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于红楼末年 » 第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

第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

    教职俸禄,州学正月米二石五斗,县教谕、府州县训导月米二石。相比之下,州县首领官之禄,诸如内外官司提控、案牍、州吏目、县典史皆月米三石。

    也就是说,同样是在县衙任职,傅验、张应华每月都只能领取二石米,按价值一两银子发放,而同僚彭思典史则每月能领取三石米,折合一两五钱银子。

    更为关键的是,彭思是县衙典史,负责缉捕、监狱等工作,有的是上下其手、雁过拔毛、吃了原告吃被告的机会,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

    昌平县衙从永安城搬迁到山塘新城之后,彭思便立即在山塘别墅四期入手了一套二进四合院,由此便可以看出,他手头较为宽裕,财力格外不俗。

    而作为昌平县学训导,张应华平常打交道的都是县学里的那些穷酸童生,即便有个别童生家境良好,但也不过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送上一些粮米鱼肉之类吃食,仅能偶尔改善一些伙食而已,对于提振家庭经济状况,显然是无济于事。

    以至于傅验这里,不过是扣留了几日俸禄,张应华训导家中便青黄不接,需要当掉妇孺首饰来维持生计了。

    “怪我,怪我。”

    次日晌午,傅验把张应华训导迎入家中,一阵寒暄过后,当张应华训导主动提及俸禄发放一事,傅验马上开口道歉,自承错误,态度好得不得了。

    “这件事确实怪我。张训导想必也应当知道,我在那个扫盲书院院长职务上,可以拿到三百两银子的年薪。如今我接任昌平县学教谕一职,每个月才一两银子的俸禄,全年合计十二两银子。我家大业大,人口众多,这点钱都不够我一个月的开销。你说我心里又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因此,这些日子以来,我是天天呆在家中愁眉不展,借酒浇愁,以至于忘记了县学同僚们还等着这个月的俸禄养家糊口。前几日,我去县衙拜访县令贾大人,顺便去户房走了一圈。那个户房的董书吏很会做人,当即将县学诸人的俸禄,都一齐交到我手上了。但我因为贪杯误事,害得张训导不得不上门讨要,这都是我傅某人的过错啊。这里现有五两银子,张训导便拿去,多余的钱也不用找给我了,你们几人便分了吧,算是我向大家赔礼道歉了。”

    傅验从怀里掏出一个银元宝,塞到张应华训导手中。

    “这如何使得?”张应华训导惊喜得站了起来。

    他原本以为今日上门讨要俸禄,有可能会被傅验这个顶头上司大骂一通,毕竟年轻人热血方刚,他恼羞成怒之下,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倒是没有想到,这个傅验如此好说话且不说,居然还向大家赔礼道歉,做出经济补偿。

    县学训导的俸禄,是一两银子,县学嘱托的俸禄更低,只有一吊钱。张应华训导和另外三个嘱托的俸禄加起来,才不到四两银子。眼下傅验一出手,便是五两银子,凭空能分得几百文钱,自己家中便又可以吃上几顿饱饭了。张应华训导自然是喜不自胜,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接下来,双方的交流便更加和睦起来。

    傅验上任之前,便派小厮孙大英、孙大勇特意打探了一番,知道县学中,除了训导张应华之外,还有周益、范进和康有志等三位嘱托,类似于临聘教员。因为俸禄微薄的缘故,这几位县学嘱托,日夜也过得格外艰难。

    在傅验的特意引导之下,张应华训导果然开始诉苦了,“教谕大人可能也有所了解,这县学教职的俸禄,过于微薄不说,又没有什么赚钱的门路,日子自然是不好过。我因为岳父家里还有一些资产,岳母大人在时,时常能得到一些接济,日子勉强过得下去,也有了一儿一女。但是像周益、范进两人,都快三十岁了,迄今尚未婚娶。康养志好一些,他在紫檀堡附近还有几亩薄田,租种出去,每年可以分得一些谷物。不过,他膝下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正是半大孩子吃穷老子的年纪,我看他也是整日愁眉苦脸,好几次动了变卖祖业的念头。”

    “还有这种事?”傅验假装诧异道,“既然如此,三位县学嘱托为何不做一些兼职,以便贴补家用?像他们这种情况,属于临聘人员,只要平常有空,私下里接一些活计,应当也没有人说三道四吧?”

    张应华训导说道,“难。有道是:百无一用是出生。三位嘱托都是读书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扛,想要找一些活干,也不是那么容易。以前在永安城,城内驻扎有一个百户所,康有志他老婆秦氏还可以接着她和那位百户大人的远亲关系,替那么兵丁们浆洗衣裳,好歹挣一些铜板。现在昌平县学搬迁到了山塘新城,这个活计也就自然做不成了。”

    傅验启发道,“那为何县衙其他胥吏,一个个都大显身手,富得流油。像那个户房书吏董雷,我听说他以前在刑房时,不过短短两年时间,就把变卖的祖业重新赎了回来不说,还聘了郑家庄富户人家的漂亮闺女做老婆,听说马上就要结婚了,到时候少不得还要喝上一杯喜酒,送他一些礼金。大家都在县衙公干,凭什么他们发财?”

    傅验愤愤不平地说道,似乎也为此抑郁难平。

    话说道这里,张应华训导就不好接话了。县衙各房都有发财的门路,就只有县学属于冷门单位,只是有朝廷体制和部门分工决定的。而且,县学各位教职人员,毕竟都是读书人,耻于言利,穷是穷了一点,但只要日子能勉强过得下去,一般也不会无事生非。

    傅验还表态道,“张训导,你放一百个心。咱们毕竟是同僚一场,有钱大家赚,有银子大家来分。各位同僚日子过得艰难,我傅某人也不会袖手旁观。今日下午,我就去县令贾大人那里,向他讨要一个正经差事,让诸位同僚也能借此挣一些小钱,作为家庭贴补。”

    张应华训导还以为傅验在说场面话呢,他不置可否,但也抱拳道了谢。张应华训导心想,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不如还是等事情成了再说吧。

    而且,张应华训导也难以想象,像他们这种县学教职人员,究竟能帮着县衙做些什么正经差事,居然还有银钱可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