题,则是在那些并不担心养老和医疗费用的超高赌客户,他们或许并不执迷于用投资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但是谁不希望自己的财富是加法呢?如果从传承和税收问题着手,有更丰富家族信托资源的那些公司,赢得客户的机会自然越大。

    麻烦在于,zr因为股东的变更问题,之前合作的信托公司,并没有太好的投资项目和回报,在这一点上,优势也不明显。

    所幸大家在养老和健康产业上,达成了相当一致的共识。ceo觉得,从这个方向入手,能给市场讲一个非常漂亮的故事,而这就是投资者的信心来源,也是客户的信任所在。

    如果,成为zr的尊享客户,除了能够买到保险产品,还能拥有相当的增值服务,那么或许这就成了客户选择zr的理由。其实各家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客户服务体系,项目也都大同异,主要还是以保费作为评定客户等级的标准,级别越高,享有的服务就越多、越贵。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体检、挂号预约等健康类和律师、税务等专业类,但是基本上都是向第三方供应商采购,拼的还是保险公司的品牌和议价能力,能用最具性价比的金额,买到别家的服务。

    长此以往,保险公司还有自己的品牌与特色吗?

    其实早在几年前,zr就在思考,要像打造某个实业品牌那样,在保险行业走出一条特色之路。今的市场,到创可贴就想到“邦迪”,到豪车就想到“玛莎拉蒂”,那到保险呢?客户脑子里可能跳出许多保险公司的品牌来。就像是超市也很难完全垄断市场,但是人们习惯于在便利店买盒饭、吃和临时想要用到的家用物品,去大型商场买齐一周甚至一个月要囤的食品和日用品,因为前者是图方便,后者图齐全和便宜。

    如今的中国保险市场,还做不到品牌的联想度那么集中,不过,zr是想过要把险种功能品牌化的。这就相当于,每家百货商店,看似货品都是齐全的,但是你会在这家买更便夷生鲜,在那家买到别致的家电……以后,一定会渐渐有主打险种,比如养老险买a公司,意外险买b公司……

    而zr的基因里,生有着把高品质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做起来的优势。集团有和世界顶尖医疗科研合作的业务,其中一项,是针对老年饶不治之症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并且还获得了基金会的支持。

    再有钱的人,也无法不去和衰老抗争,也可能面对这样无奈的晚年。假如作为zr的客户,在养老的时候,还能拥有这样顶级的医疗资源,绝不是什么价值几万的体检,或者某个专家号能匹敌的。

    这个消息,当然不会广泛流传。只是,令个险事业部忿忿的地方在于,公司似乎觉得,这个项目更适合先在银保试点。

    江耀东都快退休了,他凭什么参与了那个秘密召开的务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