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七十章 夏侯择路刚脱身 逃命路上遇张飞

第七十章 夏侯择路刚脱身 逃命路上遇张飞

    话说荆襄、东吴、西川联军围攻宛城多日却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军中不免有些士气低落,不过吴晨早就有了拿下宛城的计划,而之前的攻城不过是尝试而已。再部署了一番之后,吴晨第二阶段的计划开始实施,而随着内部流言四起,宛城的军民也不再是铁板一块了。之后联军凶猛的攻势,更是让宛城军民的信心加速瓦解,负责驻守宛城的夏侯兄弟不得不为自己想出路,而宛城的北面正是联军留给夏侯兄弟的退路,只不过这条退路是否安全,他们也不得而知。

    当夏侯兄弟率领部分曹军来到宛城北门时,这里早已被宛城百姓堵了一个水泄不通,夏侯惇此时已经没有办法再去管这些事情了,因为破城在即,他根本没有心思再去考虑其他了,夏侯惇想起之前在宛城内传播的流言,现在居然真的变成了现实。但是夏侯惇也算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知道这件事情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流言的出现的又如此突然,其中必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一切很有可能都是联军安排的。因此,夏侯惇自然不愿意事情都按照这样继续发展下去。

    当然,此时的宛城想要守住已经是不现实了,如果这一切都是联军的计划,那么从宛城北门撤离的路线必然是联军事前就已经安排好的,若是夏侯兄弟带着曹军从这条路撤退,很有可能再次遭遇联军的伏击,以曹军现在的状况,根本不可能抵挡的住,因此夏侯惇必须要为自己找到一条安全的路线。

    当宛城北面大门打开的一瞬间,拥挤在城门口的百姓再也没有阻挡,一股脑的冲出宛城。而夏侯惇率领的曹军并未在第一时间出城,因为他担心联军有准备,因此想让涌出宛城的百姓替他们探路,随着出城的百姓越来越多,宛城北门的拥挤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夏侯惇虽然焦急,但为了安全,还是耐着性子等待了一段时间,而此时跟在夏侯惇身后的曹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而对夏侯惇的命令也言听计从,若非如此,夏侯惇也不可能控制的住这些曹兵。

    确认城外没有联军的埋伏之后,夏侯惇才带着身后的曹兵冲出宛城。在此经营多年的夏侯惇深知,从宛城回许昌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但这三条路各有优劣,一时间夏侯惇也不知道该作何选择。官方修建的大路,自然是平坦宽阔,修路的目的本就是为了行军所用,因此道路两边可藏身的地方并不算多,因此联军想要在大路上安排伏兵,也并非易事。相比而言,距离许昌最近的小路,则需要穿越层层密林,且道路并不算平坦,这条路上若是有联军提前安排的伏兵,那也是很难被提前发现的。至于这第三条路,路程上来看是最远的,因为需要绕道而行。

    夏侯惇当下面临的就是抉择,如何从这三条路中选择一条最为安全的,毕竟夏侯惇手下的兵马所剩也不多了。夏侯惇和夏侯渊等人商议了一番之后,最终选择了那条最远的路。之所以如此选择,也是充分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大道虽然宽阔平坦,路边也不利用隐藏,但正是因为宽阔所以可以驻守大军,而夏侯兄弟所带的人并不多,若是真的在路上遇到对手,突围的难度可想而知。至于那天穿越密林的小路,夏侯惇自然也不愿意冒险,毕竟对手隐藏起来也很难发现,若是遭遇伏击的话,结果可想而知。

    而之所以选择这条绕远的路,也正是因为这条路远,所以夏侯惇认为联军来不及部署,此时形势紧急,夏侯惇也来不及派出兵马前往打探,因此也只能凭借着自己的作战经验做出判断。不过夏侯惇的判断也的确是合理的,毕竟联军从发动攻城进攻到现在也没有多少时间,而以对方的兵力来看,这三条路通往许昌的路,联军最多选择其中一条进行布防,因此夏侯惇最终的选择也充斥着一些冒险的成分。

    夏侯兄弟逃亡之路暂且不提,先说联军攻打宛城的事,因为有了事前的安排,因此这一次攻打宛城,联军也算是准备充分,当然在宛城内放出流言之前,吴晨就已经布置了堵截曹军逃兵的部队。这一次攻城战因为联军准备充分,而且是全力攻击,因此攻势是一浪高过一浪,而宛城内因为流言四起的原因,军心早在战斗开始之前就已经动摇了,因此宛城的防御力急剧下降,此消彼长之下,联军在攻城战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只不过当联军士兵涌入宛城之时,夏侯惇率领的曹军残兵早已从宛城北面离开。

    这一切的事情都和事前的计划如出一辙,因此联军丝毫不慌乱,一部分士兵进入宛城张榜安民,收缴宛城内器械、兵马,收拾宛城内的烂摊子。而还有一小部分兵马在黄忠的带领之下从宛城北门出发,继续追击逃窜的夏侯部队。

    战斗的主要部分已经结束了,因此太史慈、刘磐、严颜等主要将领都集中到了宛城的帅府之中,等待着各部传回消息,经过一番清点检查,这一战联军可以说是大获全胜,夏侯兄弟因为事出紧急,根本来不及携带太多的兵马、物资,因此这一战的战利品十分丰厚,俘虏的曹兵更是不计其数。联军的主要将领每个人的脸上都乐开了花,有了这一战的成果,他们也算是不虚此行了,而至于如何瓜分战利品的事,就只有稍后再谈了。

    相比于其他人,吴晨此刻还是十分紧张的,因为他还在等着一个人的归来,而这个人正是黄忠和文聘,因为两人接到的任务并不是攻打宛城,而是在路上等待伏击夏侯兄弟率领的逃兵,而吴晨战前的部署中根本不像夏侯惇那么纠结,他清楚从宛城逃往许昌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至于那条需要绕很远才能回到许昌的路并没有在吴晨的考虑范围之中,毕竟那天路直接通向的并不是许昌。这一战吴晨可以说是将联军中有战斗力的兵马全部派出,甚至都没有兵力在去安排预备队,之所以如此窘迫就是因为黄忠、文聘两支伏击的队伍,黄忠率领五千兵马驻守在大路上,而文聘率领三千兵马隐藏在密林之中,仅仅这两支队伍就占用了近万人。毕竟宛城的攻城战才是这一次的重中之重,因此吴晨不可能舍本逐末。

    而如此一来,夏侯惇所做出的选择就显得十分明智了,因为他选择的路正好避开了吴晨布置的伏兵。可是夏侯惇就真的躲过了这一劫吗?并非如此。尽管他选择的路是避开了联军的围堵,但却遇到了另外的一支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出现,甚至连吴晨都不知道。

    为了确保一路上的安全,夏侯惇派出了多个轮次的探马,一路上仔细查看着周围的情况,如此一来夏侯惇等人才敢放开速度。一直都没有发现异常,让夏侯兄弟二人安心许多,尽管丢掉了宛城,但是只要能够保住性命,未来的情况说也说不好,于是将速度彻底放开,一路疾驰。可就在他们即将离开宛城地界的时候,夏侯兄弟二人,发现前方一里处,一人单枪匹马立于道路中间,旁边也没有任何兵马。因为距离较远并不能看清身份,于是大部队将速度放缓下来,慢慢走近一看,夏侯惇心中一惊,因为他也没有想到这个人居然会出现在这里,因为他事前怎么也想不到。

    “我奉军师之命,再次已等候多时了。”那人看到夏侯兄弟率领着曹军残兵到来,没有一丝慌张,十分淡定的说道。

    夏侯惇和夏侯渊二人定睛观看,此人他们自然是认得的,因为之前就与此人打过不少交道,此人正是刘备的三弟,张飞张翼德。看到张飞,夏侯兄弟二人也是对了一下眼神,他们在对方的眼睛里面都看出了疑惑,之前传闻刘备欲兴兵攻打许昌,因此曹操才未能向宛城派出救兵,而张飞本就是刘备帐下大将,他此时不在前线为何会出现在此处呢?难道刘备已经拿下了许昌?此时将张飞派来包围他们吗?突然冒出的想法让两人都是冷汗连连。

    “你来此何为?”夏侯惇拍马上前,对着张飞问道。

    “何为?”张飞大笑着继续说道:“你等之前兴兵二十万,欲攻打我汝南,而今相见于此却问某何为,岂不笑话?我奉军师之命,再次等候多时,我已在帐前立下军令状,定取你二人项上人头,闲话休要再言,我兄长等某回去吃酒呢。”说完张飞也不等对方答话,拍马提着丈八蛇矛就冲了过来。

    “大眼贼,你欺人太甚!”夏侯惇看对方如此逼迫,也知道这仗不打是不可能了,对方只有单枪匹马,情况并没有那么恶劣,因此夏侯惇也想速战速决,解决了张飞赶紧继续上路,虽然曹军此时战斗力不足,但对方也仅有一人,因此夏侯惇还是有信心取胜的。

    欲知张飞与夏侯惇交手情况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