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军侯 » 第七百零四章 削藩(五十四)

第七百零四章 削藩(五十四)

    不得不说,朱允炆这一手确实高明,悬而不决便是一种表态,朝廷百官当中有资格有能力提及这方面的臣子们,也全都是坚定站在朱允炆这边支持削藩的那一类人,剩下的勋贵武将们,他们内部尚且还没有完全统一想法,又怎么可能去在乎几个没有主人的亲王爵位呢。

    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朱允炆整体的削藩计划已经大致上进行了一半了,虽说剩下的亲王数目已经不足半数,可又时候量未必就能压的过质,别看剩下的亲王数量不多,但却仍然有几位攘夷塞王在,尤其是最让朱允炆所忌惮的北平燕王朱棣。

    手中兵马数万,精兵良将成群,于北地边军当中名望声势无人能及,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可能在朝廷和燕王这两种选择之下,燕王朱棣的比重都有可能比朝廷的分量还要来的更加沉重一些,这就是朱棣在北平这么多年所积累下来的力量。

    别以为他是靠着自己皇室身份亲王爵位才能够有这般成就,不可否认这是朱棣壮大至今的基础,也是他能够做出后续事情的立根之本。

    可实际上真正能够让朱棣称为大明呼声最强名望最高的藩王原因,还是在于朱棣自己的身上,在于其不畏死不惧难的一次次带兵出边作战,在于朱棣为大明剪除了多少边患隐忧,保全了大明多少边镇百姓,为疆域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康付出了不小的努力。

    这是朱棣靠着自己的指挥,靠着他麾下三护卫兄弟们一刀一枪悍不畏死拼杀而应得的名誉,也是朱棣自己身为大明皇族,被先帝授予亲王爵位为九大攘夷塞王的责任所在。

    可以说朱棣能够有今日的地位和成就,是和他自身的原因分不开的,来自其他人的帮助什么,这些基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

    或许有人会说要是给他这么高的起点,那他也有可能做到朱棣这样的成就和地位,但是这依旧只是有可能而已。

    更别说朱棣自己所付出的代价就真的小吗,站在一旁不费力气的说大话这谁都会,笑话一声也不过是如此罢了,但却要真正站在那里,手中真正掌握着数万士卒的生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决定着成百上千人的生死存亡,这种压力又岂是什么人都能够承担的了,甚至连朱棣也是一点点磨炼起来的,他也并非天生就是这么能干。

    也正是因此,在朱允炆的心里一直将这位燕王皇叔当做是最大的隐患假想敌,暗中没少埋怨先帝留下这么一个尾大不掉的麻烦给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这削藩的主意本就不是先帝的意思,又何来留下遗患这一说呢。

    现在朱允炆觉得如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辽王朱植等攘夷塞王是天大的麻烦,可是他却未曾想到,这些藩王原本就只是在自己的封国地界带着好好地,也并没有要跳起来造反的意思,更没有明目张胆的反对朝廷。

    甚至就连被锦衣卫发现要举旗造反的代王朱桂,这个莽夫也更多只是因为朝廷逼迫太甚,因为朱允炆削藩进行的一而再再而三,给朱桂莫大的压力,还有前面几位的前车之鉴,朱桂怎么也不想到老了得到一个庶人被囚的下场,所以他的举兵造反之心,朱允炆要担着一大半乃至八成的责任……

    但是就算现在想要停下削藩政策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了,单说朱允炆会不会同意,就是朝廷中那些站在朱允炆这边的大臣们也绝对不想削藩就此终止,他们或许不是针对大明这些藩王,而仅仅只是因为古时各种藩王作乱的隐患,因为那些历历在目的史书记载,心里头有天然的担忧。

    当初朱元璋定下这般国策基调的时候,便有人谏言过,可先帝却未曾听进去一言一语,他坚定地认为不将兵权下放给外姓武将,这天下怎么说都是老朱家的,再有皇亲贵族镇守四方,正统嫡系的太子克承大统,大明天下必然会因此而安稳无忧。

    这本来的想法却是不错,可先帝却恰恰忽略的一个细小的问题,那就是他朱元璋能够压服一切,却不代表自己的子孙后代们也能够镇压的了一切,也完全没有把握这些被分封出去的藩镇诸王的后代能够一直对朝廷宗室保持着忠心态度啊。

    很显然,现在的朱允炆就是这样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他一方面觉得自己年少威望不够,皇权的无上声威在自己手里根本就没有办法发挥出哪怕一半的力量,所以才这般想要痛快削夺大明藩王,当然也有他受到众多儒家思想教育的原因,种种先例都在警示朱允炆,大明这些手中有兵权的藩王,全都是将来的隐患和麻烦,就算这一代没有什么差错,可是谁又能保证他们世世代代都是如此呢……

    与其亡羊补牢,还不如先下手为强,更别说这亡羊之时狼以来了,到时候受到威胁的必然是中央皇权,哪里还有什么补牢的机会了。

    将一切的威胁都扼杀在萌芽之下,这是朱允炆的想法,也是削藩大计原本的基础原则,正是打算将大明这些藩王的隐患统统扼杀掉,不给后来子孙心生变故的机会了。

    可显然萌芽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够去除掉的,甚至很多都已经从萌芽状态长成了参天大树的样子,有太祖高皇帝是给予的土壤肥料,也就使得一大批亲王壮大的极其迅速,而首当其中自然要属攘夷塞王了。

    其实虽然名号上说是九大攘夷塞王,但这仅仅只是在于这九位被分封在大明边疆重镇,所以才有如此凑数的嫌疑。

    而真正能够让朱允炆心中无比忌惮的,导致接下来削藩计划要缜密筹备小心实施的那些人,也仅仅只有少数几位能够有此待遇。

    北平的燕王朱棣,大宁的宁王朱权,辽东的辽王朱植,这三位攘夷塞王才是朱允炆心中觉得棘手的三个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