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梦中机 » 第九章 陵狗

第九章 陵狗

    “琅琊王氏,圣人之后,这小姑娘不简单也挺不错,路上聊天解闷多热闹!”鱼大的声音在张南周耳边响起。

    张南周当着王清聆的面无法和鱼大说话,只好先答应下来,于是说道:“没问题,就是不知你兄长他们的意见。”

    “嘻嘻,他们都听我的,我现在回去跟他们说,你可不能先走了。”王清聆半开玩笑地说完,就迈着轻盈的脚步离开了。

    张南周呆立在原地,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喂,想啥呢小子?”鱼大的声音又冒了出来。

    “是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王书圣吗?”张南周有些迟疑地问,没等鱼大回答,继续满怀景仰地说道:“听学堂老先生说过,有人说王书圣擅写草、隶、八分、飞白、章、行诸体,自成一家,千变万化,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真想看看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字!”。

    “除了他还有谁?你练上几百年也能画出龙来。不过这小丫头对我胃口,不像你一天到晚傻乎乎的。”鱼大懒洋洋的回答有些驴头不对马嘴,且依旧打击人。

    张南周没有搭理他,而是在脑海幻想、构建着能与那评价相称的圣人书法。

    吃过早饭,张南周收拾好行李,在屋内等王清聆的消息。不一会儿,王清聆三人朝这边走了过来,小姑娘尚未走近便喊:“张公子,咱们上路吧!”旁边的少年瞪了她一眼,但王清聆视若未见,中年男子施施然走在二人身后。

    张南周见状迎了出去。

    “这是我哥哥王清墨,这是我叔父。”王清聆向张南周介绍。

    张南周向二人抱拳施礼后,便道:“这就可以出发。”

    四人走到客栈门口,却见董掌柜手拿包裹等在此地。“王公子,我们东家正接待上面来的客人,不方便过来,吩咐我备好路上的盘缠,还望公子不要介意。”

    王清墨见叔父没有答话的意思,便道:“东西我收下了,董掌柜,告辞!”说着,接过包裹,潇洒离去。

    “掌柜的,他还真收了呀?”小二见王清墨收下东西离开后,有点不服气地跟董掌柜说。

    “闭嘴,你知道什么?圣人子弟肯收下就是咱东家的面子,干活去!”

    ......

    年轻人在一起总能快速地熟络起来,一路走来,张南周的彬彬有礼与王清聆活泼外向和王清墨高傲内敛竟完全契合,三人相处的越来越交心。

    张南周家境并不富裕,路遇小镇或村庄总是买一些便宜的饼、馒头一类的,能省则省。王清聆三人途径客栈酒肆必然是鸡鸭鱼肉、好菜好饭,然而王清聆每次都会拉上张南周坐在一起吃,张南周刚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一来二去后,也就没有了别扭之感。不过,在沿途田野树林中,张南周总能抓到一些兔子、野鸡之类的野味或挖到一些可口的野菜,着实让三人惊喜和羡慕,也算回馈一二。

    越往南走,天气渐变得越温暖,沿途因黄河南泛多次沉积,地面本就大平小不平,再加上春季多风少雨、土地干裂,四人自是一身沙土。此时四人已近南陈县,南陈县属豫州陈郡,其为古县,亦是大县,更是这片大地的发祥地之一,沧海桑田的变迁中,多次建都、建国于此,相传人文先始、三皇之首的伏羲最早在此地建都。

    “饿坏了...饿坏了,咱们先吃点东西歇歇脚再赶路吧?”王清聆嚷嚷着要吃东西,可张南周知道这只是她的习惯,因为她没有不喊饿的时候,况且就在刚才还从她哥哥那里要了半只烧鸡啃着吃了。

    “不急的,路上行人渐多,估计再走不久就能进城,到时再让你吃好歇够。”王清墨回答道,一路上的走走停停大多是王清墨在拿主意。

    四人又走了一个多时辰,午时终于到了南陈县城外,只见人来人往、进进出出,非常热闹。还未进城,王清聆却道:“有香味!”说着便四处打量寻找,等张南周他们终于闻到味道时,王清聆已在城墙根一处草棚下招呼他们过去。

    张南周他们走近后,王清聆已在点菜:“掌柜的,给我们舀四碗胡辣汤,再切两张油饼,来一壶水!”

    简易的草棚外挂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朝饮胡辣汤,暮嗝尚余香’,落款处是陈有德三字。草棚底下有两个中年人在忙活着,看起来像是夫妻,男人舀汤,女人烙饼,面香、葱香、胡辣香混在一起,光闻着就口水不断了。

    端起满满的一碗,张南周沿着碗边吸溜着喝了一口,咀嚼着嘴里的肉块、面筋、花生和其他食物,瞬间舒服的想叫出来,再咬一口嘎嘣脆的油饼,才有机会在心里感叹实在太好吃了。

    一旁的王清墨道:“汤色靓丽,稀稠正好,酸辣适口,肉烂如泥,香味四溢!”

    张南周一边吃一边附和:“不错,着实美味!”

    而王清聆却在喊:“再盛一碗来!”

    在男掌柜给王清聆盛汤时,同行的王家叔父问:“敢问掌柜贵姓?”

    男掌柜答道:“先生叫我朱四就行,吃好汤饼了吗?”

    王家叔父笑着说道:“吃好了,可口又充饥,”接着又问:“敢问朱掌柜,为何今天这么多人进出城呢?”

    朱四说:“先生是外地来的吧?我们这每年从二月二到三月三都会有庙会,今天是最后一天,进出的人是最多的。”

    “哦?那我们可赶巧了,多谢朱掌柜啊!”王家叔父向朱四道谢。

    旁边的王清聆眼睛一亮,快速将胡辣汤喝完,‘啪’地一声放下碗:“掌柜的结账!”

    ......

    四人进城找客栈安顿下来后,王清墨和王家叔父据说要谈事情,所以只有王清聆与张南周二人出来逛庙会,而张南周是被强行拉来的,他本想在房间休息,但无奈这次又是王清聆结的房钱,张南周实在不好拒绝。

    此地庙会又名伏羲陵庙会,在举行期间,人们求神拜祖,祈求庇佑保护、祈求子孙兴旺,而庙会又给了年轻男女相约踏青聚会的机会,故车水马龙、游人如织,非常热闹繁华!

    伏羲陵庙在城北龙湖边上,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称得上是‘天下第一陵’,全庙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里面殿、楼、亭、坛、祠、门、桥、园不计其数。

    张南周与王清聆二人,从南至北,一边逛一边交谈,没有哥哥和叔父在场,王清聆更活泼了,买了很多好玩的小物件,品尝了很多好吃的食物,而张南周身上拿的东西却越来越多。

    二人走到紫禁城中伏羲陵口处,却见一位老者的摊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五颜六色的小东西,老者坐在摊子后面拿着笔、低着头画着什么。

    “这是什么呀?这么好看!”王清聆欣喜地问道。

    老者抬起头,望了过来,顿了一下才问:“二位可听说过陵狗?”问完不等张南周他们回答,接着说道:“陵狗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这用泥做的陵狗呢叫泥泥狗,既是玩具,又不同于一般的泥玩具,你们可以买几个玩,或者祭祀用,或者放身上保平安。”说完,笑着看着二人。

    王清聆一手拿起一个,仔细地看着:“太漂亮了!老伯手真巧!”

    老者笑着说:“这可是老汉谋生的手艺,不巧可不行,我选的都是上好的泥,捶打、捏制、晾晒、扎孔、上底色、点化、上光都是我一个人亲自做的,姑娘多挑几个!”

    “好嘞!”王清聆不在乎钱,自然挑了好些个,只留一个在手里拿着玩,其余的交给了张南周,张南周苦笑着拿上,其实心里在想还不如买几个烧饼实惠。

    下午时间过半,已不能再往前走了,二人只好沿原路返回。回去时才注意到有很多摊子在卖泥泥狗,不过样貌款式都不如刚刚买到的那些。

    走出伏羲陵到城内,青砖上哒哒的脚步声和王清聆的笑声让张南周有些突如其来的心静,就像在考城读书时和小时在家那样,平静而满足。

    不知何时,张南周突然发现他们前方有一个老人在慢悠悠地走着,手里同样拿着一只泥泥狗。

    突然,从旁边巷子里跑出来几个四五岁的小孩,拦住了老人,一起唱着歌谣:“老斋公,慢慢走,给把泥泥狗,您老活到九十九。”

    而老人并未说什么,将手中的泥泥狗放到地上,然后从孩子们让开的缺口处,快走两步离开。

    张南周心中有些诧异和愤怒,大白天竟发生这种拦路抢劫的事,且是孩童抢劫老人。正要开口质问时,却听见王清聆的斥责声:“喂,小孩,为什么抢人东西?快还回去!”

    前方老人闻言后扭回身。

    小孩们也看了过来,发现二人手中也有泥泥狗时,竟跑过来拦住二人,又唱起了歌谣:“小相公,等等走,给把泥泥狗,娶个漂亮的小妞妞。”

    “你们...”王清聆被歌谣的内容羞的脸颊微红,一时说不出话,而张南周面对这些比他还要小的弟弟妹妹,也不知怎么处理,总不能直接从他们手中夺过来。

    前面的老者看到不知所措的二人,笑着提醒:“把泥泥狗放到地上,跑到我这来!”

    二人听后更加疑惑,小孩们还在对着他们唱,老人不再说话,微笑着点头示意。

    总不能这样僵着,张南周告诉王清聆说,先放下,问问什么情况,于是二人放下手中的泥泥狗,跑到老人身边。

    扭头却见孩子们正在捡拾地上的泥泥狗,随后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