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 » 第九十四章第一相士

第九十四章第一相士

    真正了解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也算是给李继儒上了一堂课。

    看着波澜不惊的兄长李祺,以及满脸愁容的母亲赵氏,两人显然也是知道自家的处境。

    李继儒不禁感叹。

    平时李祺看起来正直老实,甚至有些软弱,没想到却是这么平静的看待未来。

    果然是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

    不过,既然自己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也成为韩国公的人,自然是不会让李家的悲剧在上演。

    想到这儿,李继儒安慰道:“父亲,放心吧,即使再多的御史言官上奏,陛下也不会撤回我和宁国公主的婚事。”

    “另外,如果猜的没错,明日陛下还会有嘉奖过来。”

    李善长一脸疑惑:“为何?”

    李继儒简单的将溧阳张家的事情说了一遍。

    听完,差点把李善长气死,胡子也竖了起来,半晌后大骂道:“如此重要之事,怎么不告诉我一声?”

    “如果咱们利用好这个机会,起码可以给你在朝堂上谋一个好差事,也能让那些人乖乖闭嘴。”

    其实也难怪李善长如此,作为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的老臣。

    他当然很清楚张仕诚给朱元璋留下的阴影。

    清剿张仕诚余孽,绝对是泼天大功。

    如果运作得好,绝对能够对浙东集团反戈一击。

    对于父亲的反应,李继儒并不奇怪,他也能够理解此时李善长的心情。

    但李继儒却有更深的谋划。

    对于朱元璋这样猜忌心很重的帝王,如果和他玩心机,李继儒还真有可能玩不过。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李继儒都会故意给朱元璋留下争强好斗的形象。

    除了第一次与朱爽打架是为了想自污以外。

    其他几次与皇子和勋二代的冲突,与其说是自己忍不了心中的那口气,还不如说是故意做给朱元璋看的。

    李继儒就是要在朱元璋心中埋下一个印象。

    那就是他李继儒是没有心计的人,有什么仇有什么怨当场就报。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建初寺的冲突,李继儒故意闹得这么大的原因。

    只有一次次把自己冲动好斗的性格和形象传递给朱元璋,以后才能避免被这位杀神皇帝一直惦记。

    最主要的是,此次功劳,李继儒故意以抵罪的名义送给皇帝,并不代表皇帝不会奖赏。

    从把药方送给朝廷,再无偿供应朝廷药品,甚至把第一次卖到了上百万贯钱财送给朱元璋。

    其实这里面都有李继儒的算计在内。

    不管是药方、钱财或者无偿提供的药品。

    亦或者是此次救灾或清剿张仕诚余孽。

    每一桩每一件,不管是放在谁的身上都属于大功一件。

    到现在朱元璋还没有丝毫奖赏,李继儒并没有担心,反而有些欣喜。

    因为再是铁石心肠的人,一直收受别人的好处也是要还的。

    如果李继儒猜的没错,朱元璋最近一定会给他们李家有所表示。

    因此,看着怒视着自己的李善长,李继儒并没有害怕,反而平静的问道:“父亲,既然你也认为这是泼天大功,那你觉得陛下会故作不知吗?”

    “这……”李善长愣了一下,随即释然,最后一脸欣慰。

    作为官场老油条,他当然很快想到了李继儒这么做的目的。

    有时候,不争比主动去争的收获更大。

    只是李善长没想自家二郎居然算计这么深。

    他一直以为李继儒不停的给皇帝送钱送药送功劳,只是想表现表现。

    看来,这是把皇帝也算计进去了啊!

    一旦扫清张仕诚余孽的事情曝光,再加上李继儒送钱送药的功劳。

    朱元璋想不给李继儒奖赏都不行,而且这个奖赏绝对不会低。

    有了这些功劳傍身,不要说只是御史言官捕风捉影的弹劾。

    只要不是造反,朱元璋也不会撤回赐婚圣旨,更不会在短期之内针对他们李家。

    想到这儿,李善长悠悠一叹。

    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没想到自家二郎一场大病之后居然开窍了。

    李善长再也不会担心自己百年以后没有人能够护住偌大的韩国公府。

    虽然自己二郎一些想法很幼稚,政治斗争也不成熟。

    但年纪轻轻却知道步步为营,懂得有舍才有得。

    如果好生培养,绝对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

    假如能够熬到朱元璋死去,谁又能在动他们李家分毫。

    如此一想,李善长的心情好多了,直接问道:“既然二郎有自己的算计,那我就不说什么了!”

    “不过,以后做什么事还需要三思而行。”

    “既然你笃定陛下会给你奖赏,那你觉得陛下会赏赐你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想到父子俩即将同朝为官,李善长还是很期待的。

    他已经开始畅想自家儿子成为官场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李继儒笑了笑:“谁说陛下会赏赐我官职的?”

    李善长微微一愣:“你不是说陛下会赏赐么,难道只赏赐一些钱财?”

    李继儒摇了摇头:“如果猜的没错,陛下会赏赐一个爵位。”

    李善长想了想,还真有可能!

    上次李继儒说朱家的官连狗都不如,以朱元璋高傲的性格,绝对不会赏赐一个官职。

    毕竟,事情还没过去多久呢,老朱同志怎么能够拉下面子?

    可如果朱元璋只赏赐一些钱财,一定会被别人说薄情。

    如此一来,最适合的莫过于赏赐一个爵位。

    不过,对于这样的结果,李善长倒还比较满意。

    自己的爵位由大儿子继承,假如小儿子能够自己争取一个爵位,那也是一门双爵。

    在整个大明朝也是独一无二的。

    用这些功劳换取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还真就不亏。

    但是,一想到自己二儿子以后还是无所事事,李善长问道:“那二郎以后想做什么?”

    李继儒笃定地道:“当然是安置好城外的灾民以后,挣钱啊!”

    李善长恨铁不成钢的瞪了李继儒一眼,大怒道:“钱钱钱!就知道钱,我怎么没发现你这混蛋咋就掉钱眼里了呢?”

    “那些铜臭,乃是身外之物,只会消磨人的志向,侵蚀人的上进心,要之何用?”

    在他看来,在这样一个皇权达到巅峰的时代,个人的财富再多有什么用?

    大明首富沈万三算是最有钱的人了吧,可还不是被朱元璋割羊毛?

    李继儒翻个白眼,讥讽道:“呵呵,父亲还说是随陛下征战天下必不可少的后勤总管呢,难道你不知道钱的好处?”

    “如果当今陛下不是有着富饶的应天府作为底蕴,岂能够在诸雄争霸中胜出?”

    “说到底,打仗其实打的是人力和经济。”

    “同样的道理,想要不被别人欺负,那就只有武装自己。”

    “如果没有钱,咱们又用什么来保护自己?”

    听到这番话,李善长老脸一红,支支吾吾不知如何说教。

    看到自己夫君陷入了窘境,赵氏有些哭笑不得,但她更多的是自豪和欣慰。

    听到自家夫君和儿子的对话,她知道自家二郎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让她操心的混蛋儿子了。

    但为了维护李善长的面子,赵氏给了李继儒一个脑瓜子,笑骂道:“喜欢钱就喜欢钱,说这么多干嘛。”

    “为了你的事儿咱们都还没吃饭呢,赶紧去洗手,咱们开饭!”

    被母亲给了一个脑瓜子,虽然不痛,但李继儒故意装作龇牙咧嘴说道:“谨遵母亲大人令!”

    说完,赶紧一溜烟儿跑了出去。

    在韩国公府,只有他们兄弟两人,可以说是人丁稀少。

    根本没有其他那些大家族兄弟间争权夺利的情况发生。

    对于家庭的这股温馨,李继儒还是很享受的。

    看到儿子远去的背影,李善长和赵氏对视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在他们看来,自己儿子长大了,已经不需要他们太过操心。

    倒是大儿子李祺,反而成为了他们操心的对象。

    看着父母的表情,李祺不由有些苦笑。

    原本他是父母眼中的好好儿子。

    现在看来,以后真要变了!

    他终于知道,原来爱真的会转移!

    不过,李祺却并没有嫉妒。

    毕竟,有这样一个聪明的弟弟也是很自豪的事儿。

    翌日清晨,日上三竿李继儒才悠悠醒来。

    睡觉睡到自然醒,这可是上辈子求都求不来的事,没想到穿越以后实现了。

    外面天寒地冻,李继儒并没有出去,反而在书房里写写画画。

    书房内被炭火的温度烤的暖洋洋,李继儒没写多少东西就开始哈欠连天。

    但一想到明年开春就要把药品实验基地和工坊提上日程,只能强打精神查缺补漏。

    特别是能够加快进度的水泥,这个东西得尽快搞出来。

    正琢磨着需要改进些什么,秀儿从外头走进来,禀告道:“公子,道衍高僧携一名相士求见。”

    李继儒咬着笔头,无意识的挥手道:“相士?不见!”

    秀儿没有马上离去,纠结的说道:“这名相士乃是和道衍高僧一起来,要不公子去见一见?”

    李继儒想了想,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说道:“行吧,那我出去看看,对了,道衍和这名相士叫什么名字?”

    既然决定见对方,总要知道对方的名字,李继儒随口一问。

    “公子,道衍高僧名叫姚广孝,道衍高僧说那名相士叫袁珙……”

    “哦!”

    李继儒漫不经心的点了点头。

    可没走几步,又觉得不对,反问道:“你说他们叫什么来着?”

    “姚广孝和袁珙啊!”

    “姚广孝……袁珙……”

    李继儒真被吓住了。

    这两个家伙在历史上可是神话般的人物。

    若说整个大明李继儒最怕谁。

    杀神皇帝顶天排在第四。

    那么问题来了,谁能比手执乾坤、掌人生死的杀神皇帝还要可怕?

    答案第一是刘伯温,第二就是姚广孝和袁珙。

    野史中刘伯温能前知500年,绝对是能让李继儒害怕的人。

    既然穿越这种事情都能出现,野史的一些传说也不得不让李继儒相信。

    而姚广孝和袁珙,两人也很不简单。

    姚广孝精通儒、道、佛诸家之学,是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在民间传说乃是黑衣宰相。

    如果没有姚广孝在幕后策划,朱棣能不能成为皇帝还真有待商榷。

    而袁珙更不简单,他被誉为与袁天罡齐名的相士。

    袁珙曾对朱棣说:“殿下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好一副太平天子之相。不到四十岁的时候,殿下的胡须就会垂至肚脐,可登基坐殿。”

    果不其然,朱棣没到四十就登基称帝。

    据史料记载,袁珙一生所相士大夫数百人,这些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福祸都算得很精准。

    甚至时间可以精准到某日某时,“无不奇中”,他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相士。

    这两个人物登门拜访,确实让李继儒有些虚火。

    李继儒不怎么害怕朱元璋,那是因为对方还属于人的范畴。

    以后自己能够把空间里面的船只弄出来,他真不害怕朱元璋。

    实在不行,哥们直接造反,他就不信在海上朱元璋能够把他怎么样。

    可是姚广孝、袁珙则不同,在这两位面前,李继儒很心虚。

    昨天他还感叹那中年和尚解签有些能力,没想到对方居然是名传千古的人物。

    如今姚广孝携袁珙上门,难道看出来自己是个冒牌货?

    传说袁珙最擅相面,姚广孝善长阴阳之术,两人在一起,那可是搅的天翻地覆的人物。

    万一被这两人看出自己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而是穿越而来,到时候不得把自己这个妖孽绑柱子上烧死?

    古人最是相信这些神神怪怪的东西,李继儒如何不怕?

    别说什么唯物主义啥的。

    连穿越这种事儿都摊上了,他敢不信这世上真有能看透自己的人?

    更何况这段时间自己的所作所为比以前完全不同。

    一旦两人在自己父母面前乱嚼舌根,那真有可能被揭穿。

    所以,一听是这两人上门拜访,李继儒踏入正堂的脚收了回来。

    心里发怵,李继儒决定不去见这两个家伙。

    于是快速说道:“就说我不在,赶紧打发走!”

    说着,准备转身回到房间。

    秀儿苦着脸说道:“公子,道衍高僧说是带人来给你面相的,目的是为了消灾解难,所以奴婢已经让人进来了……”

    李继儒大怒:“好啊,你是越来越没有规矩了,都还没有经过我同意,怎么能把人带进来?”

    秀儿一脸委屈,不敢吱声。

    正在此时,便听到正堂处有人幽幽说道:“李二公子就这么不待见小僧么?”

    “呃……高僧误会了!”

    没有什么比被人发现更尴尬的。

    李继儒老脸一红,赶紧解释。

    说完,转身进入了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