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十九章 忠君爱民恸敌将 时不我待抢先机

第十九章 忠君爱民恸敌将 时不我待抢先机

    话说吴晨为了对付东吴太史慈,可以说是机关算尽,而自己也身负重任,原本意味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但是太史慈的突然到来,让吴晨之前的准备出现了危机,为了应付此时的危机,吴晨不得不冒险提前来到太史慈的军营之中,可是太史慈看到吴晨这样的小儿都能够被认命为使者,心中自然轻蔑不已,于是出言讽刺。

    听完太史慈的话,周围的吴军将领们也都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将军神威盖世,我主刘表早已知晓,前日多次交手亦证实我主所言非虚,特今日令我前来,犒赏将军等人,希望将军大人不记小人过。”吴晨跟着赔笑说道,脸上的谄媚之情即使自己看到都会觉得恶心。

    “大胆狂徒,敢戏弄本将军,给我拉出去斩了!”太史慈自然看到了吴晨丑恶的嘴脸,再加上这口中妄言,自然不愿相信,于是喝令左右要把吴晨直接砍了,再取长沙不迟。

    吴晨任务还没有来得及完成,此行的目的还没有表明怎么甘心赴死。“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长沙不易得啊!”吴晨大呼道。他见太史慈喝令手下将自己砍了,心中不免有些尴尬,常言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而今天自己第一次当这使臣之职就有如此经历,实在够倒霉的。若真是就此了结生命,那还真的是自作自受了。

    “等等!”太史慈见吴晨言语凄凉,似是还有话未讲明,于是让手下稍晚动手。“你可是为长沙而来?”

    吴晨见太史慈并没直接要砍了自己,便知道机会来了,于是自报家门之后,一点点的将自己此行的目的说了出来。首先,吴晨明确说明了双方的立场,刘磐本就是刘表宗亲,而黄忠亦是当时英雄,受命于荆州之主刘表镇守长沙,于是才屡次侵犯东吴境内。然而当太史慈到来之后,双方数次交手中,长沙军未得半点先机,反倒是让数次被吴军压制,刘磐和黄忠深知太史慈的厉害,不敢再像之前一样放肆。如今太史慈再次领兵入境,长沙军民皆心惊胆战,但长沙军世受刘表之恩,断无开城投降的道理,但是刘表自来以保境安民为核心思想,而刘磐与黄忠亦是深爱长沙人民,因此才出此下策,特来与将军请战。

    太史慈见吴晨一番话语有理有据,心中倒是散去了杀掉吴晨的想法。而刘磐、黄忠等人忠君爱民的品质也得到了太史慈的认可,至于吴晨所说的请战,倒是让太史慈有些不解。若是真心想要战斗,应该披甲上马,战场厮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此乃英雄所为,而不是像此时吴晨一样,带着一堆的物资来到敌军营地。太史慈军队本就是长途跋涉,再加上两千人马的急行军,后勤补给的确存在隐患,而长沙军不仅没有抓住这个隐患,反倒是给太史慈军队送来给养物资,和开城投敌有何区别呢?

    对于太史慈和吴军将领的疑惑,吴晨自然是要一一解答的。

    “刘磐、黄忠本英雄人物,事刘表于荆州,奈何与将军分属荆州、东吴两地,唏嘘不已。昔日厮杀战场之上,虽屡战却未得寸功,一则将军之神武,二则我军力有不及,然对将军心驰神往,敬畏天人,恨不能与之相交。今将军率德胜之师复入我长沙之地,肝胆欲裂。悉知天命难违,奈何上乘主命,下载黎民,不可负亦不可弃,此乃大丈夫之所为。然大丈夫立于尘世,有所为,亦有所不为,将军新到,车马疲惫,若此时来犯,乃趁人之危也,非君子之所为,亦为我军所不齿。故送粮草、酒水供将军所用,三日之后战场厮杀,不论生死,各安天命,实上不负我主隆恩,下不负百姓所望。若侥幸得胜,两军便各自回寨,他日再议。若不敌,怯望将军入长沙军之日,莫要牵连百姓,而善待之。”吴晨悲壮地说完这些话时,眼睛中却饱含泪水。

    真是:

    口舌之利胜雄兵,保境利民说子今。不问他日生或死,但求无愧忠军心。

    太史慈听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吴晨所说的话他很理解,更是为之感动,虽然自己与长沙军因为立场的问题,早晚要分出胜负,但是有的东西却是超越胜负的。太史慈本就出身低微,更是深知黎民百姓的疾苦,当知道长沙军如此对待百姓,刘磐、黄忠又是如此忠义之人,心中不免有些感伤。

    “先生之言,痛彻心扉!”太史慈走到吴晨的身前,“就此替我谢过刘磐、黄忠两位将军,我今日在此立誓,定保长沙子民周全。”说完安排手下的人准备宴席,要与吴晨把酒畅饮。

    周围的吴军将领,见太史慈如此轻易地就相信了吴晨的话,心中颇有些微辞,因为“无事献殷勤者,非奸即盗也”。众人知道吴晨的话有道理,但此时乃两军交锋,计谋频出,不可不防。但是众人也知道太史慈的性格,实在不敢当面顶撞,况且距离双方约定交战的时间还有三日,明日再议尚且不迟。

    吴晨安排随行的人,将自己带来的好酒送来,与吴军将领一起痛饮,而太史慈虽然颇为感动,但也是小心谨慎之人,害怕长沙军趁夜前来偷袭,因此并未安排大宴全军,反倒是提前做了防备,若今夜长沙军真的来偷袭吴军营寨,势必会损兵折将。

    次日,太史慈得知,长沙军并未有任何行动,而城中百姓亦如往常一般,心中对于吴晨所说的话更相信了几分,再加上初次相见时就对吴晨抱有愧意,因此再留吴晨一日,宴席喝酒之事自然不必多言。吴晨在吴军中盘亘两日之后,说起双方的约定,便请示太史慈。太史慈知道两军终将战于沙场之上,也不再挽留,送出军营之后还目送吴晨等人离开。

    事已至此,吴晨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实施完毕,接下来就要看其他人的表演了。此时的他心中依然不能安宁,毕竟两支提前出发的队伍是否能够准时达到,已经不是自己能够掌握的了。若是哪边出了纰漏,这一次的计划都将受到牵连,而那时两支提前离开的部队,都将遭受灭顶之灾。当然,其间危险吴晨早在计划实施之前就已经告知,长沙军各个领命的将领也是知晓的,吴晨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到了第三日,刘磐为了装作要和太史慈厮杀的样子,一面于军营中点兵,一面派出多路斥候打探消息,只是未曾见到吴军有任何异常,心中也是颇为忐忑。而黄忠并不在长沙城中的消息也被吴晨放出,当太史慈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一惊,开始考虑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思前想后,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不免焦躁不安。可距离双方约定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太史慈已经顾不了太多,只能点齐兵马,并令手下引五百兵士以作后援,防备长沙军有诈。

    只是让太史慈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已经做好准备,就要离营之时,关于黄忠的消息传到了他的面前。

    “胡班小儿,欺我太甚!以兵马之用误我战机!”太史慈看到探马的回报之后怒喊道。“传令后军驰援建昌,其他人等随我杀入长沙,擒那吴晨小儿,以示军威!”说完就准备拍马冲锋,却被身边的将士拦住。

    “我军仅两千之数,而长沙兵多城坚,短日之内无破城之机,而黄忠长驱直入,粮草不多,此乃围魏救赵之计,不若就此撤军,与后军包围黄忠,擒来杀之,震慑长沙宵小之徒,亦可卸将军之恨。”吴军将领说道。

    本欲杀向长沙的太史慈听闻此话,稍稍平息了心中之恨,仔细思虑之后,觉得此事可行,于是安排手下军士,即刻启程包围黄忠的部队,而太史慈则留在后面断后,以防长沙军追杀。

    安排已定,吴军便行动了起来。而吴军的行动不久传入长沙军营中,吴晨知道黄忠那边的事情已经搞定了,想来另一支伏兵也已经到位,就此开始准备对太史慈的追击战。

    先说太史慈一边喝令军士急行,一边防范着身后的追兵,见长沙方向并没有什么动作,便催马加速前行。而刘磐得知太史慈加速前行,便开始领兵出战,而吴晨此次建议刘磐尽遣骑兵,为的就是能够跟上太史慈的队伍,他知道黄忠仅仅带了一千的兵马,如果能够隐藏好,或许能够抵挡太史慈一阵,若是还没有准备完全,肯定要吃亏,毕竟黄忠那边是如何暴露的,他此时也不能知晓,因此才有了这样的安排。

    而话说黄忠这边,的确是按照吴晨之前的计划行军,未曾暴露,但进入到建昌范围之后,再想隐藏已经没有那么容易了,于是黄忠将计就计安排五百军士提前隐藏,而他则带着剩余五百军士继续前行,吸引吴军注意力。他的做法算是稳妥的,毕竟身在建昌,很多事情都不在掌握,需要多做些准备才行,这也是吴晨在黄忠离开之后特意嘱咐的事情,让黄忠量力而行。也正是黄忠提前的准备,才让他能够在危险中得以保存实力。

    话说太史慈的部队纪律严明,动作迅速,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后面的三千士兵在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改变方向,快速的靠近黄忠的部队,而黄忠的部队在探知消息之后,便开始逐渐后撤,希望能够赶得及达到埋伏地点。双方就这样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因为时间对于双方来说,都很重要,如果太史慈的部队提前到达,那么黄忠所率兵士,很可能全军覆没。而黄忠、刘磐的部队如果能够把握时间,那么就可以将太史慈率领的两千人马围在包围圈中。

    欲知吴军与长沙军战果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