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江河奔腾的年代 » 第三十六章 初见马小军

第三十六章 初见马小军

    养殖场的选址是一件关乎到科学的事情,不能简简单单的一拍脑门就决定,最好建在地势平坦,干燥,向阳背风,空气流通好,地下水位低,易于排水的平坦地方。

    因为这样的地方不会滋生各种细菌和疾病,也方便后续的扩建。

    土质最好是砂性土壤,透水透气性好;场区需要设置2%~5%的排水坡度,用于排水、防涝。

    另外就是交通情况,需要修建在各种天气条件下能够供饲料车、维修人员、兽医等车辆和工作人员通行的道路,这样的条件在泗州县境内可是不太好找,苏玖一连忙活了好几天,才算是初步把位置定下来。

    而苏玖从养殖场的选址回来时,才第一次见到赫舍里和马小军两人。

    一看之下,差点把他的魂给吓了出来。

    “这不是夏雨吗!”

    一看到那个瘦黑猴子苏玖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的夏雨,可是转念一想不是这个年纪啊,所以是那一位大导演。

    “您就是苏玖吗,我是赫舍里,这一位是马小军,我们都是从京城来的,其实是对您手中的那一部作品很感兴趣,想要和您聊一聊。”

    坏了,自己当初抄了人家的东西,这不是要来找他算账吧,不对啊这怎么还能隔空鉴别抄袭的吗。

    苏玖咽了口唾沫,看向了赫舍里,这个家伙白白胖胖的怎么也这么眼熟啊,对了这不就是白云的前夫吗,这家伙可不是个好人呐。

    好友死后,直接提着别人存着稿件的笔记本电脑就跑,留下巨额的债务给他的遗孀。给他当编剧那是到了八辈子血霉了。

    “你们的意思是想要把我的这一部作品改编成电影,你们靠谱吗。”

    “我可是在文化部大院长大的,拍一部电影还是极为简单的,而且我们拍您的作品也不是白拍,可以给你2千元的改编费。”

    两千块的确不是什么小钱,不过苏玖到并不太看重这些钱,如果他愿意,靠着他来自后世的那些知识不说几百万,十几万还是可以赚到的。

    苏玖摇了摇头,反而一本正经的和赫舍里聊起了好莱坞电影模式,聊起了新浪潮与类型片。聊到了斯皮尔伯格,西科塞斯与科波拉。从教父聊到大白鲨,从金羊毛又聊到了鬼怪屋。

    这让赫舍里有些搞不清楚情况了,这些人的名字他倒是听人提起过,可是相关的东西他是一点都不了解啊。

    “你们想要拍我的电影至少需要了解一下这些东西吧,不然不是在闭门造车吗。”

    苏玖一摊手笑着拒绝了眼前的两人。

    赫舍里没有想到,本来还以为是一个农村的土老帽,没想到关于电影的知识比他了解的还要透彻,不过苏玖竟然说类型片才是未来的主流,这他可不太赞同,类型片说白了就是工厂里面生产出来的样板,条条框框的很清晰。

    电影是需要艺术性的东西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商业片就可以的。

    “你们应该看出来我这一部小说就是按照西部片的风格写的,说一句实话,目前的国内还真没有人能百分百的驾驭这一部作品,尤其是几位主演的选择。”

    让子弹飞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三位主演的加持是分不开的,苏玖对于这个时期的娱乐圈了解不多,并不知道谁会适合去演这样的作品。

    马小军已经被苏玖一连串的信息轰炸的打服了,看向苏玖的眼神也越来越亮。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打扰了。”

    历经了千辛万苦却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关键的是人家指明了说你不行,还有比这更侮辱人的事情吗。

    “不过我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本子,应该非常适合你们,而且不收你们的钱。”

    峰回路转,苏玖竟然玩打一个巴掌,赏一个枣的计策,虽然明知道苏玖这样做的目的,可是赫舍里心中也不由得多了些感激的情绪。

    翻开了剧本才发现只是一个薄薄的小册子,总计也不过一万多字,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末期,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

    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东洋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但自此之后便了无音讯。

    毕竟是两个东瀛俘虏,关的时间一久容易夜长梦多,要出事。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东洋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

    请来了大清国的斩头师傅,最终也没有把人杀成功。

    花屋小三郎为了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用他们两个,换两车粮食。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

    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东洋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布东瀛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东洋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整个村落化成火海。

    不久后果脯队伍接受了这些东洋兵的投降,可是幸免于难的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花屋小三郎。

    马小军看完了整个剧本才发现原来并不需要太过于惊奇的情节也能将故事演绎的如此精彩,相较于两部作品,一个更注重于外在的形,一个更重视内在的核。

    马小军甚至于会更喜欢这后面的一部作品。

    而赫舍里发现这竟然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剖析那一场战争的故事,赫舍里从小到大看过无数这种题材的电影,可是却第一次发现竟然真的有人可以把喜剧感和严肃感融合的这么好。

    尤其是那一句大哥大嫂过年好,你的我的爷,我是你的儿。

    一个人的性格的产生主要的因素是在于环境的影响,总结来说就是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花屋小三郎在村民这里表现得没有任何危险性,只像一直不停炸毛恐吓示威的小猫,可是一旦回归到了他本身的环境,又会随时变化成为猛虎。

    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他根基上的精神没有变。

    花屋在队长酒冢的命令下可以举刀杀向村民,在果脯的队伍下同样可以举刀杀向村民。归根到底他们只是工具,是被人唤醒了心中的魔鬼。

    身为一个本职是心理学的京师大学的学生,从小说中赫舍里看到的东西要更多一些。

    “好,我们就拍这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