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月映江东 » 第一百七十九章

第一百七十九章

    祁昭逸一行到镇公所时,冯慧礼和四位族叔已经到了,可偌大个正堂,便只有他们五人。冯慧礼给祁昭逸行礼,“王爷,草民已经通知了族民,只是......他们大概惧怕源道,不知会不会来。”祁昭逸笑道:“眼下时辰还早,先生不必着急,咱们等等看。”

    冯源道的书房里,民团的把头进来回报:“福王已经到了镇公所,门口被他的亲兵守着,只有百十来人,并没见徽州营的人。除了冯慧礼和四位老族叔,还没有其他镇民过去,陈家那边也没有动静。”

    冯源道抬抬手,把头自觉的退出了书房。冯源道抬头看向后墙上祖父手书的“如履如临”四个大字,觉到一种极大的讽刺。他一步步小心谨慎的走到现在,妻子儿子的性命却握在别人的手中,“如履如临”?他要如何如履如临?冯源道不由自主的苦笑起来,声音越来越大,不经意间,泪水已经滑过面庞,跌落在黄花梨的桌面上。

    陈羽悄无声息的走进书房,冯源道发觉时,他已经到了身后。冯源道背着他抹去脸上的湿意,陈羽说:“钦差已经到了镇公所,老爷也该移步过去了。”

    冯源道仍是背对着他,冷笑道:“镇民们无人过去就是了,我去做什么?难道让我再演一出围攻镇公所的戏码?祁昭逸可不是李远民,人家好声好气的与我们谈判,难道要我们主动挑起干戈?”冯源道说到兴起,转回身肆意笑道:“就算我什么都不顾,听你们的去捉祁昭逸。你觉得就凭我这五千民团,就能奈何得了他?你忘了你是怎么到街上去给你的人收尸的了?”

    冯源道的奚落让陈羽想起昨日去给韩羽收尸时的屈辱和胆寒,陈羽是行家,从几人的死状和伤口看,就知道六人是死于一人之手,而且出手极快。陈羽是有防备冷月不会中凤尾花的毒,却以为韩羽六个就足矣将她杀死,再不济也能逼得她舍下祁昭逸。可没想到,他们六个加起来竟还是没费人家半盏茶的功夫。

    陈羽是老江湖了,能屈能伸,这点小委屈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老爷既然知道咱们与朝廷已经撕破了脸,就该为主人把事做尽,再维护眼前的平静也没有意义。老爷这般顾忌与朝廷的关系,难道就不顾夫人和少爷的性命了吗?”

    镇公所的门大开着,连续阴沉了几天的天空今天终于放了晴。阳光照进镇公所的场院,那里空空荡荡的,仍旧没有一个镇民到来。许淮已经喝掉了第三碗茶,还要再添。李远民看着他,仍对自己当日被困在这里的那三天三夜心有余悸,好心劝他道:“大人少喝一杯吧,镇公所里没有茅厕。”李远民心里有什么便说什么,众人想到福王妃还在这里,又是尴尬又是好笑。许淮嗔怪的瞪他一眼,心里烦躁,也顾不得福王殿下还在这里,忍不住在房间里胡乱走了起来。

    这时大家心里都是不好受的,许淮走了一会儿,李远民又忍不住了,“许大人,你别走来走去的,走的我头都晕了。”许淮心里本来就烦,连续两次被李远民数落,心里有股邪火就要发出来,“我活动活动,王爷都没说话,几时轮到你在这里聒噪。”

    李远民说:“王爷的头也晕了,我替王爷说话!”

    “你是被冯源道吓破了胆,连动都不敢动一下。”

    “我几时没动了?我这是沉稳。”

    “我倒要看你能沉稳到几时?”

    ......

    两人不知不觉竟像小孩儿般拌起嘴来,祁昭逸哭笑不得,也不去制止,觉得他们这样倒能缓和一下气氛。方毅和冯家几位却不能看着他们这样闹腾,纷纷好言相劝。正闹腾的厉害,在房子里无聊闲晃的冷月听见大门外有人在交谈。她循声望去,见是几个庄户打扮的男子正在和守在门口的林老勇的手下说话。几个年轻人扶着为首的一位老人,他穿着干净的粗布衣衫,须眉皆白,手里拄着一根青竹杖,一个看着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扶着他,正在和守卫说着什么。冷月看他们的穿衣打扮,不像是他们正在等的惠州各族乡绅。

    冷月走过去,她外出时习惯穿男装,虽然明眼人一看便知她是女子,但守卫们也不会称她为王妃,毕竟对着一个男子称呼女子的尊称还是有些古怪。

    两名护卫看见冷月,拱手弯腰行礼,不等冷月开口问,便主动解释道:“公子,这几位都是惠州的佃户乡民,想要进公所里听许大人讲解屯田改制。只是......只是他们并不是氏族,所以属下不敢擅自放他们进去。”

    那老人上下打量了冷月一遍,觉得她仿佛是能说的上话的人。偏那护卫也不介绍,老人不知该如何称呼。想了想,颤颤巍巍的就要下跪行礼。冷月忙扶住了,“老伯不必多礼。”

    老人在儿子和护卫的搀扶下直起身,对冷月拱手道:“草民不知该如何称呼贵人,还请贵人不要怪罪。”冷月笑着说:“老伯太客气了,我不是什么贵人。王爷和许大人正在里头迎候各位,大家快请进。”

    老人本以为这个神仙人物就是传说中的那位福王了,可离近了看却发觉她是个女子,所以才不敢冒昧称呼她为公子。他们都是惠州的佃户,受了惠州氏族很多年的压榨。这些年氏族们跟风改做小生意,将大片的田地拿来养蚕种桑。桑田减产,佃户们连租子都交不上,偏还不许他们改种粮食。能像秦老伯那样置下自家田地的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佃户还是要靠着给氏族们种田谋生,日子就过的越来越艰难。听说朝廷要改屯田,便都想过来看看,也许朝廷会比氏族们更公道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