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月映江东 » 第一百九十二章

第一百九十二章

    祁昭远当先开路,昭庆和昭逸两个落后半个马位,伴在太子身边,左、右二相跟在他们后面。祝尤看着眼前光景,突然发现,蜀帝的三个儿子这样走在一起,竟是从未有过的场面。

    祁昭庆坐在马上,随着马儿颠动,舒服的摇头晃脑。“三弟此去惠州立下大功,想必稍后父皇就会有封赏。三弟飞黄腾达之时,可也别忘了二哥啊!”

    好好的两句话说的阴阳怪气,祁昭逸笑道:“二哥说笑了,咱们都是给父皇办差,本就是分内事,哪敢邀功请赏!”祁昭庆起先还对祁昭逸变聪明一事存了些侥幸,只道是他身边那个妖女厉害,外头的人不清楚,才将功劳安在他头上。可如今见他头前与太子见面,方才又与自己对话,都是不卑不亢,滴水不漏。祁昭庆暗暗咬牙,此子难道真要比太子还难对付?

    一直沉默不语的太子这时说道:“建功立业是男儿出路,二弟有本事,将来为朝廷效力的机会还多得是,何苦看三弟眼热。”祁昭庆嘴上赶忙称是,心里却怨愤。祁昭远摆出一副为君之态,眼见是把他当臣子了。

    兄弟三个各怀心事的朝皇城里去,眼看快要到外城门,蜀帝身边的余福守在城门口,笑容满面道:“奴才给三位爷请安,三位爷请下马听旨。”

    众人忙下马跪地,余福道:“传皇上口谕,福王平乱有功,一路辛苦。今日不必进宫述职,早些回府休息。明日早朝回禀,不得延误。太子携众位臣工替朕迎接福王,多有劳顿,今日休沐一日,明日琉璃苑设宴,君臣共饮一杯。”

    “臣等遵旨。”

    众人领旨谢恩,各自回府,祁昭逸带着冷月回王府安顿。一宿无话,第二日天交四更,祁昭逸早早起身。冷月醒时,见他一身紫金蟒袍,玉冠高束,剑眉锋利,格外的丰神俊朗。“从今日起,你就是大蜀名正言顺的福王了。”

    祁昭逸回头看她,只见她慵懒的躺在床上,一双眼睛因为刚睡醒好似还没睁开,含着些水汽,显得温润柔和。祁昭逸不似往日调笑,正色道:“理当如此。”

    冷月问:“昨日你对太子是虚以委蛇,还是真的对他下不去手?”

    祁昭逸说:“如果没有大哥,就不会有我和母后的今日。我们母子都是因为大哥的庇护,才得以在这蜀宫中保全。我也想过要做个贤王,安心辅佐大哥。可母后为我辛苦半生,我实在不忍她再屈居人下。况且,如今我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大哥能容得下我。”

    冷月点点头,“看昨日那情形,那位太子爷并不是个有肚量的。就算你想做贤王,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祁昭逸坐到床边,温柔的帮她捋了捋散在鬓边的头发。冷月敏感的躲过,祁昭逸一怔,旋即笑道:“咱们眼下还有数个关口难过,不忙想那些远事。我先去上朝了,你稍后进宫请安要多加小心。”

    冷月笑道:“你放心,皇祖母比父皇都精明,她早知我不是谢嫣。至于是不是长短剑,想来对她也不十分重要。你放心应对朝堂上的事,我在母后宫里等你。”

    祁昭逸点点头,起身往外走,突然在门口顿住脚,轻轻问道:“这次送谢嫣来的,是燕云吧?”冷月倏地坐直身子,还未回答,他已经撩开棉帘出门去了。

    因为风耳那些话,这些日子,冷月一直跟祁昭逸保持距离,不似以前那般不把男女大防放在心上。祁昭逸是个心思细密的人,她的这些变化自然逃不过他的眼睛。只是他竟能直接想到燕云身上,着实让冷月意外。风耳那个混混一直没有消息回来,冷月琢磨着进宫请安回来要传宋奇志进来问话,探一探谢家的口风。

    跟祁昭逸闹了这一出,冷月再也睡不着,起身让秀儿梳妆,赶着去到宫里给太后和皇后请安。吃过了早饭,一路乘车换轿,刚踏入慈仁宫的宫门,就听见祁昭敏尖细的声音。“皇祖母您还没见老三呢,说话行礼,竟是比老二还周全,哪里是先天不足的痴儿?分明是聪明绝顶的奇才!”

    冷月眉目不动,跨过宫门,请执事的太监进去通传,她则垂首恭敬等在门口。

    半月前,蜀帝解了祁昭敏的禁足,但也只许她到太后和莲妃处请安,不许她在京城里乱逛。虽则如此,祁昭敏还是成了第二批知道祁昭逸变化的人。一得知消息,她便想进宫到太后处说道。无奈冬日宫门下钥的早,她苦忍了一宿,今日一早,她便赶着到太后宫中请安。请安见礼后,寒暄了几句,便直入正题,在太后面前搬弄是非。

    太后听她说完,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慈祥笑道:“皇帝疼惜老三,免了他昨日进宫请安。今天一大早又传他去上早朝,哀家惦记了他三四个月,至今也没捞着见他。哀家早就劝皇后要多放老三出去转转,别总放不开手。你看,这出去一圈儿就变聪明了,就该早早的放出去。”

    祁昭敏一听,太后竟是想就这么糊弄过去。她从小被蜀帝和莲妃宠坏了,也不顾忌祖母话里的意思,紧跟着说:“皇祖母太宽宥了,老三这摆明了是哄骗咱们,这一骗还就是二十年。若真往大了说,那可就是欺君大罪!”

    太后把茶碗重重墩在几上,正色道:“昭敏公主造次了,你难道不知后宫干政也是大罪?!”

    祁昭敏心里一惊,赶忙起身跪倒,“孙儿知罪!”

    这时,执事太监进来传话,“禀太后,福王妃在外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