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 » 第四十三章利益捆绑

第四十三章利益捆绑

    飞雪阁内,李继儒让飘香楼备好食材,就把清风及仆人赶了出去。

    古代的青楼,除了押伎,吃喝也是必备的,倒也不显得唐突。

    更主要的是,李继儒还有事情商谈,当然不想有外人在。

    桌上的火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在这寒冷的冬日显得暖和了很多。

    还没煮熟,徐增寿这几个二货围着火锅撸胳膊挽袖子就等着放怀大吃。

    看着这群二代,李继儒借故离开了一会儿,从空间中取出了两瓶酒。

    等到把酒放到桌上,打开封口,一股浓郁的酒香弥漫开来。

    冯诚顿时奇道:“继儒兄,这什么酒,好香啊?”

    徐增寿和汤軏也不由自主的咽了咽口水。

    看着几人的样子,李继儒呵呵一笑,傲然道:“此酒名曰茅台酒,已经珍藏了好久,今日带过来让你们这群土包子知道什么是好酒。”

    “不是我自夸,天底下想喝这种酒,只有我府上有,即使是皇宫大内也没有。”

    说着,拎着酒瓶给三人面前的酒碗倒了浅浅的一个碗底,并不斟满。

    闻着浓郁的酒香,汤軏嚷嚷道:“继儒兄,你也太抠了吧,就给咱们喝这点?”

    李继儒笑道:“你们先尝尝,看口感怎么样。”

    开玩笑。

    明朝虽然出现了蒸馏技术,但这时候的酒只有二十几度、三十度。

    茅台五十多度,虽然不烈,却容易不知不觉醉倒。

    最好是慢慢的品尝!

    如果一碗一碗的喝掉,岂不是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一般太浪费了?

    汤軏酒量很好,自是不信李继儒的话,端起酒碗一仰头就把碗里的酒一口气喝干。

    “嘶!”

    汤軏的脸庞瞬间涨红,如同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

    好半晌,汤軏才长吁了一口气,却是齿颊留香,回味悠长。

    “真是好酒!”

    汤軏大赞一声。

    男儿皆好酒。

    冯诚和徐增寿急不可耐的开始品尝。

    茅台酒醇香清冽,回味无穷,喝起来当然过瘾。

    几人都是牛犊子一样的半大小伙子,平素精力充沛。

    如今有这样的好酒,自然是放开了撒欢喝。

    酒过三巡,冯诚感叹道:“没想到一段时间没见,继儒兄居然有如此大的改变,真是愧为兄弟啊!”

    冯诚父亲早亡,冯胜又没有儿子,以后的国公之位很可能会传给他。

    按理说,四人中冯诚以后的地位很可能是最高的。

    可现在李继儒不仅敢打亲王,还敢与燕王硬刚,现在又拿出仙界一样的酒水,简直是出乎他的意料。

    可以说,李继儒的种种举动,宛如脱胎换骨一般,冯诚怎敢相信?

    正所谓三岁看老。

    原本几人知根知底,谁的性格如何,有多大能力一清二楚。

    如今李继儒改变太大,冯诚自然是感叹不已。

    李继儒笑了笑:“咱们以前总当家里的米虫,再这样下去,岂不是只能混吃等死?”

    “没办法,只能够做出改变了,今日出来喝酒,除了兄弟情谊,也是想和几位兄弟搞出一番事业。”

    闻言,汤軏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满是期待的看向李继儒。

    徐增寿虽然也很感兴趣,但他也知道十有八九与那些药品有关,所以并没有急着问。

    况且,李继儒既然说了,就不会把他们几个撇下。

    相比之下,冯诚估计是这屋里最上心的。

    虽然冯胜是冯诚的亲叔叔,但不管怎样也属于寄人篱下。

    他更想证明自己以后能够把冯府发扬光大。

    如果真能够有一番事业,也能为冯府挣一些进项。

    冯胜虽然贵为国公,但手头可真不宽裕呀!

    如今听到李继儒要带他们搞事业,自然欣喜不已。

    想到这儿,冯诚搓了搓手:“继儒兄,不知是啥门道?”

    李继儒轻笑道:“以前总有人说咱们应天府四害,从今往后,咱们要做一番事业给他们瞧瞧咱们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

    汤軏急不可耐:“继儒兄,别迈关子了,还是赶紧说说到底有什么好路子。”

    李继儒微微一笑。

    挥了挥手,将服侍的人全都赶了出去。

    待到下人全部走出去,李继儒才开口道:“你也知道,我手上有几种药品,说是灵丹妙药也不为过。”

    “只要把这几种药生产出来,以后咱们再也不用想家里伸手要钱。”

    “甚至以后大家天天泡在青楼也不会有缺钱的时候,不知几位兄弟想不想入股。”

    “首先要说明一点,所有技术和配方都由我提供,所以我必须占七成股份,其余三成的股份,你们每人一成。”

    “当然,若不想参与,我也不会强求。”

    汤軏嘿嘿一笑:“如果他们不想参与,俺全包了。”

    冯诚和徐增寿纷纷竖起了中指,对于汤軏的无耻有了新的认识。

    冯诚问道:“不知继儒兄需要我们做什么?”

    李继儒笑道:“你们春节前要在南京城附近买下一块地,主要用于药品生产基地的建设。”

    “与此同时,我去救灾期间,汤軏和冯诚还需要找人按照我规划的图纸进行建设。”

    徐增寿皱着眉头问道:“这个生产基地要多大?”

    “至少两千倾!”

    “嘶!”

    汤軏和冯诚不由吸了一口凉气。

    大明朝的生产作坊,一般都是小手工。

    需要的房屋建设面积最大也只是几亩。

    像李继儒一开口就是2000倾,这得多大呀?

    都不比现在的应天府面积小多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谁要买这么大一块地可不是容易的事儿。

    冯诚惊讶道:“继儒兄,你是不是搞错了?”

    “两千倾,这得多大呀,即使咱们建好了,也招不到这么多工人。”

    “更何况,咱们如果大规模的生产药品,该卖往哪里?”

    很显然,徐增寿和汤軏也有这样的疑问。

    不管怎么说,药品是有病的人才会买。

    如果大规模生产,卖不出去也没什么用!

    李继儒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我打算筹建大型船队进行海贸。”

    汤軏惊疑地道:“如今朝廷实行海禁,咱们怎么能把药品推往海外?”

    “这个问题你们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解决。”李继儒摆了摆手。

    明朝之所以出现海禁,是因为日寇等海匪太多。

    只要把海匪剿灭,相信朱元璋不会舍去这么一大块肥肉。

    见此,几人都没有在追根问底。

    他们相信李继儒既然敢这么说,就会有解决的办法。

    想了想,冯诚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不知咱们需要投入多少?”

    李继儒笑着道:“我打算成立一个商行,资本总计50万贯,既然你们拿一成股份,需要出资5万贯……”

    “当然,这笔钱不一定要现钱,可以用地、人或者其他东西进行抵押。”

    听到李继儒张嘴就是五万贯,而且这才是一成股份的份子钱。

    徐增寿几人不由又倒吸了一口凉气。

    大明朝能拿得出五万贯现钱的家族,绝对不超过一百个。

    如今大明朝一年的税赋才是3000万贯。

    而如今李继儒居然要拿出50万贯筹备一家商行。

    这可是相当于国库收入的1/60。

    想一想这个出资比例就让人觉得恐怖,这得是多大体量的商行呀!

    能拿得出五十万贯现钱的商贾,整个大明朝绝对不超过十个。

    即使是大明首富沈万三,也不可能一下子筹到这么多现钱吧。

    虽然他们只是出5万贯,对于家族而言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幸好,可以用工匠、人力、土地来代替。

    不然,即使宰了他们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李继儒当然也知道这是一笔巨款,并没有催促,而是说道:“五十万贯只是预算的数目,随时都有可能增加。”

    “我也知道大家的困难,你们可以先回去和家里商量,看参不参与其中。”

    “不过,我把丑话说在前头,到时候谁拿不出或者不愿意拿,那就得减持股份。”

    徐增寿倒吸一口凉气,说道:“继儒兄,你这是要搞一个多大的商行?莫不是要弄出一个庞然大物出来吧?”

    “呵呵,还真是!”

    李继儒心头一乐。

    心说,这家伙还真就猜对了!

    李继儒想法很简单。

    将这些勋贵二代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以后更有无数的百姓在他手底下谋生活,皇帝想要动他也得斟酌斟酌。

    只要这些人站在自己身后,随便自己怎么折腾都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