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从练武开始穿越诸天 » 第六章 五年

第六章 五年

    “那么“身活气灵心意先”是什么意思啊?”杨诚追问道。

    “呃,这你算是问倒我了,我也不过打通一条阳跷脉罢了,勉强入了江湖一流,这入宗师的要求岂是我能领会的。”

    “就“身活气灵心意先”这句话还是祖上传下来的。只是我家好几代人都没有出过先天了,对这句话不够了解。”

    “你也别好高骛远了,先脚踏实地,好好修炼,若是你能踏入先天境界,多多拜访佛门大德高僧或者道门真人,应该就能知道啦!”

    “世叔教训得是,是侄儿想得太多了。”杨诚赶紧回道。

    “行了,咱们也聊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考考你兵器吧!”许维喝了口茶,起身说道。

    “不知贤侄善使什么兵器啊?”

    “兵器我就练了一套剑法,请世叔多多指教。”

    两人重回院子里,仆人送上一柄木剑,一把木刀。

    杨诚手持木剑,行礼道:“世叔小心了!”

    说完,杨诚便持剑向许维刺去。

    杨诚所用乃是玉箫剑法,此剑法剑招精微奥妙,以攻敌穴道为主,剑式潇洒俊雅。

    只见杨诚欺身而上,一剑刺向许维胸口,却被许维一刀挡住,并顺势砍向杨诚脖颈,杨诚迅速后退两步躲过,而后反手一剑刺向许维神门穴。

    许维招式一变,木刀撩向杨诚腰部,杨诚手中木剑一转,用力将木刀挑开,一个旋身挑刺,反身再劈,逼退许维。

    而后进步跟上,手中木剑化作无数光影,向许维当头洒了下来,这一剑将许维周身封锁笼罩,无论从哪个方向都无法躲开。

    说时迟那时快,许维挥舞手中木刀,不偏不倚迎向木剑,只听得乒乒乓乓一阵声响,竟将杨诚攻势悉数挡下。

    杨诚见状并不气馁,箫史乘龙、山外清音、金声玉振、凤曲长鸣、响隔楼台、棹歌中流、玉漏催银箭等招式交替变换。

    杨诚本就长得颇有些俊俏,此时运起玉箫剑法当真是若谪仙舞剑,潇洒轻盈。

    然而许维也不是好相与的,其十二正经皆以打通,甚至打通了奇经八脉中的一条,位列江湖一流,且习武多年,交手经验可比杨诚丰富多了。

    只见许维从容不迫,或拦、或缠、或抹、或截、或劈,轻松挡下所有招式。

    见杨诚剑招用完开始重复,许维便不再一昧防守,转而进攻。

    许维也不亏是一流高手,自其开始进攻后,不出十个回合,杨诚便败下阵来。

    “贤侄小小年纪武功就如此出色,实在是令老夫汗颜。只是贤侄平日里多是练习,与人切磋少了,经验不足。平日里没事可多来与我练练手,增长些经验。”许维停手后笑着说道。

    “多谢世叔!以后就要多麻烦世叔了。”杨诚拱手谢道。

    此时天色已晚,杨诚本想告辞,但许维强留其用了晚饭,才放他回去。

    回到家后,杨诚洗漱完毕坐在床上,还是忍不住想着许维白天说的“身活气灵心意先”。

    “身活气灵”杨诚尚不明白是何意思,但“心意先”不由让杨诚心中一动。

    杨诚以前看得武侠小说无论是哪本,都会提到“心”与“意”的力量。

    其中不少描述中想要突破到高境界,武道真意是少不了的。而心灵的力量也是小说中老生常谈的力量了。

    其实在无超凡的现实世界,心灵与意志的力量也早有提现。

    红军长征、抗美援朝时的先辈们凭什么不被艰苦的环境、凶猛的敌军打倒?凭的就是心灵与意志的力量!又是凭什么恢复中华,重整河山?同样是心灵与意志!

    故而杨诚心中猜想,想要成就宗师,心灵与意志必不可少。

    就如原著中提到的飞鹰曲傲,原本也是宗师中实力顶尖的存在,只是其先是败给武尊毕玄,心灵有了破绽,后来又纵情声色,实力衰退得厉害,反倒是宗师中垫底的了。

    但凡修心,皆是要认清自己,看透本心,那么自己的本心又是什么呢?杨诚心中一时找不到答案。

    杨诚收敛心神,不再多想,安心睡觉,将一切交给时间,相信等日后见得多了,经历的多了,自然就明白自己的本心了。

    一夜无话。

    此后杨诚仍是一如既往的读书,练武,只是每隔一段时间便去王文博家中求教读书时的疑惑,也常常去找许维指教武功。

    在与许维交手多了之后,弥补了此前交手经验不足的缺点,杨诚的武功招式可谓是进步喜人,而内功修为也在稳步前进。

    一晃五年过去了,杨诚也十五岁了。

    这五年杨诚不仅将十二正经全部打通,更是打通了阳跷脉、阴跷脉,可以称得上江湖一流高手了。

    除此之外,杨诚还将空明拳、凌波微步等此前未练的武功悉数练成。

    可以说,除了内功还需要积蓄外,其他方面杨诚已经不弱于许维了。

    许维这几年也再次打通一条经脉——阴跷脉,算是大有进步,可与杨诚一比,这进步自然是,小的可怜。

    许维也不止一次感叹杨诚是个练武天才。

    杨诚有时空穿越令蕴养灵魂,至今蕴养七年了,如今虽不敢说过目不忘,但一本书看上两三遍,也就能记下来,却也当得起天才这一称呼。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诚也越发帅气,又因常年读书,带着一股书卷气,任虽见了都得称上一句浊世佳公子。

    而佩戴长剑时又多了几分英武之气,当真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除了武功,杨诚也让仆人买了不少硝石、硫磺、木炭,制成黑火药。

    虽然制成后从未使用过,但杨诚相信日后若是用起来,必将震惊所有人。

    这五年杨诚收获不小,隋朝局势变化也不小。

    五年前虽不少人认为杨广劳民伤财,但天下还算稳定。

    但三年前杨广开始征高句丽,每年一征,三战三败后,杨广威信大减,中原局势也愈发混乱起来。

    等到“雁门关之围”后,杨广怕是要颜面扫地,威信全无了。届时不知道多少野心家要谋划造反,重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了。

    杨诚此时也打算外出游学,见见世面了,毕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杨诚读书倒是读的多,但一直没出过竟陵,如今年龄稍微大些了,武功也入了江湖一流,可以外出闯荡闯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