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险情之弱鸡小曾要逆袭 » 297 老同学

297 老同学

    一个几乎快被曾言言遗忘的微信群,突然发出了这么一条消息。最快~手机端:

    “各位同学,好久不见,现在还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人举个手吧。”

    这是一个名为“毛利老师的物理班”的中学同学群,群里人数是47。曾言言记得,当年这是个大班,一共有56个人。好像当时把所有人找回来,同学加老师的总人数超过70了。看来这么多年,仍有不少人保留着这种从来没人互动的群啊。

    发消息的是团支书顾江宁。好像这个群的名称也是他改的。说起来这仍是个一回想就觉得有趣的场景。当时的班主任是个物理老师,长得特别像大家都在追看的卡通片名侦探柯南里那位毛利小五郎先生。只不过这个“毛利老师”的绰号叫了那么些年,当事人自己竟然一无所知,要不是后来建了这个微信群,可能他永远也不知道这件事。对了,“毛利老师”本尊姓裘,曾言言用了好久,才想起来他的真实名字,裘广田。

    这种沉默得像是已经陷入休眠的群,一旦有什么人冒出来,倒一下子能激起不少人的热情回应。只不过热度一过,毕竟还是会归于宁静。

    顾江宁消息发出不到半小时,就有10多个人发出了各种表示自己在的表情包,曾言言发现,一下子多了六七个人想要来加她微信,有两三个备注了真实姓名,也有根本搞不清谁是谁的。

    果然,顾江宁也发现了群里一片混乱,于是设置了群公告,要求大家把备注名改成真实的姓名工作城市所在行业。曾言言笑了笑,果然,微信群看起来是个各种社会关系的多样化存在,但最终还是成了大家联络工作和搭建人脉的平台。当年在qq里只为闲聊和写写少年心事的那些无聊却纯粹的回忆,终究是回不来了。

    尽管如此,她还是认真地按照游戏规则把群名片改成了曾言言上海保险。

    微信群真是个小小的生态,有曾言言这种淡定地只是为了配合要求的人,群名片里也不乏一些“高级经理”、“电商合伙人133……0127”之类的备注。

    通过了几个有印象的同学之后,曾言言把手机丢在一边,认认真真去看奇葩说了。没看多久,消息提示音就让她不得不拿起手机。一看之后,她真是哭笑不得。

    “曾言言,你在哪个保险公司啊,我如果找你买保险,能不能打折?”

    “听说卖保险很赚钱,不过多一份收入也没什么不好,你可以顺便向客户介绍我们的面膜,不用囤货……”

    “我之前买了个保险,总觉得被骗了,你帮我看看好吗?”

    曾言言懒得一一回复。她想了想,先把备注名改成了“曾言言上海市场”,然后来到群里,想告知同学们她不在业务条线,言下之意就是买保险就不要找她了。其实她不是个不热心的人,但是经历过一两次通过微信想和她咨询保险以后,曾言言就彻底放弃了。

    哪怕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这些大学同学们,对于保险的知识,简直就像一个小学生。曾言言记得有人问过她少说有三遍,保险公司为什么要赚客户那么多钱,保费打个折不是更容易卖出去吗,当时她觉得通过微信这么一句一句来回几十遍也是说不清楚保险到底是个什么,就约她出来喝咖啡,结果人家怕得什么似的,说没空。曾言言看着那条消息,淡淡地笑了笑。那时起,她不再热心地花时间和精力向同学们普及保险的基础知识,希望大家在这个保费相对便宜而家庭责任逐渐加重的时期,能用最低的成本给自己和家人配置保障了。反正,她也并不从中盈利。

    在对话框里输入了“各位同学,我不是保险销售,如果有关于产品的问题想咨询可以到你们感兴趣的保险公司官网上找客服电话……”

    此时见顾江宁发了一条消息,后面已经跟了六七个“收到”,曾言言便翻了翻已经滚动上去的对话。原来下个月,顾江宁和几个老同学,想组织一场同学聚会,班主任裘老师也会抽空参加。刚才就在统计看到这条消息的人数,说是具体哪一天,以及餐厅定在哪里,还要看大家的参与情况来定。

    曾言言之前参加过几次大学的同学会,其实挺无趣的。只不过……既然老师也来参加,而且毕竟中学时代的同学真的太多年没见了,当年在一起同窗的感情还是相当纯粹的,反正也不过是抽出周末的半天时间,她把刚才编辑到一半的话清空了,也回复了两个字收到。

    或许和曾言言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群里最后确定有时间来的人居然一共有17个人,看样子,是要定两桌。不过以曾言言做过多次客户活动的经验,哪怕是信誓旦旦说自己“一定来”,最终实际的到场率大概只有60即便是这样,也能凑齐一桌人了。

    “毛利老师”的号召力,居然还挺大。或许对于这群已经30多岁的即将奔向中年的人来说,这次聚会,让大家被生活和工作磨得快要麻木的心灵,抓住那一线还能维系着自己青春岁月的回忆,仍能找到些许鲜活跳动的感觉吧。

    至少曾言言自己,是这么想的。

    参加聚会的17个人后来又建了个小群,热烈地讨论了小半天,终于把具体的餐厅定了下来。

    那是人民广场附近的一家私房菜,人均150元左右。这个价位对于当年的穷学生们来说,简直是想也不敢想的,而对于大多数已经成了自己行业里的老员工的一群准中年人来讲,真的算是相当正常的消费水平了。

    这个地点,无论是开车、打车或者公共交通,都还算是非常方便。

    聚会约定的是午餐,大家的想法是如果饭后还觉得不尽兴,约个地方唱歌、喝茶甚至再续一顿晚餐,都是很自由的选择。考虑到大多人的周六可能要睡个懒觉,干脆就直接定在11点半开饭,这样的话,睡个懒觉起床之后简单垫垫肚子就能来吃饭。如果家里有孩子要照顾,早起的人吃过早餐,到了中午十一二点,估计也正好能空出肚子来吃第二顿了。

    睡懒觉的那个,就是曾言言。她虽然打算睡到自然醒,然后喝一杯咖啡就坐地铁去餐厅,还是在临睡之前开了个闹钟。只要是有约会,曾言言都不喜欢迟到。她知道,哪怕是自己睡到十点多才起来,收拾一番,总能在十二点左右到餐厅,说不定正好赶上饭点。

    闹钟在8:45准时响起,曾言言按了一下,迷迷糊糊爬了起来,一边洗漱一边给自己煮咖啡。

    “我今天不在家里吃中饭哦。”虽然昨天晚上和爸爸妈妈说过,她还是再提醒了一下。

    果然,曾妈妈正在从冰箱里拿菜,听到这句话之后,把一条鱼和一块牛排又放了回去,想了一想,再把鱼拿出来。

    “鱼明天吃要腥气了,我们今天就吃掉了哦。”

    曾言言笑着在曾妈妈脸上亲了一下“你们天天吃鱼也没关系。”

    “今天是加班啊还是出去玩,晚上回来吃饭吗?”

    煮好的咖啡香气在厨房弥漫开来,曾言言一边冲洗咖啡渣,一边开了一罐牛奶倒进咖啡杯,说“不回来吃晚饭了应该。”

    一切收拾停当,换上一件舒服的卫衣,脚上蹬了运动鞋,曾言言就出门了。曾妈妈见她连妆都没有画,对曾爸爸说“看来不是加班,更加不会是约会了。”

    两位老人家轻轻地叹了一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