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江河奔腾的年代 » 第三十二章 解决工人的吃饭问题

第三十二章 解决工人的吃饭问题

    从彭城拿到了机器,在彭城开了店,还打通了交通线,这几日的徐卫江的脸上满是喜悦,有了这批粉碎机,豫泗酒厂的年产量估计可以提高到2000吨,这就是400万的产值啊。

    即便连羊禾的六分之一都达不到,可是这却是豫泗酒厂的一大步。更关键的是一批闲置人口也可以充分调用起来,这些人很多是拥有初中学历的知青,操作器械这样的事情是简单易上手的。

    但有喜事,就有坏事。经济问题是一个此消彼长的问题,收入和消费是一对脱不开的孪生兄弟。在豫泗酒厂这一波工资飞涨之后,带来的就是周边物价的飙升。这年头物资短缺物价飞升,手里有钱没有票证还是买不到东西。

    豫泗酒厂的工人拿着补发下来的八个月的奖金,愣是没花出去。因为这一次收获了十几万块,平均每个工人都收到了不低于300块的奖金与工资,泗州的市场本来就小,村民手中散养的一些蛋鸡被豫泗酒厂的人一抢购,鸡肉价格开始大涨。

    以至于出现了拿着钱都买不到东西的情况,这也让刚刚拿到钱的工人们,头脑冷静了下来。

    这种现象只是一个苗头,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泗州本地的生产力并没有得到解放,多出来的钱只能造成更大范围的通货膨胀。

    苏玖同样注意到了这件事情,对于鸡肉的缺乏苏玖还是有些惊讶,因为在后世最不值钱的就是鸡肉了,那个时候的鸡肉也是穷人最常吃的东西。

    “等等,我们这好像是酒厂啊,对了白工,我们酒厂的酒糟渣子都去哪里了。”

    一旁的白先行对于苏玖的问题还有些莫名其妙,怎么突然之间问起了这个。

    “你问这个干什么,酒糟渣子还能干啥,肥田啊,晒干了可以做成底肥。不过这都是早些年的时候了,现如今化肥产量猛增,也就不怎么需要这些东西了。”

    苏玖一听这差点就炸了,拿酒糟去肥田,怎么可以这么浪费呢。浪费就是犯罪。在未来酒糟可是最为便宜的全价饲料啊,基本上拿来喂猪喂牛喂鸡。不仅可以替代30%左右的饲料,甚至于养出来的牛和鸡,营养更丰富块头更大。

    这个时候人们对于酒糟的认知还不太清楚,才会让高等级的饲料变成了有机肥料,现如今肥料是不缺了,可是全价饲料可是稀缺的很啊。

    “啊呀呀,如果今天不问,我还真不知道啊,这也太浪费了。”

    一想到这么多的酒糟就这么被浪费掉,苏玖心中也开始焦急起来,急忙向徐卫江汇报了这个事情,徐卫江听说苏玖要建立养鸡场和养牛场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

    “养牛养鸡这些事情我也考虑过,可是你是不知道这些东西很能吃粮食啊,我曾经给生产队养过牛,这一头牛一年要吃3吨的干草啊!”

    农村人对于养牛可是很有心得了,毕竟牛可是种地的好帮手,为什么牛那么贵,就是因为太能吃了,3吨的干草饲料那就是相当于600元钱。这仅仅是养一头牛一年的成本,这个价格堪比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

    “我是说,可以用咱们酒厂生产出来的酒糟养牛,酒糟是可以代替全价饲料的。”

    “啥,啥是全价饲料。”

    “全价饲料就是里面有肉,有粮食,有蔬菜的配比饲料,可以促进牛的身体成长。”

    “那这比人吃的还好勒。”

    “就是因为这样,人家的东瀛的牛一斤肉能卖到700多元。”

    “多,多少?”

    徐卫江被这个数字吓到了,一斤肉700多块钱,那比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还要高,这资本主义真是,真是……

    在这里苏玖还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东瀛当然是有700多元的牛肉,但那是和牛。和牛属于顶级的肉食牛,有着十分漂亮的大理石花纹,十分适合用来制作牛排。因此收到了许多国家的追捧,这才能卖的上如此高的价格,不是所有的东瀛牛肉都能称之为和牛的。

    华夏当地的牛并不能和他匹敌,因为和牛也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杂交改良,但是苏玖却知道有一种牛可以一定程度上与其一较高下的。

    惊讶,满脸的惊讶,徐卫江在听到苏玖解释酒糟的作用后也是直拍大腿。

    “你是说我们这么多年生产出来的几十万吨的酒糟就这么浪费掉了?这得喂出来多少钱啊。”

    “另外一点就是蚯蚓养鸡,蚯蚓也是非常优质的鸡饲料。可以用来养鸡,这样养出来的鸡特别能下蛋,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工人改善伙食,而且可以给其他的厂子提供肉食,甚至于是进行食品加工。”

    “蚯蚓?”

    徐卫江突然想起了,在之前的新闻上曾经看到过,农科院之前就引进了蚯蚓养殖技术,只是到目前为止推广不是很好,因为农民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蚯蚓有药用价值,但收购的人却并不多,可是如果再加上这个蚯蚓养鸡技术呢。

    土生土长的农民汉子最是知道这其中的作用,肉这种东西是怎么都不会嫌少的啊。

    说不定还真能让豫泗酒厂的人过上肉食丰富的日子。而且这一下子估计又是一两百人的就业岗位啊,苏玖的这个想法一旦成功,可是给徐卫江解决了大问题。

    “好好好,我现在就像上级打报告!”

    徐卫江连着说了三个好,这件事比苏玖到沪港卖酒还要重大,因为一旦搞好了,那就不仅仅是豫泗一家的事情,连带着周围的好几个乡镇都能动起来。

    当天晚上徐卫江便向陈广才进行了电话报告。

    主管轻工业的陈广才接到了徐卫江的电话心中还在嘀咕,这一次豫泗转危为安的消息让陈广才挣了大脸,县里面正准备将豫泗酒厂的事情作为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这两篇文章是由陈广才亲自审阅的,其中当然也要着重的介绍一下泗州对于这一次的帮助,改革嘛当然是好事。

    而这一次徐卫江的口头报告更是让徐广才惊喜,在企业办社会的时代,企业开办学校,农场,甚至是医院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一次豫泗酒厂提出利用起原本当作废物的酒糟进行禽类养殖的提议陈广才很赞同。

    虽然不知道具体可行性,但是酒糟本就是废品,如今化肥工业的发达也不需要酒糟作为有机化肥,这就相当于是无本的买卖,养殖业占大头的就是劳力成本和饲料成本,而这两样豫泗都不缺。

    本来就在为职工安置烦心的陈光才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即刻同意了这件事,甚至于还让豫泗帮忙安置几十名闲置的职工,这些人都在等着接班,排期都排到几年后了。

    “原则上,我们同意一切企业组织的生产自救活动,对于豫泗酒厂新办下属养殖企业,提高员工生活水平并向外创收的相关事项,县局予以肯定。相关事宜交由豫泗酒厂自行处理决定,县委不作干涉。”

    陈广才下了批示还觉得不够,担心轻工业局的人误会了其中的意思,拿起了徐卫江的报告便来到了县轻工局,嘱托轻工局要尽一切能力帮助豫泗的生产。

    经过这一番的事情,陈广才已经认定豫泗酒厂会在某一天再给他一个惊喜,在这个时候帮一把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苏玖这个名字被他记在了脑海中。

    看起来徐卫江当初提起的帮助苏玖成为豫泗酒厂的副厂长一职,现在就可以行动起来了。成绩很好嘛,既然有能力,那就要加一加担子。

    陈广才在纸上轻轻的划拉了几下,对于如何安排养殖场的工人心中已然有了打算,之前几个企业并购的人选总算是可以安排了,这又是一次不小的成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