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月映江东 » 第一百三十三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时间武英殿上鸦雀无声,祝相的态度震惊了所有人。倒是将他视为毕生死敌的柳澄面色平静,好像祝尤此时的说法早已跟他商量过了似的。只不过祝尤这样轻如鸿毛的附和祁昭庆的说法,还是让他有些始料未及。他虽早料到一向怀柔的祝尤最终会答应他们这个折中的办法,但必然要费上一番口舌。祝尤虽然擅长和稀泥,但这次的屯田是他的门生主持,而且许淮更是他一手扶植提拔而起的,脚跟还没站稳,稍有差池就会陨落。柳澄没想到他会答应的如此痛快,几乎不费他们吹灰之力。

    蜀帝虽然同样惊讶,但到底是跟祝尤朝夕相处了数十年,对他的任何手段机变都已经习以为常。“祝相以为何人能当此重任?”皇帝这样说就是对祝相的建议认可了大半,大臣们识相的闭口不言,只有沈四航还跃跃欲试的想要再争辩,被身边的许淮暗暗拉住制止了。

    祝相的声音不急不缓,透着一副淡定自若的态度,“工部许大人主理屯田改革一事,此次惠州之行他自然是不二人选。但臣等毕竟是臣下,恐怕还需一位宗室亲贵一同前往才更能使南地氏族信服,更显得朝廷待氏族们亲厚。”

    柳相暗赞漂亮,祝相十几年中庸守城。因为贇王的得宠,满朝文武皆以为祝相被柳相压制的不得翻身。一度柳相也曾自以为是,可经过屯田一事他才真正意识到,祝尤在朝堂上的影响不但丝毫未减,反而一见时机便立刻反身直上,他和贇王在此事上倒落了下乘。

    这时太子走出来朗声道:“父皇,祝相说的有理。为示皇家亲重,儿臣愿与许大人一同前往惠州平定民团之乱。”

    太子已然出手,柳澄不愿己方再落下风,他心念一动,对贇王始终不肯死心。趁着太子对蜀帝表忠心请愿,侧头向贇王丢眼色示意他也该向蜀帝请下惠州。可不管柳澄如何费力暗示,祁昭庆只是目视前方不动如山。

    太子说完,蜀帝沉吟不语。户部尚书陈大人出位说道:“启奏皇上,此去惠州,路途遥远,民团之乱只凭惠州知府一面之词,究竟情况如何,山高水远细节如何尚未可知。太子乃国之储君,如此贸贸然前去实在太过危险,于朝堂无益,臣以为万万不可。”

    陈靖此言一出,朝中几位大臣纷纷响应随和。太子转身对阶下重臣说:“本王当年随西伯侯平定回纥之乱,路途难道不比惠州遥远?情境难道不比如今险恶?难道惠州的小小民团之乱竟比回纥的八万响马还难应付吗?”他转身对蜀帝抱拳拱手道:“父皇,儿臣此去惠州只为安抚,绝不会妄掀事端。但如若冯氏一意孤行,儿臣掌兵多年,调用徽州营也更加便利,定能将民团之乱平定。”

    吏部尚书周柞栎说道:“皇上,惠州冯氏只是一时为眼前利益所迷惑,希望朝廷多加抚恤,本心里对皇上绝没有不臣之心。而且如今南地氏族都在观望惠州的事态发展,太子爷还是存了出兵平乱之心,臣担心太子被冯氏激怒会莽撞行动,恐会将此事陷入两难。”

    太子语带怒气,冷笑道:“周大人此言是怀疑本王的能力?本王十年疆场磨炼,难道还会被一介商贾刁民蒙蔽挑衅?”

    太子嘲笑冯源道为商贾刁民,顿时戳到了南臣们的痛处。他们虽是士大夫出身,但却以田地祖产发迹,其中还有不少做纺织手工作坊生意。士大夫的清高心性使他们为此不耻,但却舍不得放弃厚利,只是刻意回避不愿旁人提及。如今太子在朝堂上公然提起,南臣们大为不满。柳澄立刻出位对着蜀帝哭诉道:“皇上,我南地诸臣为朝廷鞠躬尽瘁绝无二心。我们虽是靠田地祖产发迹,但丝毫未堕士大夫名誉,太子如此诋毁臣等,臣等冤枉!”

    太子话一出口也觉得有些莽撞,但近日眼看南臣嚣张,心中怒火实在难以压抑,周柞栎言语一激便出口成祸了。太子虽然知道鲁莽,但毕竟身份在那儿摆着,不可能开口向一众南臣道歉。柳澄说完,南臣们齐齐跪倒,高呼冤枉,竟是要逼迫太子低头认错才肯罢休。

    殿上顿时尴尬,龙椅上的蜀帝面沉如水,听南臣们三呼“冤枉”后,才微微抬起修长的龙目,锐利的眼神扫过诸臣,最后停在柳澄身上,“柳相,太子不过是心直口快,并无特指。南地的手工业是朝廷经济的柱石,不都是南地氏族在支持吗?怎么太子说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