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江山美人 » 第14章:婚约【求票】

第14章:婚约【求票】

    “包师傅,这便是你所说的沥泉枪吗?”贾璘从包勇手中接过长枪,抚摸着枪身笑着问道“可我从书中看到沥泉枪不是岳飞的枪吗?”

    包勇见贾璘十分喜欢他选的长枪,心中高兴,闻言失笑道“璘大爷说得不错,沥泉枪乃是岳武穆的兵器,不过我可没有那个能力给你寻来那样的神兵利器。”

    贾璘闻言不由讪笑一声。

    包勇见状继续说道“不过卖枪的人敢以此命名,也说明这柄仿制的沥泉枪的确不俗,他的枪身乃是柘木所制,遇到强大的阻力还能迅速回弹,瞬间复位。”

    “而它的枪头乃是寒铁所制,锋利无匹,杀人见血封喉。”

    贾璘闻言不由将手按在枪头之上,顿时从手指处感受到一股冰凉的寒意。

    “果真是柄好枪!”贾璘耍了个枪花,不由赞叹道。

    贾璘将枪递回给包勇,好奇问道“包师傅,我听闻,枪法有许多流派,今日,你将教我哪种枪法?”

    包勇接过沥泉枪,闻言肃然道“天下枪法流派众多,如那杨家枪,相传为南宋末年红袄军首领李全之妻杨妙真所创之枪法。杨氏自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可我既然给你选了仿制的沥泉枪,自然不是要教你杨家枪,而是岳武穆的岳家枪。”

    包勇说到此处,脸上显出回忆之色,徐徐说道“璘大爷是知道的,我曾在辽东厮混了十来年,这套岳家枪便是从军中习得。”

    贾璘闻言,迟疑片刻后问道“据我所知,如今辽东糜烂,包师傅,你久居辽东,能否告诉我,这女真人真的就难以战胜了吗?”

    包勇闻言神情复杂道“璘大爷是高看我了,我在辽东不过是个夜不收,精于侦查,至于辽东大局,我哪里说得清楚呢?”

    “那便说一说你的亲身感受吧!”贾璘闻言建议道。

    包勇闻言沉默片刻,方才道“人皆言’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在我看来,女真骑兵自然锋利,可我大周军队战力其实也不差,只是强在步兵结阵而战。”

    贾璘闻言不由皱眉道“那为何辽东依旧失城丢地,难以招架女真人的攻击。”

    包勇闻言苦笑道“打仗说到底还是要靠人的,本朝立国已经一个甲子年,当年的四王八公十二候,早已失去了先祖的武勇。”

    “而自从太上皇天禧20年后一心修道,不问政事,那些武勋便更加堕落,军中不修甲兵,不操练军阵,这才有了天禧30年,奴酋努尔哈赤大败我军于萨尔浒。”

    “之后辽阳与沈阳相继失陷,辽东之势便不可为,我朝如今也只能在广宁一线隔着辽河与女真相抗了。”包勇说到此处便一阵沉默,随即失笑道:

    “璘大爷还年轻,我不该与你说这些的,我们还是来谈枪法吧!”

    贾璘闻言心中也不是滋味,暗道“这大周朝果真是像极了晚明,一样的内忧外患呀!”

    “好,就请包师傅给我演练枪法吧!”贾璘收敛心绪,见包勇情绪低落,没有谈兴不由说道。

    包勇闻言这才继续说道“我这枪法习自军中,便没有那么多的花样,只讲究招招制敌,一击必杀。”

    “今日我便只教你一招,刺,当你将这个动作练熟了,能够做到收发自如,那便算是入门了。”

    包勇说完便持枪前刺,动作行如流水,枪风犀利非常。

    “可看清楚了。”包勇一连前刺三次,这才收枪笑着问贾璘道。

    “看清楚了。”贾璘前世从军,底子还在,自然学得快,早就领悟了这一招前刺的奥妙。

    “那你给我演示一遍。”包勇闻言笑道。

    贾璘接过枪,便有模有样的前刺。

    “不错!”包勇见状不由抚掌笑道“璘大爷有习武的天分,这一枪已经有些门道了,你之后只需继续熟练这招便是。”

    “是”

    贾璘连忙应道,随即便开始重复演练这招了。

    ..........

    三山门西临外秦淮河,为水陆两栖城门,南侧即为西水关,是外地商船从水路进出南京城的主要通道,如此地利便也造就了三山门大街的繁华。

    贾璘名下的几间铺子便开在三山门大街上。

    薛婉刚刚巡视完胭脂铺,待来到马车旁,吩咐驾车的张勋道“此处距离莫愁湖不远,我要去见一友人,你将我送到后,便自己回去。”

    张勋二十出头,模样普通,胜在本分勤恳,此时听了薛婉的话,心中虽有疑惑,但也没有多问,待薛婉上了马车后,便一扬马鞭径直向莫愁湖驶去。

    “唏律律......”

    马车停在了莫愁湖外,薛婉待张勋离开后这才眯眼打量起眼前的景致。

    虽然如今进入十月份了,金陵依旧有些炎热,而在莫愁湖,建有许多权贵富户的别业,引水入院,端的是消暑的好去处。

    而在这众多的别业中有一座最为华丽的便属于,素有“甄佛”之称的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

    人们拜佛乃是因为心有所求,而甄应嘉交友广泛,对于前来相求之人,若是能入了他的眼,无论官位金钱无不有求必应,“甄佛”之名响彻金陵城。

    南朝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有云“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之句,描绘卢家妇莫愁的居室,后以“郁金堂”专指女子芳香高雅的居室。

    而甄应嘉在莫愁湖所建的别业便也以“郁金堂”为名,乃是因为此间有着他从江南各地搜罗的名妓佳人,专供他个人闲暇时赏玩。

    郁金堂正房内。

    年过四十的甄应嘉,斜靠塌上,丝绸长衫半开,在他身旁,有两位身姿玲珑的十六七岁少女正服侍着他,一人端起酒杯喂他,一人给他捶腿,而在塌前三个舞女正扭着腰肢做着各自挑逗性感的动作,让甄应嘉的双眼更加迷离。

    “甄老爷好享受!”

    突然房门被推开,带着面纱遮住容颜的薛婉踱步而入。

    甄应嘉闻言看去,不由失笑一声道“贵客临门,有失远迎了。”

    “啪啪!”

    甄应嘉收敛笑意,拍掌后,房中众人皆有序退出了房间,只留甄应嘉与薛婉两人相对而坐。

    薛婉揭开了面纱,精致的容颜,让对面的甄应嘉眼中一亮,随即见薛婉不悦的挑了挑眉头,他又似乎想起什么不好的经历,很快便收敛情欲。

    “你是稀客,今日怎么想着来寻我了?”甄应嘉问道。

    薛婉闻言这才道“薛家人要北上入京了,我觉的这是个好机会,我想与他家一同入京,如此一来到了神京凭借着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璘哥儿也能更快的入局。”

    甄应嘉闻言,沉吟片刻后微微颔首。

    薛婉继续说道“所以如今还缺一个北上的理由,之前我让你查的工部营缮司郎中秦业,你查的如何呢?他是否真的与璘哥儿的养父贾敦有旧?”

    甄应嘉闻言皱起了眉头,片刻后才徐徐说道“15年前,贾敦还在神京,那时便暗中为义忠亲王做事了,他与秦业相识乃是一次意外。”

    “有次贾敦受伤,恰好被秦业所救,两人倒是投缘,之后还约定儿女亲家,只是之后义忠亲王坏事,贾敦受命带着贾璘回到了金陵,两人这才联系减少,5年前,贾敦身死,两家便断了联系了。”

    薛婉闻言从怀中取出一个大红色的婚贴,神色复杂道“5年前,贾璘的养母,我的结拜姐妹,写信给我,她似乎预料到了将有不测,让我前来金陵照顾璘哥儿。”

    “当时除了一封信外,还顺带着这个婚贴。当时璘哥儿还小,我便没有提此事,如今不想贾敦竟然真的给璘哥儿定下了亲事。”

    “哼!”

    甄应嘉闻言脸色阴沉,徐徐说道“所幸贾敦已经死了,不然他擅自给少主人定亲,我们是不会轻饶了他的。”

    薛婉闻言不由嘴角微翘道“莫非,你甄家还想嫁一女给璘哥儿,盯上了日后的皇后之位了。”

    甄应嘉被道破心思不由心中恼怒,神色不善道“就算不选我甄家女,凭着少主人乃是如今义忠亲王唯一的男嗣,如此贵重的身份,什么样的贵女娶不得,平白便宜了一个工部郎中的女儿,而且还是从养生堂抱回的,身世不清不楚的女子。”

    薛婉闻言也皱起了眉头,问道“竟然不是亲生的吗?那个与璘哥儿有婚约的女子是个什么品行的人?”

    甄应嘉闻言嗤笑一声道“小门小户的人家能教养出什么样的大家闺秀不成,我没有让人特意打听,只是听说姿色不凡,其他的便不知道了。”

    “哎!”

    薛婉闻言不由叹了口气,徐徐说道“我们如今还需蛰伏,之前我说让你甄家嫁女,不过是一句戏言罢了。”

    “就璘哥儿如今表面的身份,哪里能入你甄家的眼,你真的嫁女,那才是害了璘哥儿,提前让各大势力的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

    甄应嘉闻言遗憾道“谁说不是了。”

    薛婉没有理会甄应嘉的失落,继续道“既然婚贴是真的,那此次我们北上的理由便也有了。”

    甄应嘉闻言徐徐说道“既如此,我二女儿也要北上入北静王府为妃,你与薛家便跟着我家的船一起上京吧!”

    “你甄家如今正处在风口浪尖之上,我们不好走得太近吧!”薛婉闻言不由迟疑道。

    甄应嘉闻言摆手道“此事无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同气连枝,我甄家又与贾家是老亲世交,薛家人入京跟着我甄家的船也不足为奇。”

    “而我这样做也是考虑到如今海疆不平静,在金陵地界还好,待过了金陵未到扬州的这段水路,常有水贼为祸。”

    “我甄家的护卫多,你们的船跟着一起走,也能照应你们一二。”

    薛婉闻言,便也无话可说了。

    “既如此,我也不好多待,便先走了。”薛婉见事情谈妥,便不想再留下,起身告辞。

    甄应嘉见薛婉要走,不由蹙眉问道“还有一事,你之前向我要了包勇,教授少主习武,他之前不是一直好文的吗?”

    薛婉闻言解释道“可能是落水后,想法变了吧!少年人心性不定也是有的。再者这个乱世,璘哥儿若真的想有一日君临天下,兵权便不能放弃,习武比从文更适合他。”

    甄应嘉闻言,微微颔首,没再言语。

    薛婉见状便重新放下面纱,出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