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 » 第一百零二章工业园的设想

第一百零二章工业园的设想

    按理说,大明朝的政治构架很稳定,而且帝国周围并没有强大的威胁,王朝应该可以延续很长。

    很可惜,铮铮大明还是没有突破300年的魔咒。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朱元璋为宗亲定下来的规矩。

    在朱家宗室子弟数量变得庞大之后,成为了大明的负担,成为了帝国的吸血鬼。

    其实朱元璋最开始的初衷是好的,只是一个父亲想给自己儿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但是,大明朝可没有这么多钱养这些闲人。

    记得后来朱家的宗亲皇室人员达到了30万人,虽然这些人的俸禄削减了很多。

    但也远远不是大明朝可以承受得了的。

    朝适把大部分的国库拿去给这些朱家子弟挥霍,自然也会导致民怨沸腾。

    如此一来,明朝灭亡就可以预见了。

    如果朱元璋能够不把这些优厚的俸禄全给自己儿子。

    明朝有足够的钱财投入到帝国的军事和各种基础设施上。

    后来的大清根本没有不可能打破大明朝的国门。

    因此,在李继儒看来,朱元璋的这个政策,跟作死没什么区别!

    上次提出来,朱元璋暴跳如雷。

    这一次朱元璋主动请教,李继儒当然不会继续隐瞒。

    听到这番话的朱元璋,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他真没想到自己一心为儿子谋求一些利益,却没想到这么不堪。

    半响后,朱元璋神色复杂的问道:“难道朕的宗室政策如此不堪?”

    李继儒笑了笑:“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陛下以护佑之心对宗亲,此乃人之常情,但却希望群臣廉洁自律,很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当然,并不是说宗亲不可以享受,而是不应该高高在上,富可敌国。”

    “只有财富均等,藏富于民,才能民富国强。”

    “如此一来,朝廷才能收拢人心,众官员才能齐心合力。”

    “人并非圣贤,他们只是想求一个好的生活!”

    “因此,这里没有对错,只有赤裸裸的现实!”

    看着侃侃而谈的李继儒,朱元璋问道:“你之所以这么不想当官,就是因为朕实施的宗亲政策吗?”

    李继儒微微一笑:“有部分这样的原因,但微臣更多是想逍遥自在。”

    死死的盯着李继儒看了好一会儿,有些颓败的问道:“难道朕所做的一切都这么不堪?”

    李继儒摇了摇头:“当然不是,我说过,陛下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

    虽然朱元璋的各种政策有些极端,但还真不是一无所处。

    他对老朱的评价,也是真心实意。

    做为唯一一个以开局一个破碗,走到帝王之位的人。

    朱元璋绝对不简单。

    而且,制定的各种政策也还是符合平民百姓的。

    对于朝堂上的官员,也是毫不手软,算是个狠人,也是一个好皇帝。

    但是,玩政治仅凭杀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李继儒认为朱元璋的功大于过,很多的政策过于理想化。

    因此,朱元璋的历史功绩,无人可以抹杀。

    听到李继儒能够对自己的很多政策认同,朱元璋显得非常开心。

    正想再请教什么的时候,朱英尧跑了进来。

    “父皇,外面来了好多的车子,都挤满了整个街道呢!”

    此时小丫头气喘吁吁,表情激动,一张俏脸红彤彤的,颇为可爱。

    看着闺女的模样,朱元璋又好气又好笑,板着脸,故作威严。

    “平时教你的礼仪去哪儿了,女孩子家家,怎么能这样调皮?”

    朱英尧吐了吐小舌头,快速的瞄了李继儒一眼。

    见到李继儒并没有责怪的意思,这才偷偷松了一口气。

    于是挽着朱元璋的手臂摇了摇说道:“父皇,真的很多车子呢?你真不去看看?”

    见此情景,李继儒呵呵一笑:“陛下,应该是押送钱财的队伍到了,要不咱们出去看一看?”

    朱元璋眼睛一亮,点了点头:“行!”

    他记得李继儒说这笔钱财有100多万贯,也算是一笔泼天财富啊!

    对于穷怕了的朱元璋而言,钱财是越多越好。

    家有余粮不慌嘛!

    说完,领着朱英尧跟着李继儒往前院走去。

    此时,韩国公府外面的街道,一排排的马车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头。

    刚刚在外面凑热闹的吃瓜群众很多人没有散去。

    如今又有热闹看,人数也越来越多,把整个街道堵的水泄不通。

    丘福看着这么多人,整个人如临大敌。

    只得干净指挥一起前来的军户维护持续,生怕出现抢夺事件。

    虽然马车以布包着,大家也不知道箱子里是铜钱。

    一旦暴露,面对这么多人,他们还不一定守得住。

    看到李继儒出来,丘福轻轻了一口气,赶紧上前说道:“驸马,所有的钱财都已经安全送达。”

    “辛苦了!”李继儒点点头。

    随后,转头对着朱元璋说道:“陛下,要不要打开看看?”

    “不过,若是需要现在验查,可能需要一些人维护持续才行。”

    “否则,容易引起动荡!”

    看着这么多马车,朱元璋显然也想看看这么多钱的震撼。

    于是对着身旁不远处的毛二虎挥了挥手。

    很快,一大群禁军便接管了整条街道,吃瓜群众也被隔离在哪最外层。

    朱元璋走了过去,揭开盖在马车上的布匹,露出各种各样的箱子。

    随手打开其中一个,雪白的银子在阳光下非常耀眼。

    再打开一个,又是大半箱子黄灿灿的黄金。

    虽然知道这些里面全都是钱,但看到这么多黄金和白银,朱元璋内心也不由有些激动。

    这可全都是现钱啊!

    这么多钱出现在面前,震撼程度可想而知。

    上次从徐妙云那里坑到的100多万贯,是直接送到了皇家内库。

    朱元璋只知道一个数字而已。

    如今看着几十上百辆马车拖着的都是钱财。

    即使是皇帝,朱元璋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在他看来,李继儒简直就是他福星啊!

    不仅帮他扫清了张仕诚余孽,还给他弄了几百万贯的钱财。

    简直是为他解决了财政危机。

    要知道,吐蕃经常挑衅大明帝国,可由于没钱,朱元璋只能实行守势。

    如今有了这么多钱财,并能够好好谋划一番,让他们知道大明不可欺。

    而见到这么多黄金和白银,吃瓜群众瞬间便喧闹了起来。

    平时大家一年的生活用度都只是几十贯,如今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钱,真是差点亮瞎了众人的狗眼。

    “哇,好多钱啊,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在这儿?”

    “难道又是韩国公卖药得到的钱财?”

    一些知道有消息的吃瓜群众得意的说道。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

    “听说这些钱根本不是卖药的钱,而是李二公子在救灾期间剿灭了造反的余孽得到的。”

    “啊,原来是这样,李二公子真幸运,刚刚得到陛下赐官授爵,现在得到这么多钱,看来韩国公府又出了一名了不得的人物!”

    “依我看,李二公子就是财神爷转世,据说上次卖药的钱也全都捐给朝廷用于救灾了呢!”

    听到众人的议论,李继儒苦笑道:“陛下,最前面的几车都是黄金和银子,后面的几十车大多都是铜钱和布匹!”

    “至于张家的人,都被押送在最后面……”

    “这里有些不安全,要不咱们先回屋?”

    “至于这些钱财,让禁军押送进皇宫,您觉得如何?”

    见到围观的人红着眼珠子一直往车上瞧,朱元璋也知道要尽快处理才行。

    一旦发生暴乱,那麻烦可大了。

    于是点了点头道:“钱财就由禁军押送入宫,至于张家的人,直接让人押到大理寺,由三司会审!”

    “诺!”

    毛二虎和丘福各自领命而去。

    回到屋内,朱元璋还没有从刚才的震撼中缓过神来。

    从小穷惯了的朱元璋,哪里见到过这么多的现钱啊!

    即使是每年的税赋,也只有1000来万贯送到国内,其他的都留在各地发放官员俸禄和进行各种建设。

    因此,朱元璋从来还没有如此富有的时候。

    他更没想到,城外还有这么多灾民要救济,李继儒居然没有截留一部分钱,实在太让人意外了。

    喝了一口茶水,朱元璋才略显激动的开口道:“把这么多钱财都送给朕,你就不觉得心疼么?”

    李继儒鄙夷地看了老朱一眼,把这位杀神皇帝看得面红耳赤。

    “多大点事,不就是钱吗?上次已经送了100多万贯给你,怎么现在还激动成这样?”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有些过激动,灿灿一笑:“朕只是怕你把钱全部上缴朝廷,城外的那些灾民你没钱安置。”

    说到安置灾民,李继儒赶紧说道:“近期又卖了一些药,府上还有一些结余,钱财方面倒不是很担心。”

    “不过,还请陛下允许微臣把这些人全部留在城外……”

    朱元璋一脸疑惑:“你有什么打算?”

    李继儒问道:“我想把这些人的户籍全部迁到应天府,不知可否?”

    “这……”朱元璋有些为难。

    根据《大明律》规定,百姓的户籍是固定的,不能够轻易迁出。

    即使是灾民,也会被送往原户籍地。

    如果把这些受灾的百姓变成应天府的户籍。

    一旦以后再有灾情,那大家岂不是都往应天府跑?

    所以,朱元璋有些犹豫了。

    李继儒当然也知道朱元璋的顾忌,只能再次说道:“陛下,你看这样行不行!”

    “我计划在城外打造一个工业园,这个工业园需要很多的工人。”

    “既然如此,我想把这些人安自在工业园里面,让他们为园区的工坊服务。”

    “只要陛下批准他们留在应天府即可!”

    朱元璋想了想,觉得也不妥。

    可李继儒送了这么多钱,如果只吃不吐,还真有些不够意。

    于是朱元璋直接说道:“要不这样吧,让这些灾民把户籍全部迁到你所在的园区。”

    “这里就作为独立的一个小城镇,这个小镇就由你自己派人管理。”

    “当然,这些人每年的税赋也必须定额缴纳,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