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从练武开始穿越诸天 » 第十九章 天刀宋缺

第十九章 天刀宋缺

    宋智见其不像说谎,当即起身说道:“小友在此等我一下,我去禀报大兄。”

    说完就风风火火的离开客厅,像后院走去。

    杨诚便在客厅一边喝茶,一边等宋智。

    另一边,宋智找到宋缺,向他告知了杨诚所说之事。

    宋缺听了对杨诚很感兴趣,一来杨诚带来了能够一年三熟,还耐旱、不择地的稻种的消息。

    二来杨诚年纪不大,就突破先天,并且还能领悟“意”与“心”。

    这都让宋缺对于杨诚感到好奇,于是开口道:“带他来这里见我,让我好好见见这位天才。”

    宋智应诺一声,走向客厅。

    宋智并不惊讶很少见客的宋缺会想见杨诚,毕竟不管是年纪轻轻就领悟“意”和“心”,还是带来高产稻种的消息,都值得宋缺一见了。

    杨诚得知宋缺要见他,也是很惊喜,这是杨诚第一次接触世界顶尖战力。

    宋缺实力与三大宗师相差仿佛,一身实力可入天下前五,能见如此人物,让杨诚怎能不激动。

    杨诚跟随宋智来到后院,见到宋缺。

    英俊而无暇、浓重而生辉、神采而飞扬、沉静而忧郁,这是杨诚对宋缺的第一印象。

    宋缺见到杨诚的第一时间,也是发现了杨诚的“心”与“意”一统,只差“身活”便可三合一,成为宗师了。

    所谓“心”与“意”一统,就是自己领悟的武道真意,与自己修炼武功的意统一。

    例如杨诚修炼的《北冥神功》出自庄子的《逍遥游》,本就是求逍遥,而杨诚明悟自身后的武道真意正是逍遥真意。

    武道真意与意的区分很难,还是打个比方,一个人修炼华山剑法,并且领悟了剑法中含有的“奇”与“险”之意。

    然后将这种意赋予自己的真气,使自己出招时无论使用什么招式,或者没有招式,只是随手一挥,都让人感到奇与险。

    这就是“身活气灵心意先”中的“气灵”。

    而武道真意则是这个人明悟了自己的本心,然后以此展现自己的意志,例如天刀宋缺的“舍刀之外,再无一物”,就是如此。

    “心”与“意”统一,就是真气带有的意与武道真意统一,然后加上“身活”,三合一,就可以成为宗师了。

    但人心易变,所以很多变了心的宗师实力不进反退,例如飞鹰曲傲,在败给武尊毕玄后,心境跌落,后来又沉迷声色,实力大退。

    还有石之轩同修补天阁和花间派这两派的功法,但补天阁和花间派的武功宗旨截然不同。

    一个讲就绝对冷静,超然世外;一个要融入其中,得情而忘情。

    石之轩也是天纵奇才,竟然能将这样两门武功统合,创出不死印法。

    但后来因为妻子碧秀心的死,石之轩精神分裂,实力也是倒退,难以进步。

    这都是心境跌落的后果,所以杨诚才如此推崇神秀所说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不过想到石之轩与碧秀心结婚前,乃是魔道最出色的天才,有可能一统魔门,结果婚后便因碧秀心的死精神分裂。

    到了《翻云覆雨》时期,言静庵以庞班对自己的感情,让其退隐20年。

    地尼也是因与第一代邪帝谢眺相恋得以观看天魔策,从而创出慈航剑典。

    杨诚心里也不免心里嘀咕,合着想要得到慈航静斋的青睐就要与之作对呗,只要能够带给慈航静斋足够大的威胁,就有机会一亲芳泽?

    言归正传,宋缺也是第一次见到已经“心”与“意”都统一,但却困于“身活”的人。

    不由看着杨诚开口道:“小友果真是年少有为,不仅年纪轻轻就成为先天,还“心”与“意”统一,就差“身活”了。”

    “老夫这么活了多年,也还是第一次见到小友这种情况。”

    “听说小友因没有“身活”的修炼诀窍,于是以高产稻种消息为代价,想要得到我的指点?”

    杨诚拱手回答:“不错,想要在武道上更近一步,自然要完成“身活”的修行。”

    “但是如果只是用先天真气冲刷身躯,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成功,所以来向前辈求教。”

    “为何选我?”宋缺发问。

    “掌握这种诀窍的都是高门大派,佛、道、魔三大势力中,我对佛门没有好感,魔门虽是诸子百家残留,但如今已经真的堕落成魔了。”

    “我对道家倒是有些好感,但道家大多一心求道,再别无所求,而没有足够的好处,谁又会随意将师门秘诀告诉外人?”

    “而四大门阀中,唯有前辈最强,且前辈并非方外之人,对于高产稻种这样的好处,我相信没有哪个世俗势力会不在意。”

    宋缺听了先是说道:“有一点你倒是说错了,即使是道家方外之人,也不会对高产稻种熟视无睹,你要是以此作为交易,道家门派也会答应。”

    停顿一下,宋缺又奇怪的问道:“佛门乃是正道第一势力,你为何会对佛门没有好感?”

    “前辈可曾听说过南朝时四度出家的梁武帝?”

    “自是知晓,此人年轻时倒是雄才大略,可惜老年昏庸。”宋缺叹息道。

    “皇帝老年昏庸不假,但佛门又好的到哪去吗?那梁武帝每次还俗,都由朝廷给佛门付了一大笔“赎金”!”

    “钱哪里来的?还不是百姓供给!接连四次!那梁武帝既然这么信佛,佛门中人大可怀着慈悲心,劝那梁武帝不要到佛寺出家,专心朝政。”

    “结果慈悲为怀的大师们真就让那梁武帝出家,每次还俗的“赎金”那些和尚还真敢收,一连四次,佛门真是赚的盆满钵满啊!”杨诚冷笑道。

    复又不满道:“要么出家,每日粗茶淡饭,侍奉佛祖就行;要么还俗,老老实实从事生产。”

    “如今的佛门弟子不事生产,吃穿用度从哪来?还不是收取香火钱,从百姓那得来。”

    “要我说现如今的佛门弟子大多都是假僧人,真正的大德高僧岂是他们这等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