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 » 第六十三章朱桓上门

第六十三章朱桓上门

    卫所里,李继儒老神在在坐在主位。

    把周闺弄死以后,溧阳县卫所就由他说了算。

    之所以这么冲动直接把周闺砍了。

    一方面是那家伙不识抬举。

    另一方面也是李继儒后世的军人情结在作祟。

    毕竟,卫所里这么多军户的遗孀饿死的饿死,乞讨的乞讨。

    作为主官,周闺不但不救助,还落井下石。

    甚至,对李继儒安置灾民进入卫所多有不满。

    李继儒当然不会让这样的害群之马继续存在。

    既然要对付周闺,当然要雷厉风行。

    正所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他可不想像电视里的坏人一样死于多话。

    当然,虽说周奎已经死了,但李继儒却不敢麻痹大意。

    毕竟,卫所里面还是有一些周闺的死忠。

    所以,李继儒才决定做镇卫所,让那些人不敢趁机作乱。

    卫所正堂,在座的除了丘福和一众中层军官,尚有李继儒带来的的老管家王奎。

    目的当然是商议除掉周闺后该如何收尾。

    毕竟,当场击杀一名千户,如果没有理由和证据,搞不好李继儒也会吃不了兜着走。

    更何况,周闺死后,溧阳县的县令以及哄抬物价的粮商居然没有趁机发难,显然是在酝酿什么。

    因此,李继儒觉得有必要做一些准备,这个可容不得一丝马虎。

    他可不想阴沟里翻船。

    众人聚在一起商议,王奎满面忧色。

    在他看来,自家公子的举动太鲁莽了,根本没必要去得罪这些地头蛇。

    此次救灾,说句难听的,不求有功,只求无过。

    规规矩矩走过场就完了。

    有李善长在后面兜底,即使搞得再差皇帝也不敢把李继儒怎么样。

    可现在自家公子一来到溧阳县就宰了这里的千户,实在让他有些心惊肉跳。

    可现在已成事实,王奎也只能苦笑。

    与王奎的无奈不同,前来的卫所军官内心却忐忑不已。

    他们真没想到李继儒这个看起来柔弱的俊美公子哥会这么狠辣和果断。

    周闺这个千户还没有动作就直接被拿下,简直是太虎了。

    军人,本来就是崇拜强者。

    李继儒的这番举动,反而得到了众人的拥护。

    更主要的是,李继儒能够让卫所的军户和家属吃饱饭,这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所有的人几乎都没有反对的声音,一致拥护李继儒暂时掌控卫所。

    只是,大家也搞不清楚这位驸马下一步要做什么。

    毕竟,溧阳县的问题可不仅仅是卫所千户的问题。

    看着在座的各位都没有反对,李继儒安静的坐在主位,品尝着自带的龙井茶叶。

    不过,大家都诧异于李继儒的安然自若,更惊奇于杯中淡雅悠远的茶香。

    最后还是百户杨狄首先开口道:“驸马,按律,卫所千户缺失,需要上报朝廷,您看……”

    说着,眼角瞄了瞄低头抿茶的李继儒,语气带着询问。

    不管怎么说,周闺也是朝廷任命的千户。

    更主要的是,周奎和县令韩远都属于朱桓的人。

    把周闺弄死了,不是应该和朱桓讨个人情,把这事大事化了,小事化无么?

    按理说,李继儒属于驸马,朱桓是朱元璋的干儿子。

    两人都属于皇亲国戚,只要李继儒与朱桓谈判,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听到这话,丘福呵斥道:“杨百户,驸马自有打算,咱们听令便是,不必多言。”

    从这两天的接触,他很清楚李继儒的手段。

    更主要的是,这两天,王二狗被派出去,很显然是有什么动作。

    人家李继儒都不急,他们根本没必要操心。

    听到两人的话,李继儒并没有说什么,依然低头品茶。

    仿佛那茶水便是天上的琼浆玉露,对于身外之物充耳不闻。

    正在此时,王二狗急匆匆走了进来,拿着一沓纸走到李继儒面前,恭敬的说道:“驸马爷,这是查抄周闺府邸得到的东西,您看是否还有疏漏之处?”

    李继儒这才放下茶杯拿起纸张看起来。

    随后,又拿起桌上的纸张一一给在场的人传阅。

    好半晌后,李继儒才问道:“大家可看出了什么?”

    在场的人欲言又止,最后微微叹了一口气,并没有人说话。

    丘福倒是敢爱敢恨的性子,忿然说道:“周闺简直不配为人,居然敢克扣军户遗霜的救济粮,简直该死。”

    “驸马做的好,就应该把这样的人清理掉,即使官司打到陛下那里,也是我们占着道理!”

    杨狄皱眉说道:“咱们没有口供,又没有直接证据,假如朱桓反咬一口,咱们如何应对?”

    丘福气道:“区区一个千户,又没有什么其他进项,居然在家里搜出钱财将近两万贯,粮食无数,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

    见到两人争吵,李继儒摆了摆手:“两位不必如此,虽然周闺死了,没有直接的证据和口供,但县令还在,你认为他会坐以待毙?”

    在场的人互视了一眼,都从各自眼中看到了惊讶。

    他们没想到,李继儒居然还想对付溧阳县的县令。

    这位韩远,那可是真正的地头蛇,想要拿下他可不是那么容易。

    李继儒当然也注意到了众人的表情,不解的问道:“难道韩远还有什么背景不成?”

    丘福轻咳一声,开口解释道:驸马有所不知,此事事关重大,还得慎重处理。”

    当下,便将来龙去脉缓缓道出。

    原来,韩远与溧阳县最大的粮商张伟属于姻亲。

    而韩远把自己的闺女送给朱桓为妾,深得朱桓的宠爱。

    可以说,这些人的利益是一环扣着一环的。

    想要打掉一个,就会引得其他人的反弹。

    即使李继儒是驸马,对上朱元璋的干儿子朱桓显然也占不了什么便宜。

    更主要的是,张伟的来头可不简单。

    当年陈友谅率大军攻打南京,当时朱元璋岌岌可危,张家提供了不少钱粮和人员才击退陈友谅。

    因为这个功劳,张家得到了一块免死金牌,没有确凿的证据,谁敢动?

    李继儒这才了然。

    不就是狐假虎威吗?

    免死金牌对于其他人来说确实是了不得的东西。

    但在李继儒看来并没有什么。

    原历史中,自己家里还有两块免死金牌,还不是被满门抄斩了?

    免不免死,其实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

    最终还是要看证据。

    如果能够找到这些人贪污腐败的证据。

    以朱元璋对贪污腐败的深恶痛绝,不管是朱桓,还是有免死金牌的张家,全都逃脱不了。

    再说,自己都已经得罪朱桓这些人了,当然不会主动求和。

    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李继儒可不希望自己一直被人惦记着。

    他习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受着。

    想到这儿,李继儒说道:“诸位不必担心,你们只要按照我的吩咐安置好灾民就行,其他的交给我。”

    “只要有证据证明这些人确实鱼肉百姓,不管是朱桓或者免死金牌都保不了他们。”

    这话说得很平淡,就像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几乎没有什么情绪上的波动。

    也是,别人或许会怕朱担,他李继儒会怕么?

    殴打秦王朱樉他都无所顾忌。

    抓朱桓的一个手下,李继儒根本不放在心里。

    再说,只要自己不造反,即使犯错,皇帝也不敢拿自己怎么样。

    真以为自己老爹李善长是吃素的吗?

    淮西派领袖的身份可不是说说而已。

    即使是宰相胡惟庸,也不得不仰仗李善长。

    可见,李善长还没有告老还乡之前,还真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存在。

    李善长这人,咱先不去说历史上是怎么评价他的。

    但人家能够掌控朝政这么多年,说他没什么本事,那可真是太扯了。

    毕竟,胡惟庸只是李善长的一个门生而已,就把朝廷搅的天翻地覆。

    如果说朱元璋可以随意拿捏李善长就有些不现实了。

    当然,不管是李善长还是胡惟庸都被朱元璋弄死。

    但不管结局如何,都不能否认这些人曾经权倾朝野。

    所以,李继儒才会有底气。

    否则,周闺这个千户他都不敢动一丝一毫。

    可在场的人哪里知道李继儒的底气何来?

    在他们心中,李继儒所依仗的,无非是附马的身份。

    反而忽略了李善长这个国公的影响力。

    听到李继儒说的如此云淡风轻,丘福忍不住提醒道:

    “驸马,虽然陛下对你很信重,但毕竟这里不是京城。”

    “你要知晓,强龙不压地头蛇,溧阳不是南京,出了南京一切都不一样了。”

    说话间,神情有些担忧。

    丘福真害怕李继儒太过自大,容易阴沟里翻船。

    虽然这些话有些冒犯之意,但李继儒不以为意。

    让下属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这点气量还是有的。

    于是李继儒微笑道:“诸位,一切有我,大家只管听令便可。”

    丘福还待说什么,却是有人进来禀报,有人上门求见。

    李继儒有些意外,说道:“诸位先回去,各自谨守自己的岗位,其他的我会处理。”

    众人刚想起身,屋外响起一阵喧哗。

    外面更是传来仆人的争吵:“朱桓殿下,你不能进去,驸马他们正在议事!”

    屋内众人尽皆一惊。

    朱桓殿下?

    仗着自己老爹与皇帝交情好,朱桓那可是无法无天。

    如今亲自找上门,还真不好应付。

    不管怎么样,人家是皇帝的干儿子,谁敢慢待?

    可现在李继儒明显与朱桓不对付。

    一时间,众人进退两难。

    不过,李继儒却不在意。

    想要通过王霸之气一下子征服众人是不可能的。

    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实力,才能人心归附。

    于是李继儒大手一挥,豪气地道:“走,咱们去迎接一下。”

    说着,领着众人呼呼啦啦都出去迎接。

    不过,朱桓的到来,还真让李继儒没想到。

    他以为这家伙会调查清楚,忍忍几天以后才会过来讨回公道。

    可现在对方直接找上门,显然是个莽夫,这样的人根本不足为惧。

    于是李继儒慢悠悠的走在后边,嘴角似笑非笑。

    这小子既然主动来找他,反而省了不少事儿。

    卫所正堂外面,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怒气冲冲。

    此人正是朱元璋的干儿子之一朱桓。

    李继儒毫无征兆宰了周闺,差点把县令韩元吓尿了。

    没办法,韩远只能请朱桓出面。

    目的当然是想用朱桓的身份震慑住李继儒。

    让李继儒不敢轻易对他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