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江河奔腾的年代 » 第五十二章 浦东就是沪港

第五十二章 浦东就是沪港

    在白麦漪走后,苏玖从桌子上拿出一封信件,这是从彭城寄来的信,寄信的人是刘子明,在伤病初愈之后,刘子明便担负起了彭城那边的重任。

    或许是因为之前刘子明英勇负伤的缘故,那一次的剿匪行动,彭城的运输工人中许多都是亲身经历者,传着传着就将刘子明勇斗恶霸的事迹添油加醋的说了出去,彭城那边的工人对于刘子明十分的尊敬,刚刚接手便已经取得了周围厂子的信任。

    在商路通了之后,羊禾的酒也运抵了彭城,之前羊禾没有及时把酒送过去的原因也是因为那一条路被吴云辅断掉了。现如今豫泗把这路上的人一扫而空,短时间内再也没有人敢触霉头。

    几个被抓到的主犯,结局可是被汽车拉着游了好几遍的乡才被枪决,到现在不少人还能绘声绘色的说出当时的情景。

    正因如此苏玖知道刘子明肩上的压力不小。但是人嘛,身上总是要有一些担子的,这一次的彭城市场就是苏玖用来考验刘子明的试金场,能不能行就看这一遭了。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刘子明简单的说明了一下彭城的近况,虽然羊禾卷土重来对彭城的专卖店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但豫泗的酒要比羊禾便宜一半,羊禾因为属于名酒管制,价格上不能轻举妄动,这是豫泗目前的优势。

    信中刘子明也说了羊禾最近似乎有模仿豫泗的味道,搞起了赠送促销,买一瓶酒送一瓶酱油。显然是因为价格上不能降价,弄出了这种变相的降价,通过这一手苏玖就看出来羊禾里面也是有能人的啊,钻政策的漏洞是一把好手。

    酱油是生活的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都是关系到日常的生活的,这一手赠送的攻势打出来,彭城那边便要有些变化了。

    苏玖此刻是无比的怀念手机,以前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才发现手机果然是改变世界的大发明啊,靠着寄信这消息的传递可就慢太多了,也不知道彭城那边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正在思考的时候,办公室的门便被推开了,陈克英垂头丧气的走进了房间里。

    “公安那边还没有消息嘛,我最近几天可把沪港附近的邮局都给盯了一个遍啊,也没有看到那个家伙。”

    看到陈克英那张脸,苏玖也明白这个心结在他的心里已经变成了一道坎,如果迈不过去陈克英可就麻烦了,做生意是没有不交学费的,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对于陈克英来说这一笔学费有点贵了。

    “他们拿了钱之后也不一定就要存到邮局里,我也说了这只是一种可能罢了,您也不要太放在心上,车到山前必有路,这钱也不完全都是你的责任。对方伪造了邮局的汇款单,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不对,对方对邮局那么熟悉,说不定就是邮局之前的工作人员。我看还是得按照这一条线索查下去。”

    陈克英已然认准了死理,看样子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了。

    “就算真的是那样,对方不配合你,你又能查到什么呢,其实你可以换一个角度,如果你突然得到了一笔巨款,不敢放在银行里,你又该怎么办。”

    陈克英想了想,除了苏玖这个怪胎之外,他要是有了钱必然购置一套好家具啊,最不济也得好好的大吃大喝一顿。苏玖拿了稿费到现在为止还保持着原本的日子,别说是电视机收音机这样的新潮货,每日里吃的还是普通的菜品。

    要是换了他陈克英,必然是每天小酒喝着,牛肉吃着。

    人本质上是一种感官生物,更暖,更快乐,更舒适促使着人类的进步。

    其实这又不是苏玖想要节省,而是因为他知道未来几年电子产品和家具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就说是目前流行的电视机,再过一年可就有彩电进口了,现在买一个又厚又重的黑白电视机那才是冒着傻气。

    就说小时候家家花了几千块甚至上万块买的席梦思大床,没过几年就要被淘汰,这就是平白让自己的财产折了旧。

    “懂了,我这就去沪港的大饭店去看一看,要是抓不住它们,我也就没有脸继续待下去了。”

    陈克英一阵风似的推开了门,离开了苏玖的办公室,只留下一脸无奈的苏玖。

    将桌子上的信收好,苏玖站起身子看向了身后的一张沪港的地图,这一张地图和其他的地图有很大的不同,更像是一张军事布防图,上面的一个个据点都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商业街区,图上星罗棋布的排列着这个年代最火的一些店铺。

    这是苏玖请了最熟悉当地行情的人绘制的,可花了不少的钱。有了这一张图,苏玖便可以俯瞰整个沪港的动态。

    很明显图上以黄浦江为界分隔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兴盛的浦西大城市,一个是穷乡僻壤的浦东大农村,站在外滩东望而去,举目是阡陌纵横的乡野。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就是这个时代流传出来的话语,即便到了1990年,浦东的GDP也只有60亿元,在整个沪港的GDP总量中连零头都占不到。

    开发开放前的浦东,居民大多生活清贫,居住条件简陋,出行不便。当时有首民谣唱道:“黄浦江边有个烂泥渡,烂泥路边有个烂泥渡镇,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

    民谣简短,却形象地道出了当时浦东人的生活实况,也折射出了那时沪港的发展实际。一个是发展多年从殖民时代就开始的远东第一大城市,一个是并入本身就没多久的冲击滩涂。

    荒芜代表着一片白纸,代表着无尽的可能,距离开发浦东还有五年多的时间,想到这苏玖慢慢的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这就是先知的坏处,正是因为知道后续事情的发展,心中总会想太多,既想要兼顾这头,又想要兼顾那头。有时候制定好的计划,到了执行的时候已经是时过境迁了。

    “沪港就是浦东,浦东就是沪港啊!”

    原野想要胜过城埠,就要比他们更努力,更开放,更厉害,更不拘一格。不然为什么能够成功,道理转换到民族与社会上一样如此。

    拿起身旁的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圈,苏玖转身走到衣帽架上取下了一件外套披在了自己的身上走了出去。

    身在异乡,出门方知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