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三章 劝谏武侯莫杀生 奈何深陷囹圄中

第三章 劝谏武侯莫杀生 奈何深陷囹圄中

    话说吴晨在回来的路上,听闻关羽要来到荥阳关的事情,心中不免一番激动,可是一想到关羽到来之后将会发生的事情,吴晨又是一番苦恼,毕竟未知的事情实在太多,吴晨非常不喜欢这种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感觉,因此主动在王植面前献计擒获关羽,经过吴晨的一番努力,王植也同意了吴晨的建议。

    关羽到来前的几天,吴晨一直都在忙碌着,一面将自己做的准备工作定时上报到王植处,增加王植对自己的信任;一面推演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为的就是减少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终于熬到了关羽出现的日子。这日,自王植以下的所有人都非常紧张,毕竟这关系到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死。而吴晨自然是所有人中最紧张的一个,当然这份紧张中也充斥着激动,能够出现在这样的时代,又能够见到如此的英雄人物,吴晨不激动是不可能的。

    为了迎接关羽的到来,王植早早的安排手下人出关迎接,同时反复叮嘱手下的人不要曝露了这一次的计划。吴晨自然在这个行列中,翘首以待关公的出现。前方探马不时将关羽的行踪回报到王植处,吴晨的心也随着越跳越快,甚至有些快要失控了。

    终于,在视线可及的范围内出现了一队人马,人数并不多,为首之人正是吴晨心心念念的关羽关云长。关公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长髯随风飘舞,尽管距离很远,吴晨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睥睨天下的气势。随着距离的不断拉进,吴晨对关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略显破旧的战袍并不能掩盖关公自身的气质,令人望之生畏。

    王植见关羽到来,赶紧带着吴晨等人前往迎接,为了表示诚意,王植甚至是徒步小跑,直到关羽近前才堪堪停下,连连鞠躬。尽管王植的态度足够谦卑,但关羽并未下马,依旧保持着警戒,向王植问道:“我自许昌而来,得知我兄长如今在河北,此去之前经过东岭、洛阳、汜水等地,守卫的将领均未许我放行,无奈之下只能杀之。今天我到了这荥阳关,不知阁下是否予我通关。”一边说着,关羽那半眯着的丹凤眼徐徐睁开,众人瞬间觉得身体一凉。

    真不愧为三国猛将,仅仅是这种杀气就已经让众人不敢直视,如果不是事前有所准备,说不定会有人当场被吓得腿软倒地。可即便如此,关羽那声音并不大的短短几句,依旧像洪雷般炸响在众人耳边。吴晨自然也不敢此刻抬头仰观关公之雄伟。

    王植见关羽气势如虹,赶紧解释了一番,先是表达他本人对于关羽的崇敬之意,然后强调他对关羽并没有任何恶意,也无意为难关羽,只是关羽一行人旅途劳顿,希望为关羽等人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并借此机会瞻仰一下关公的风采。说完自然有王植的手下将金银、绸缎等物送上前来。

    关羽听得王植并无恶意,也收敛了那逼人的气势,拒绝了王植所送的金银礼物。王植见关羽并未有下马的意思,赶紧又补充了不少的言语,因为如果不能说服关羽在此休息,他的计划就不能实施,而那时他真的不知道该不该放关羽通行。

    关公见王植的言辞谦卑,态度也十分诚恳,才驱马向后询问了一下两位嫂嫂的意见,毕竟关羽这一行人的确是有些疲惫,对于关羽这种战场上厮杀的人来说,或许还不算个事,但马车内的两位嫂嫂却是身娇体弱,关羽自然是要仔细照顾的。而就是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吴晨趁着车帘掀开的瞬间,瞄了一眼车内的人,而仅仅就是这转瞬的机会,让吴晨的心脏停跳了几秒钟。尽管他并不确定看到的人到底是糜夫人还是甘夫人,但所见之人的确是个美女。当然,吴晨也不敢过于放肆。

    关公在征得两位嫂嫂的同意之后,再次驱马来到王植面前,表示了谢意。王植听完,脸部的紧张终于舒缓了一些,于是赶紧命令身边的人,引领着关羽等人前往提前安排好的休息住所。关羽等人到了住所安顿之后,王植自然不免要安排宴请之事,而关羽也并未拒绝,但依旧保持着最基本的警惕,席间之事不再一一描述。王植见宴席间不能劝进,只能采取第二种方案。

    至夜,吴晨按计划带着混合了蒙汗药的酒来到关羽暂歇的住所,向门口的守卫表明了身份之后,来到了关羽的住处。而此刻关公正在秉烛夜读,一切都如计划的一样。吴晨静静地在外观察了一会儿,不禁感叹关羽乃真英雄,怪不得胡班在看到关羽的样子之后,选择将计划告知。吴晨带着酒慢慢地走到屋门前,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之后,通报了姓名,在得到关羽的允许之后进入到了房间之中。

    关羽见来人并不熟悉,所以简单的询问了几句,确定了吴晨就是胡班之后,关羽也是颇感意外,随后将随身携带的胡华让自己转交的家书取出,递到吴晨的手中。吴晨见到家书的那一刻,心中的压力也骤减,因为有了这份家书,自己可以顺势帮助关羽脱离眼前的困境,同时关羽对自己的怀疑也就不那么强烈了。吴晨缓缓打开家书,仔细的阅读起来。而关公见吴晨在看家书,自己也不急,坐下继续看桌上的书籍。

    吴晨虽然看起来像是认真的看家书,其实他不过是装装样子,一方面是吴晨对于胡华这个人并没有什么概念,一封家书而已,也不会让他有太多的感触。而他之所以这样做,为的就是取得关羽信任的同时,考虑一下如何将事情的始末都告诉关羽,同时还要尽量的避免关公动怒,虽然吴晨并不是什么大善人,但是如果能够兵不血刃的解决问题,他自然是乐意的。

    思考完之后,吴晨主动开口,先是表达了对关公的感激之情,然后再次让关羽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对他的崇拜,关羽对于胡班的疑心降低了很多,知道吴晨是受命给他送酒来的,就准备喝点酒解渴,吴晨乘此机会,将酒中掺有蒙汗药以及王植准备设计陷害关羽的事情和盘托出。关公听完吴晨的话自然是怒发冲冠,“这贼人居然有这样的阴谋!”起身提刀就准备将王植杀之而后快。

    吴晨见状赶紧上前拦住准备出门的关羽,劝解道:“将军且慢,请问将军此行何为?是寻兄还是惹祸?若此行仅将军单枪匹马,凭借着将军的实力未尝不可杀个痛快。可此时将军护卫嫂夫人的任务重大,岂不应以二位嫂嫂的安全为重?若此去杀得王植,便算了。若未杀此贼,岂不是徒增困扰?且曹将军待将军不薄,之前将军杀掉数位曹军将领已经有些过分了,这种事情并非君子所为......”

    吴晨一连串的问题,让关羽紧握刀柄的手渐渐松开了。关羽本就不是鲁莽之人,此刻听得吴晨的一番劝告,愤怒之情也削减了几分。静静思考,觉得吴晨的分析的确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斩杀王植的念头。

    “今且放他一条生路,我只想安全通关。如果王植还有其他心思的话,定斩不饶。”关羽说道。

    吴晨见关羽松了口,于是接着说了一番,自然是关于如何出关,如何离开的安排,当然吴晨也补充道,若王植不肯,则任由关羽发落。吴晨已经努力为王植等人争取到了活命的机会,如果王植自己不懂得进退,那也就休怪自己了。

    一切计划妥当,关羽亲自去后院请人唤醒两位兄嫂,之后将王植所设之计、应对之法等一一告知,两位嫂嫂自然应允。然后收拾人马按照吴晨所安排的路线,出了荥阳关。至于吴晨的事情,关羽知道吴晨有所安排,倒也未曾担心。

    再说王植,听说吴晨将关羽一行人悉数放走,才后悔自己所托非人,欲召集人马追关羽而去。可没想到的是,吴晨却直接出现在他面前,王植见吴晨如此大胆,便令手下将吴晨给绑了。

    “听我一言,再绑不迟。”吴晨从容地说道。于是吴晨将之前和关羽说的话,转变了一些角色位置之后讲给王植听,吴晨相信,王植并不傻,自己如此待他已是不易。

    谁知王植并非心胸宽阔之人,“将此贼拿下,等我活捉关羽之后再一并处置!”说完再次喝令手下将吴晨捆绑送监。虽然吴晨轻功了得,但他实在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几乎没有挣扎就被捆了起来。然后王植点兵备马,追着关羽的方向去了。

    这样的结果的确出乎吴晨所料,如果不是吴晨还受父亲的庇佑,可能会被王植直接给砍了。在监狱内,吴晨苦思不得其解,为何自己帮助王植留了一条性命,而对方不仅不知道感恩,反将自己收押起来。

    多次的思考之后,终于让他摸到了其中关键,正是因为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忠义,而他说服王植的说辞仅仅以生死论之。对于这个时代的古人而言,忠诚可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之一,王植作为曹操的部下,不忠于曹操实为大忌,因此王植才会完全听不进自己的劝解。要知道舍生取义对于古人来说,也是一种值得尊敬的品德。

    想明白其中关键之后,其他的事情也就没那么难理解了。此刻吴晨实在有些后悔,尽管来到这个世界一月有余,但吴晨的思维方式还是停留在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国家安定、统一,很多人对于忠诚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而生死才是最大的事情。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差异,才让吴晨有此一败。可此时后悔已经无法改变结果了,吴晨只能感叹自己还是太过自信了一些,考虑的并不周全,如果当时跟着关羽一起离开,或许自己也不会有如此遭遇,虽然无法救得王植的性命,但是保存自己还是没问题的。而此情此景,吴晨也只是待宰的羔羊。

    “唉!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想到自己的结局,吴晨不仅感叹道。

    若知吴晨生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