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 » 第一百零九章谋划未来

第一百零九章谋划未来

    古往今来,春节都是一个拉近距离的好机会。

    不管亲疏远近,在这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里,都会笑呵呵的道一声新年好。

    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不知是被朱元璋敕封了爵位官职,还是李继儒觉得自个二儿子可以独挡一面。

    大年初二开始,李善长就让李继儒代表自己前往亲朋故旧、朝中重臣挨家挨户的去拜个年,也算混个脸熟。

    李继儒虽然很不喜欢这一套,但也是无奈。

    即便再不喜欢,也知道这是官场的规则。

    人就是这样,有些事情并不是你不喜欢就可以不做的。

    既然自己即将踏入官场,那么该有的应酬还是少不了的。

    李继儒知道父亲李善长是在故意培养自己,只能耐着性子上门一一拜会。

    当然,李继儒也不会忘了去自己几个好兄弟的府上拜访。

    可是,上门后却让李继儒叫苦连天。

    去汤和府上拜年的时候。

    这位国公爷听说李继儒武功高强,硬是不服,喝完酒便拉着李继儒较量了一番。

    虽说李继儒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对付汤和轻而易举。

    但大新年的,总不能伤了对方吧,于是随便应付了几下便借着尿遁跑了。

    等到了冯胜那里更是要命!

    这家伙拉上一帮好兄弟当陪酒客,把李继儒摁在酒桌上,把他灌得天昏地暗。

    李继儒这时候才知道,身体好与酒量高低没有绝对的正比关系。

    幸好,去拜访宋濂的时候轻松了不少,只需要经得住对方各种谆谆教诲。

    对于这种老学究,李继儒很有对付经验,只需不停点头便可。

    直到大年初四,李继儒才来到魏国公府。

    连续征战了几天,李继儒的精神还真有些萎靡不振,好像一副纵欲过度的样子。

    看着哈欠连天、精神萎靡不振的李继儒,徐达不悦地道:“色是刮骨刀,年青人要懂得自制,莫要等到老了才后悔。”

    自从知道朱元璋不再干涉闺女的婚事以后,徐达知道这小子是想打自己闺女的主意。

    不过,徐达并没有反对。

    毕竟,李继儒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一个青年才俊的形象。

    更何况,徐达也是聪明人。

    若是和李善长联合起来,也能够相互取暖。

    不管是哪方面,徐达都属于长辈,教训李继儒两句自是不在话下。

    听到这话,李继儒苦笑道:“伯父有所不知,这两天父亲让我代他拜访朝中重臣,实在是筋疲力尽。”

    “特别是昨日,去了宋国公府和信国公府上拜年,被那两个老家……咳咳……老人家摁着灌酒,不喝又不行,实属无奈,所以多喝了一杯。”

    李继儒真没想到冯胜一副儒将模样,却联合几个老兄弟给自己灌酒。

    不过,想到和这些军中糙汉一起喝酒,还真让李继儒想到了前世的军中生活。

    听到李继儒这番话,徐达也不禁莞尔,笑道:“那家伙看起来一副人模狗样,心眼却多的很呢,那还真怪不得贤侄,某冤枉你了。”

    本以为李继儒是因为纵欲过度,徐达直接承认了自己的错。

    李继儒无所谓的笑了笑,和徐达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起来。

    “小侄听闻,近两年吐蕃不断挑衅,陛下有意远征吐蕃,可有此事?”

    徐达狠狠瞪了李继儒一眼,却没有呵斥他妄谈国事,而是淡然说道:“怎么,难道你有什么想法不成?”

    或许李继儒已经封爵赐官,徐达并没有将李继儒当做以往无所事事的子侄辈。

    他猜想,这家伙不知从哪里听到消息,想要去战场上捞一些功劳。

    虽说李继儒献药方、送钱、剿灭张仕诚余孽……

    即使李继儒被封为伯爵,实则虚浮的很。

    即使同为伯爵,刘基那个比李继儒这个强了不止一丝半点。

    想要使这个爵位让别人认可,唯有得到响当当的战功才行。

    如何攫取战功?

    当然是战场上。

    其实,大明朝这几年连年征战,想要获取功勋并不难。

    特别是帝国内匪徒横行,帝国外吐蕃、北元等国实施挑衅。

    若是能够去战场上刷一下存在感,战功来得简直不要太轻松。

    在徐达看来,李继儒就是得到了李善长的指点,才来自己这里套情报来了。

    不过,对于李继儒,其他还是很看好的。

    不仅因为对方的能力,更因为对方很可能会成为自己未来的女婿。

    如果能够帮衬一把,他自然不会拒绝。

    李继儒想了想,说道:“我确实有去军中的想法,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既然已经把这个话题引出来,李继儒自然没必要故作遮掩。

    更何况,本来就是想求助对方的意思。

    正所谓枪杆子出政权。

    手中没有兵,李继儒心里有些慌啊!

    朱元璋现在虽然不会再有对付他,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到时候刀架在脖子上再去谋划,那可就来不及了。

    死死的盯着李继儒看了好一会儿,徐达才缓缓说道:“你现在已是正四品官员,只要安安稳稳在朝中发展,有韩国公的帮衬,必能位极人臣,你为何想去军中?”

    “战功虽然很诱人,但也是很危险的。”

    “另外,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近期不会轻言战事。”

    李继儒并没有失落,反而低声问道:“那今年秋收之后,对付吐蕃是否就会提上日程?”

    徐达眼神一缩,定定的瞅着李继儒。

    这可是属于朝廷绝密,朱元璋特意召集他们几个商议的结果。

    朝中知道这个消息的不会超过一掌之数。

    他可不认为李善长会将这样秘密的计划告诉李继儒。

    那么,这小子是从何得知秋收之后大明就会准备远征吐蕃?

    现在距离秋收还有七八个月,难道这小子能够未卜先知。

    看着徐达惊讶的表情,李继儒摊摊手,露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说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几年吐蕃不断挑衅,要不是国库吃紧,早就出兵了。”

    “如今陛下得到了两笔钱财,足够筹备对付吐蕃的军器……”

    如此说法,不过是释徐达之疑罢了。

    虽说已经记不清大明是哪年收拾吐蕃的,但大差不差就是这两年。

    征战吐蕃,是一场不小的战役,李继儒当然想通过这次机会掌握一些力量。

    略一沉吟,徐达缓缓说道:“只是有这个计划,尚不能定论,远征吐蕃事关重大,岂能仓促行事?”

    “所以,陛下要待准备充足之后,才准备讨论此事。”

    看着李继儒露出了果不其然的表情,徐达不由问道:“你莫非早猜到陛下会对吐蕃用兵?”

    想了想,李继儒觉得还是应该对徐达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此时的徐达虽然不在军中,但在军中的影响力却无人能比。

    若是能够得到他的帮衬,绝对比自己单打独斗强好几倍。

    而且,徐达现在不仅是右相,还兼职兵部尚书。

    这样的大腿,作为穿越者,李继儒怎么能不去抱?

    自己想要把手伸向军中,甚至想要在那场战争中有所作为,起码要透露一些自己的计划。

    斟酌一下措辞,李继儒轻声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年来陛下对官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轻则发配边疆,重则人头滚滚。”

    “即使是伯父你们这些从龙之臣,也不免受到猜忌和打压,所以小侄想远离朝堂。”

    “当然,这也与小侄的性格有关,我从小厌文喜武,此乃众所周知。”

    “如今陛下将我安置在大理寺,其实您也知道这不过是陛下为了保持朝堂的平衡,甚至有针对家父之意。”

    “官场的太深,我不想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勾心斗角上。”

    “更主要的是,男儿汉志在四方,唯有冲锋陷阵斩将夺旗,方才是我辈安身立命的根本。”

    “所以,我斗胆请求伯父,若是筹备西征吐蕃之时缺兵少将,给小侄谋一个军职。”

    “我自认颇有勇力,应该不会让伯父失望……”

    这番话让徐达刮目相看。

    眼下大明逐渐安定,多少昔日厮杀冲阵的将领都不想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渐渐沉醉于温柔乡。

    尤其是二代之中,优秀的军事人才缺乏。

    如今李继儒这般主动谋取军职,简直是凤毛麟角。

    要知道,李继儒不仅是驸马,父亲更是当朝太师。

    即使什么都不干,在官场上混过几十年,也能身居高位。

    如今这小子居然主动申请上战场,真是难能可贵!

    更主要的是,李继儒能够感觉到朝堂争斗的凶险,不愧是自己看好的才俊。

    毕竟,在朝堂上他们这些从龙之臣都提心吊胆,更不用说这些小年轻了。

    要不是朱元璋不肯放手,他徐达还真不想待在京城。

    既然李继儒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徐达自然不会拒绝,欣然点头道:“对于军职,你可有意何职?”

    以他的身份、地位和官职,给李继儒安插一个军职根本不在话下。

    无论是在各地卫所,亦或者京城禁军,只要不是一步登天,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到出征吐蕃之时,再把李继儒列入名单即可。

    李继儒早有打算,脱口而出道:“我想在军器局谋个差事!”

    军器局?

    徐达直接愕然,问道:“军器局的人员虽然也会参与出征,可若是想在日后出征吐蕃获取多大的战功,显然是不现实的。”

    “要知道,即便开战,军器局的人也不过是修修兵器之类的,干得再好,这功劳怕是也上不得台面吧?”

    确实,军器局除了一些官员,其他的都属于工匠。

    要知道,工匠可不属于后世的技术人员那样受到尊重。

    这些工匠的都是登记照册的,属于官家的私产,地位比农民和商人还低。

    因此,只要是当官的,谁都不想去军器局任职。

    如今李继儒既然想讨要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官职,实在让徐达有些想不通。

    本来按照徐达的想法,先将李继儒安插进兵部或者去禁军之中历练。

    没事儿就在陛下眼前露个面,轻松又自在。

    等到西征的时候,再安排一个闲职,到了封赏之时,自然战功就到手了。

    而现在李继儒居然想去军器局,这里的人一旦上战场,那可是要跑到最前线去的。

    毕竟,修缮兵器的人,当然要与冲锋陷阵的在一起。

    让李继儒去冲锋陷阵?

    即使徐达肯安排,李善长也不干啊!

    若李继儒真有个三长两短,不说会被自家闺女埋怨,还会得罪李善力。

    徐达可不想被黑锅,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李继儒也不隐瞒,说道:“我有改进枪炮和兵器的手段……”

    聪明人说话,点到为止。

    徐达立马明白李继儒的用意。

    若真能够打造出先进的武器,让士兵减少损失,那功劳绝对够大。

    即使上战场,也只是去镀一层金罢了。

    于是徐达点点头,算是答应下来。

    但他还是不放心嘱咐了两句:“陛下刚刚任命你为大理寺少卿,你先安分守己当值,过一段时间再为你提出转为军职。”

    李继儒感激的说道:“多谢魏国公。”

    看了看李继儒,徐达意味深长的说道:“怎么,现在还生份了?”

    李继儒愕然不解。

    难不成叫你岳父不成?

    咱都还没和徐妙云确定关系,若是叫你岳父,怕不是要挨一顿揍。

    没办法,李继儒只能沉默不语。

    在魏国公府上酒足饭饱,李继儒才施施然回家。

    其间,非但不见徐增寿,连徐妙云也没见到。

    据说这丫头陪着母亲回娘家了!

    还真别说,几天不见这个美得冒泡的小丫头,李继儒总是有一点患得患失的感觉。

    这可是一个贤内助啊,可不要让别人撬墙角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