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 » 第一百章皇帝登门

第一百章皇帝登门

    很快,朱元璋便被迎接到了正堂,宁国公主朱英尧也一同前来。

    不只是刻意还是怎地,老朱居然故意把李善长支开,反而单独留下了李继儒。

    可是,坐下以后,老朱同志既不说话,也不聊天,反而一副牛逼轰轰的样子。

    好像在说,加官进爵的圣旨是他泼天的恩赐,你李继儒还不赶紧说些什么?

    看到老朱同志那得意的表情,李继儒懒得理会,直接低头数起了蚂蚁,显得荣辱不惊。

    既然老朱不先开口说话,李继儒才没功夫搭理他。

    在自己家里面,才不管你是不是皇帝呢!

    宁国公主这小丫头倒是很有眼力,挥手让仆人下去,素手纤纤,亲自沏起了茶水,放置于两人面前。

    茶水热气氤氲,芳香馥郁,一手泡茶的功夫颇为不凡。

    沏好茶水以后,宁国公主便乖巧的坐到一边,小手儿擎着洁白的下巴,乌溜溜的大眼睛眨啊眨。

    她真没想到,按照李继儒给她的说辞,今天居然能够出宫。

    虽然只是和父皇朱元璋一起出宫,而且来的地方也只是李继儒的家里,这也让朱英尧欣喜若狂。

    当然,更让朱英尧钦佩的是,李继儒居然能让自己父皇带自己出宫,简直是太意外了。

    不知不觉中,朱英尧对这个未来的丈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不好意思直接盯着李继儒看,却又时不时的总是往李继儒的脸上偷瞄,仿佛一个好奇宝宝。

    见到自己女儿给自己湛好茶,朱元璋自顾自取了一杯茶水,慢慢的啜着,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看着继续玩深沉的朱元璋,李继儒也不客气,自顾自的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小口。

    茶水在口腔里满满的品味着,那股悠远的茶香,却总觉得跟记忆中的大红袍还是差了很多。

    心绪却不知不觉飘远。

    也不知道武夷山那几颗大红袍的母树长得如何了,是不是有主之物。

    如果还是无主之物,自己都可以谋划一番。

    也许几百年以后,大红袍茶叶就是自己的专利了。

    宁国公主不停的瞟着李继儒那俊美的面庞,越看,芳心越是悸动。

    古代的妹子都比较早熟,虽然朱英尧年纪还有些小,但在宫中老嬷嬷的教导下,还是懂了一些男女之情。

    更何况,李继儒玉面朱唇、俊美倜傥,妥妥的俊美少年郎,从外表来看,简直是少女心目中最理想的夫君……

    最主要的是,李继儒就这么端坐在父皇面前,神情悠然,举止随意。

    两人都不说话,显然是暗暗的较着劲。

    没想到自己的夫君这么牛,居然没有在父皇那种如山的威仪之下有一丝一毫的胆怯和拘谨。

    放眼天下,又有几人能与之相比?

    要知道,满朝文武哪个见了自己父皇不是惊惊战战?

    唯有眼前的男人与众不同。

    自己母后说的不错,真的给他选了一个好郎君。

    只有腹有锦绣的优秀男子,才能有泰山压顶而面不改色气度。

    本来宁国公主对于李继儒就有好感,如今见到李继儒在自己父母面前还荣辱不惊。

    一丝情素不知不觉间悄悄的在心里生根发芽……

    看着李继儒一直没有说话,也没有表达感恩的意思,朱元璋有些绷不住了。

    倒不是他养气功夫不行,而是朱英尧那花痴的眼神,令朱元璋有些受不了,大感颜面扫地!

    他恼火的瞪着闺女,很想说你是公主啊,就算跟这个小子成亲,那也是下嫁!

    即使成亲以后,这小子也得叫你一声公主殿下,怎么能表露出崇拜的眼神呢?

    如今还没成亲,就这幅痴迷的神情。

    等到嫁过去,还不得被这小子吃的死死的?

    旁人或许被李继儒这小子俊美的外表迷惑,但朱元璋却深刻的认识到这小子很会算计。

    要知道,这小子看起来大大咧咧,其实心细着呢!

    就比如此次在溧阳灭掉张家,很多大臣都不断上奏弹劾这家伙胆大妄为,却不知道这家伙转手早把证据送给了自己。

    如此一来,那些御史言官和大臣,其实就是白忙活一场。

    本以为这家伙是个莽夫,却没想到居然是扮猪吃虎。

    再说,自家闺女太丢人了,赶紧的轰走,眼不见心不烦。

    更何况,若是不打压李继儒这家伙一下,以后自己闺女进门可不好受。

    想到这儿,朱元璋摆了摆手:“尧儿,你很少出宫,且先去这小子的后花园玩一玩,父皇有些重要的事情要与李继儒谈一淡。”

    “哦!”

    朱英尧不情不愿的站起身,转头对李继儒嫣然一笑:“继儒哥哥,你好生陪着父皇说话,我先去玩了!”

    李继儒笑了笑:“妹子先去吧,我让人给你送一些吃的,府上有特制的甜点很不错,你可以尝尝……”

    朱英尧甜甜一笑:“谢谢继儒哥哥!”

    大眼睛差点弯成了月牙儿!

    听到两人哥哥长,妹妹短不停的叫着,朱元璋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黑着脸挥挥手:

    “莫在这里啰嗦,想吃就去吃你的甜点!”

    “哦!”朱英尧嘟着小嘴巴不情不愿的应了一声,这才身姿摇曳的走了出去。

    正堂里又是一阵沉默。

    这次倒不是双方故意比拼耐心,而是朱元璋一时之间有些不知从何处开口。

    半晌后,朱元璋才开口问道:“听闻,在溧阳的时候,燕王朱棣曾去拜访于你,让你放了溧阳县令。”

    “可你却以县令贪腐为由,反而劝诫燕王三思而后行,可否有此事?”

    李继儒赶紧说道:“陛下言重了,非是劝诫,只是当时情非得已。”

    “当时我也是怕放了溧阳县令导致消息透露给张家,并不是真心与燕王作对。”

    劝诫与硬刚,看似很牛逼,但实则这是大逆不道之罪。

    要知道燕王朱棣代表的是皇帝,代表的是朱元璋的意志。

    虽然自己当时占有大义,如果追究起来,那也是可以砍头的大罪。

    有些摸不透朱元璋的心思,李继儒只能先服软。

    再说,劝诫这个词可不是随便用的。

    毕竟,对方的身份是皇子,代表的是皇帝。

    劝诫,说难听一点就是抗旨。

    你李继儒凭什么对朱棣劝诫?

    这次对朱棣这么强硬,下次也会不会这样对太子和皇帝?

    虽然官场里的道道李继儒不是很清楚,但是见识还是有一些的。

    这种看似随意的言辞,那种暗藏的危机最敏感。

    于是,李继儒当即将自己摘了出来,先让自己站在了正义一面。

    即使朱元璋想追究,也得考虑考虑后果。

    听到李继儒这滴水不漏的话,朱元璋双眼微眯,有些诧异的看了一脸云淡风轻的李继儒一眼。

    这小子真的很机灵啊!

    自己话本来并没有追究的意思,只是想敲打敲打这小子。

    可没想这小子这么狡猾,完全把自己摘了出去。

    好像他当时不给朱棣面子,是一心为公,而不是故意抗命。

    这小子那里是个十几岁的少年,简直就是一个官场老油子。

    朱元璋既是欣慰,又是不爽,冷冷的哼了一声,问道:“你对此次燕王刻意争取代朕巡视灾区有何看法,他是不是有心窥暨太子之位?”

    听到这话,李继儒傻眼了!

    我能有什么看法?

    就算有,我也不能告诉你,当我傻啊?

    太子之位你说是谁就是谁的,谁敢去争?

    再说,朱棣是你儿子,你们关起门什么事儿都可以说。

    如果自己说他坏话,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微臣没什么看法。”

    事关皇室,更涉及到储位之位,这就是一个泥潭。

    自己避都唯恐不及,难道还会傻乎乎的往里跳?

    虽说自己是穿越者,但也知道什么不能触碰。

    眼前这皇帝可是杀人不惹眼的,没必要去趟这趟浑水。

    更何况,即使自己说朱标会死,朱棣会造反当皇帝。

    这种还没有发生的事儿,朱元璋也不会信。

    如果弄的不好,反而让自己惹得一身骚,甚至还会被砍脑袋。

    因此,李继儒可不会为了一时口嗨,而让自己陷入险地。

    早就料到李继儒油滑,朱元璋并不失望,反而轻蔑一笑:“都说你冲动好斗,是一个无所畏惧的棒槌,我看不像啊!”

    “你小子明明看透了一切,却偏偏要学那些在官场浸淫多年只知明哲保身的老油条,真是让朕失望呀!”

    “你这副老气横秋的样子,都是你爹教你的吧?”

    “韩国公实在是过于保守了,如果你只会明哲保身,那真是朕瞎了眼,白瞎给你大理寺少卿之职了。”

    看着朱元璋貌似失望的表情,李继儒有些嗤之以鼻。

    激将法?

    这种拙劣的手法,您也太小瞧人了!

    前世老子带兵的时候,可没少用这招。

    好多新兵蛋子无所畏惧的说出心里话,最后都被训得哭爹喊娘。

    这么老套的招式,李继儒当然不会上当,于是诚惶诚恐说道:“微臣惭愧,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陛下说的没错,微臣只是一个棒槌,没有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理想,只想平平安安老去。”

    “当然,若是能够娶个三妻四妾,再多挣一些钱,那微臣就别无所求了。”

    “至于大理寺少卿之职,我也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说完,李继儒一脸真诚的看向朱元璋,似乎在等待对方把自己给免了。

    看着李继儒油盐不进,朱元璋恼火的同时又有些无奈。

    更主要的是,他能看出来,李继儒对这个大理寺少卿的职位真的不看重。

    他有些不明白了!

    世间居然有人不贪恋权力?

    更何况,对方只是一个16岁少年而已,居然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可能吗?

    不过,朱元璋知道自己以势压力的计划要破产了。

    但他知道,好不容易把这个职位套在李继儒身上,自然是不会轻易撤下来。

    没办法,朱元璋沉声喝问道:“既然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你就更应该开拓进取,怎么能轻易言弃?”

    “更何况,朕让你当官,你却推三阻四,你置皇家威严于何地,真以为朕不敢砍你的脑袋不成?”

    闻言,李继儒沉默了。

    其实,自从见到那么多的灾民以后,在李继儒心里,对于当官并没有以前那么抵触。

    因为他知道,只有权势越大,才能够办更多、更大的事儿。

    虽然朱元璋爱民如子,是一个好皇帝,但杀性太重,对于帝国的未来和百姓而言,却不一定是好事儿。

    也许太子朱标不死,历史可能走上另一条未知的轨迹。

    可惜,李继儒没有逆天改命的能力。

    最起码,他目前是没有的。

    如果按照原历史一如既往的剧情发展,朱元璋一定会大开杀戒。

    因为没有制约的权力很容易失控。

    虽说朱元璋缔造了大明帝国,也把整个帝国带上了铁骨铮铮的道路。

    但他还是埋下了祸患。

    因为朱元璋杀戮过重,导致文成武将被屠杀怠尽,这也导致帝国元气大伤。

    也为大明朝以后分崩离析埋下了不少隐患。

    乱世皇帝需杀伐果断,但治世的皇帝,却要对朝臣优抚有加,对百姓爱民如子。

    原历史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朱元璋,听起来很爽,但这只是朱元璋强烈的掌控欲罢了。

    正所谓人无完人,你想去要求别人像圣人一样,可自己却又做不到,满朝文武自然会联合起来对付你。

    即使朱元璋用了最严厉的酷刑,贪官污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杀越多。

    其实,这时候的文成武将追求还是很纯粹的。

    只要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再加上能够获得一些名声。

    就能让这些人死心塌地为帝国贡献。

    可惜,由于朱元璋贫苦的经历,让他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吃苦。

    但他却偏偏让自己的儿子享受最好的奢侈生活。

    这种要求别人而不要求自己家人的做派,自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封建王朝,只有大明朝开国初期就有这么多贪官污吏的原因。

    既然来到了这方世界,李继儒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看看能不能把这种现象扼杀在摇篮之中。

    想要改变这个世界,手中自然必须有权力,否则,只会成为空谈而已。

    在李继儒看来,为什么就不能让大明帝国少一些明争暗斗,少一些杀戮带来的动荡?

    如果能够让帝国内耗减少一些,以大明帝国的优势,一旦发展起来,绝对比大唐盛世更加璀璨、更加绚烂。

    也能给天下的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