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二十三章 刘皇叔驻长沙守新野 太史慈说吴晨反遭讽

第二十三章 刘皇叔驻长沙守新野 太史慈说吴晨反遭讽

    话说吴晨来到了新野城,见到了刘、关、张三人,受到了极高的礼遇,但是刘备因为与吴晨关系并不熟悉的原因,并未将心中的真实想法告知吴晨,而吴晨一语戳中刘备心事,让刘皇叔几番情绪激动,而吴晨本就是来到这里帮助刘皇叔解决眼前困境的,自然不会再有隐瞒,便与刘备一起进行了一番计划,而吴晨所提议的计划对于此时的刘备来说,无疑是两全其美的方案,一方面可以远离荆襄核心,降低刘表下属对于刘备的猜疑;另一方面可以借由驻守长沙的机会积蓄力量,为之后匡扶汉室的伟大事业做准备;同时,让刘备最终能够接受吴晨建议的重要原因在于,他并不需要放弃新野这个最近刚刚得到的城池。

    刘备之所以不愿意离开新野,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这里距离许昌并不算远,新野本就是荆襄之地的北面门户,仅仅是一座面积并不算大的新城,刘备到此之后才开始了新一阶段的扩建,而刘表之所以安排刘备驻守新野,也是想要刘备成为刘表的北面屏障。曹操此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河北,刘备一直都想要借此机会进攻许昌,只是因为自己的兵力不足,且刘表又畏惧曹操,只能等待更好的时机。吴晨正是了解刘备的心思,才给他提出如此建议,让刘备能够不放弃新野的情况下,率军进驻长沙。

    新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刘表自然对于此地十分重视,而刘备自从来到荆襄之地后,寸功未力,前往长沙的确是他建立功勋的好机会,同时为了表明刘备愿意辅助刘表的心意,吴晨建议刘备上书刘表,表示愿意留赵云继续驻守新野,以保荆襄北面门口,为刘表分忧,同时自己带着关、张二人前往长沙,对抗东吴,同时提醒刘备要在上书的内容中着重提出曹操的威胁性,以此让刘表继续允许刘备在新野的扩军,同时提供日常所需物资。

    当然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吴晨也给了刘备很好的建议,那就是对抗曹操的办法,吴晨知道此时曹操虽然在官渡取得了关键的胜利,但袁氏一族毕竟占据着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等地,兵多粮足,手下谋士将领更是不计其数,曹操想要彻底覆灭袁氏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更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而这就给了刘备比较充足的准备空间。

    同时吴晨还提到了两个人,而这两个人可以为刘备偷袭许昌提供必要的帮助,而这两个人就是远在西凉的马腾以及身处汉中的张鲁。历史中曹操在剿灭袁氏一族的过程中,寻求了马腾的帮助,而袁氏集团也联系过马腾,只不过最终马腾假意应允袁氏,却选择了帮助曹操,可以说马腾西凉兵的加入,加速了曹操灭亡袁氏的进程。而此时刘备如果能够提前与马腾取得联系,并以“衣带诏”为由劝马腾与自己一起攻击曹操大后方许昌,不仅能够拖缓曹操灭亡袁氏的进度,又能与马腾建立不错的关系,以战养战之余还能发展自己的实力,对于未来的规划是有直接好处的。更为重要的是若是能够与马腾联手,在曹操的后方制造足够的威胁,那么再与袁氏联盟,对曹操形成三面围剿,对于曹操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打击。

    至于汉中的张鲁,吴晨之所以建议刘备联系,也是因为西凉、汉中本就接壤,若是马腾单方面出兵进攻许昌,说不定曹操会利用张鲁来牵制马腾,进而破坏了刘备与马腾的联盟,而刘备本就是汉室宗亲,再加上有天子密授诏书,张鲁自然不敢随便拒绝,即便是不出兵相助,也不敢轻易攻取西凉马腾,毕竟刘备、马腾进攻曹操是名正言顺,而张鲁若是不奉诏还说得过去,若是想要破坏两人的联盟,势必要受到世人唾弃,以张鲁的性格,大概率不会做这种悖逆之事,如此一来马腾就可以放心出兵,征讨曹操了。

    如此这般的安排,刘备自然是欣然接受的,因为吴晨的眼光足够长远,而且目标正是刘备的心腹大患——曹操,这样的规划不仅能够打击曹操集团的气焰,更能够联合一些诸侯对曹氏集团进行直接的打压,对于刘备匡扶汉室的大业也是很有好处的。于是送别吴晨之后刘备便立刻上书刘表,表示自己愿意前往长沙,同时为了帮助刘表分担荆襄北部的压力,留赵云继续驻守新野。而吴晨回到荆州之后,自然也是上下打点,帮助刘备促成此事,最终经过一番努力,刘表也接受了刘备的建议,此事算是确定了下来。其实刘表对于刘备还是认可的,不然也不会在自己身体不行的时候有过让荆襄之地给刘备的事情,只是碍于荆襄大权旁落,很多事情无法左右。而此时通过吴晨的努力维护,庞季在刘表面前的分量相比之前要重了很多,且吴晨渐渐搭上了蒯氏一族这条线,更是让吴晨的谋划有了更好的助力,至于蔡氏一族,吴晨现在还没有办法渗透进去。

    话说一切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刘备带着自己的二弟、三弟前往长沙驻守,而单独留下赵云守护新野,扩充军备、训练新兵,刘备的实力也是与日俱增。刘备三兄弟来到长沙之后,了解了当地的情况,接触了黄忠等人,而刘磐则是被刘表安排回到了荆州,前往文聘处,与文聘一起守护荆襄北面之地,与新野的赵云形成掎角之势。此时长沙之事均有刘备、黄忠负责。一直在长沙等候结果的太史慈也算是第一次见到了皇叔刘备。

    要说这太史慈见刘备的事情,首先得从太史慈被擒之后说起了,吴晨对于太史慈自然是敬佩的,因此在擒住太史慈之后不久,就亲自来到关押太史慈的牢房中与太史慈见了一面,而此时太史慈也知道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正是设计擒住自己的关键人物,自然没有什么好态度,尽管自始至终太史慈都被吴晨的计谋算计,但是他却并不甘心。而吴晨知道太史慈是个骄傲的人,他的表情自然也能看得出来,自己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太史慈或许是因为过于轻敌才会着了吴晨的道。只是他没有想到,吴晨算计的事情比太史慈要多很多。

    从最开始的骄兵之计,再到后面分兵偷袭,设计包围,伏兵阻挡援军,以空城引诱太史慈上当等等,一应计谋吴晨都告诉了太史慈,而太史慈听完吴晨的解释,也算是心服口服了,别说自己在过程中做了调整,来攻取长沙,即便是执行最初歼灭黄忠部队的计划,最终的结果也不会成功,即便自己侥幸脱逃,兵士的损失也不会比现在少。太史慈再一次认识了眼前这个年纪轻轻,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人。

    太史慈已经认清了眼前的形势,再加上此刻身陷囹圄,态度相比之前自然好了一些。而吴晨来到这里也仅仅是和自己谈心聊天,因此太史慈也就放下了身份,和吴晨敞开了谈论这天下英雄。因为自身的缘故,并不是什么样的人都能够入得太史慈的眼,而太史慈之所以投在东吴孙氏账下,也是因为曾经和孙策的惺惺相惜,而孙权又待自己不薄,太史慈自然涌泉相报。只是吴晨倒觉得太史慈不过是“愚忠”,两人几番见面之后,相互说话也算是更直接了。

    “曹操,虽然是汉臣但实际上却是汉室奸贼,今据天子以命天下诸侯,而孙氏一族未曾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却霸占江南之地,而成割据之势,难不成是想篡汉自立?刘表本汉室宗亲,受命镇守荆州,已历十余载,百姓富足,然东吴孙氏仅因往日杀父之仇,便欲取荆襄之地,弃国家、社稷之难于不顾,岂是大丈夫所为?当今天下乃汉室之后,而将军所忠之人并非汉室天子,而是孙氏一族,岂不是有悖常理?”吴晨向着太史慈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让太史慈有些无言以对。

    虽说孙氏有恩于太史慈,但吴晨所说之事也的确是事实,孙氏占据江南之地,恃长江之险,而心有不足,时常想要跨江袭取荆襄之地,虽有杀父之仇为由,但其根本目的却并不是为了剿灭曹操、匡扶汉室,无非是寻找一个说服将士们的理由罢了,东吴的目标本就是处于江南上游的荆襄之地。可是太史慈一想到刘表,却觉得吴晨所说之事,刘表亦未做到,刘表占据荆襄之地十余年,地广人富,兵精将广,却未曾敢有攻打曹操之念,何故以此为由责备东吴孙氏一族。

    吴晨见太史慈心中已生不忿,便继续评价了一番刘表,“刘表也曾做英雄之举,单身匹马入荆州之地,一举平定周围叛乱,还荆襄诸郡太平盛世,奈何晚年志短,又被蔡氏、蒯氏把握政权,心有余而力不足,此非英雄之状,非明主可依。”说到刘表,吴晨也是摇头顿足,感慨万千。

    太史慈见吴晨如此形状,便心生他念,于是想要说服吴晨与自己一同前往东吴,帮助孙氏一族守境安民,待时以出军伐曹,复兴汉室天下。吴晨却是摇头苦笑,说东吴孙氏并未真心想要匡扶汉室,仅以一己私利而弃国家存亡于不顾,又怎么敢奢望孙氏一族能够以扶持汉室为己任呢。话已说道如此地步,太史慈自然知道吴晨虽然年纪轻轻,但对于当今局势亦有自己的高见,于是借机询问当时明主该当何人。

    吴晨便将刘备之名告诉了太史慈,可太史慈对于刘备似乎并没有什么好印象,只知道刘备曾为织履贩鞋之辈,一生颠沛流离,虽贵为汉室宗亲,但终究一事无成,生于乱世之中,屡次投靠于各大诸侯寻求庇佑,却又屡次背弃,并不是英雄所为。

    吴晨见太史慈如此评价刘表,心中自然有些不悦,“将军识人却如此偏颇,且不知英雄之志不可易,英雄之事不可曲。”说完就要离开。

    欲知太史慈与刘备之事如何由来,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