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八十章 降将守境复安邦 一语震天气色静

第八十章 降将守境复安邦 一语震天气色静

    话说吴晨在大庭广众之下应付着荆襄官员的盘问,不仅当场羞辱了一些胆小怕事之人,更是让众人对吴晨有了新的认识,而其中荆州之主刘琦心情却是十分复杂,喜的是自己手下有如此青年才俊,忧的也是吴晨隐藏的实在太深。刘琦打断了众人的“盘问”,将自己心中最大的疑问提了出来,而吴晨听完之后也十分纠结,可是被逼到如此地步,吴晨即便想要脱身,也没有那么容易。

    刘琦在听闻宛城传回的消息之后,便将荆襄众官员叫到一起商议如何处置吴晨的事情,而众人也是争论不休,不过庞季从始至终都未开口,于是刘琦也没有最终的定论,但是他心中明镜一般,知道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因此才会安排今日这场针对吴晨的“盘问”环节,而刘琦的计划也的确和吴晨所想不差,吴晨若是不能抵挡众人的“盘问”,那刘琦自然可以顺水推舟,给吴晨扣上一个“吃里扒外”的罪名即可,随随便便就可以将吴晨处理掉。若是吴晨可以应付这等局面,刘琦自然愿意听取吴晨关于宛城之事的想法。当然,刘琦的心中还是有自己的偏好,他也希望吴晨能够顺利的应付,毕竟吴晨和刘备、诸葛亮等人关系匪浅,自己真的要处置吴晨的话,说不定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吴晨与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关系,就仅仅凭借吴晨在荆州所能控制的力量,刘琦想要收拾吴晨也绝非简单的事情,毕竟吴晨隐藏在暗中的实力根本没有暴露出来,尽管这些实力大部分都不能摆在明面上,但吴晨如果真的遇到了危及生命的祸患,那他也不会轻易束手。正是因为刘琦的心中有颇多顾虑,他才在听了一段时间之后,对于的判断也越发清晰了,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他果断的终止了这场对论,而将最终的问题抛了出来。

    刘琦的表现的确让吴晨有些意外,但也并没有完全超出吴晨的想象范围,毕竟宛城现在的情况是各路诸侯都十分关注的,其中不仅仅是牵扯到其中的荆州、东吴、西川,就是刘备、曹操等人都再观望,毕竟这种利益争夺的事情,在这样的时代发生了太多次,而因此引起的灾难也数不胜数,面对宛城这样的一块大蛋糕,想要分配均匀,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一旦利益分配不均,那局势变化就说不准了。

    吴晨在听完刘琦的提问大脑在飞速的运转,尽管事前他就有了一些想法,但是如何将这些内容说出来,还是需要一番梳理。为了给自己赢取更多的时间,吴晨装出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在大殿上不停的踱步,而周围众人也都议论纷纷,毕竟这宛城的利益如何分配,牵扯范围很大,而每一个人都十分关心。当然众人中也不免有一些幸灾乐祸之辈,吴晨在之前表现的的确够出色,由此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记恨。

    “诚如我主刚刚所言,攻打宛城确是在下提议、谋划与实施的,幸得我主洪福庇佑,将士不畏生死,才将曹贼军队逼退。然而东吴、西川两军在此战之中亦是三军用命,正是联军将士悍不畏死,才有今日之大胜。然而胜利虽然到手了,但问题并未就此解决,因此在宛城之战胜利后,我便开始为此事思虑对策,幸得上、中、下三策,以解宛城之急,望我主慎之又慎。”吴晨不紧不慢地说道。

    “先生既有良策,何不速速道来。”刘琦一听吴晨心中已经想法,自然很想知道。而殿内众人的想法自然是和刘琦差不多的,都希望知道吴晨到底如何处置这件事情。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此乃上策。”吴晨继续说道,“驱虎吞狼,俯首称臣,此乃中策,这下策......”吴晨略微停顿了一下,环视了一下周围众人,然后说道:“秣兵历马、枕戈待旦,实为无奈之举,愚意此乃下策。”说完之后,吴晨便不再开口了,因为他需要给刘琦以及在场众人一个思考的时间。

    的确如吴晨所计划的一般,当吴晨将这上中下三策说出来之后,殿内众人都陷入了思考之中,而刘琦更是眉头紧锁,表情十分苦恼。吴晨虽说说出了这上中下三策,但并未细说,因此倒是让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吴晨就这么静静地等待着,他未开口,而刘琦也未询问,殿内众人有些人独自思考,有些人不时和身边之人耳语一番,但绝大部分的人都是面露难色,一时间不明白吴晨所说的这上中下三策究竟是什么。

    许久之后,刘琦才回过神来,刚刚他陷入了深思之中,却依然有些不明所以,因此不得不开口询问:“先生这上中下三策中,下策不难理解。而上策中,我为渔夫,可得何利?中策之中,何为虎,何为狼?诸多不明之事,望先生不吝赐教。”

    看来刘琦是认真思考过的,那吴晨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开口说道;“先说上策。宛城乃我荆州故地,若将宛城纳入荆州版图,则为万民之所望,然东吴、西川驻兵宛城,未有离开之意,其心昭然若揭,此时若以宛城之地相争,起三家治乱,荆州必无善利可得,即便得宛城之地,也是劳民伤财,更结怨与东吴、西川。试问,我主何不退而求次,以夏侯惇、夏侯渊二人为利,招之入荆州之地,说之以利益权衡,若我荆襄之地得此二将,岂不是如虎得翼?北抗曹操,南据东吴,可保荆襄万世基业。”

    刘琦听完点了点头,但是眉头依然紧锁,这宛城可是他心心念念的,他的父亲刘表得宛城又失宛城,而自己若是能够再将宛城收回,岂不是功勋卓著的大事嘛,对于新上任的他而言,绝对是可以抚慰荆州百姓的丰功伟绩。至于吴晨所提到的,夏侯惇和夏侯渊都是曹操手下爱将,又和曹操之间关系紧密,以刘琦如今的身份,如何能够打动这二人呢?于是刘琦有些不情愿的问道:“夏侯兄弟二人确有实才,可堪大用。若能入我荆襄之地,必能大展宏图。然宛城之地,隶属荆州久已,得此二人尚未可知,却失宛城之地,岂非竹篮打水一般。”刘琦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此时的他对于招揽夏侯兄弟,没有丝毫的信心,至于强抢宛城之事,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颇有些左右为难。

    “我主圣恩在前,天下大势在后,夏侯兄弟二人亦非不明事理之辈,只要主公愿委身相劝,说以利害,保其家人老小安危,许以兵马之用,不求二人不竭心尽力。”吴晨继续说道,“宛城确系荆襄故地,然今日之势,不可强求,西川地处偏远之地,久有入主中原之心,奈何无机可趁,今日得宛城之地,焉能轻易错过。东吴孙氏亦是如此,孙氏不甘久居江南之地,早有北进之意,奉当今天子之命,入我荆襄之地,无利不返也。而我主若执意与东吴、西川争抢宛城之属,以何为先?不若暂避锋芒,坐视东吴、西川两虎相争,从中取利。兼宛城距东吴、西川两地路途遥远,不论宛城属其任一,兵马粮草皆有隐患,我荆襄之军只需扼住宛城咽喉要道,但闻一令,便可直取宛城。我主可派夏侯两将分驻东吴、西川两地交界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此降夏侯而复得宛城之事,岂不是易如反掌。”

    刘琦听完吴晨的解释,也是恍然大悟,此中关键偏偏就是自己心中对于宛城的执念,可自己却忽略了宛城到西川、东吴的距离如此之远,不论任何一方占据了宛城,其中不便之处诸多,而荆襄双方与宛城之间隔着荆州,对方想要借道而过,可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先生之言甚妙,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刘琦面带笑容地说道,此时困扰着他的心结已经稍稍打开了。

    在场众人不由交头接耳起来,相互议论吴晨这上策所说的方法,有的人点头称赞,自然有的人摇头否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不过刘琦并未就此做出决定,毕竟吴晨之前说有上中下三种方式,不如继续听完之后再做决定。于是便让吴晨将中策和下策也进行一番解释。众人也都想知道吴晨这所谓的中策和下策又是什么。

    “中策乃驱虎吞狼之计,俯首称臣之法。然此喻或有不妥。不知诸位可曾记得,昔日何进把持朝政,欲除宦官之害,便请西凉董卓入京之事。后因董卓势大,就此把持朝纲,霍乱宫廷。而今之狼,乃东吴、西川之兵,两方据我宛城,自不愿轻易交出。这虎,”吴晨稍稍迟疑了一下,继续说道,“这虎,乃是汝南刘备刘皇叔。”

    果然众人听到这驱虎吞狼之计中的虎居然是刘备的时候,每一个人的脸色都变得有些不自然,先不说这驱虎吞狼之计是否可行,仅仅是这刘备与董卓,就是完全两种人,董卓残暴好杀、人人得而诛之。而刘皇叔爱民如子,德高望重,两人之间的差距如天地之远,怎么在吴晨的话里面,这董卓和刘备反倒成为了一类人呢。众人心中多有不解,而之前吃了亏的人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打压吴晨的机会,于是出口反驳吴晨,说吴晨信口雌黄、夸大其词,刘备是如何的仁义,如何的忠君爱国等等。甚至之前吴晨刚刚对刘备赞赏有加,此时却比作猛虎,让众人十分鄙夷。

    不仅是在场众人不解,即便是刘琦也无法相信吴晨对刘备的评价前后差距如此之大。不过刘琦并没有因为吴晨的话而恼怒,反倒是十分好奇吴晨为何如此比喻,毕竟在刘琦看来,吴晨和刘备的关系,反倒是比自己这个主公更加亲密一些。

    “先生此喻甚是惊人,望先生详细说明。”刘琦的心情虽然起伏,但表面上还是一副平静的样子。

    吴晨说完刘备如猛虎之后停顿下来,其实就是为了看一看刘琦的表现,吴晨知道自己的言论一出必然引起轩然大波,而刘琦和刘备更是叔侄关系,因此吴晨希望能够进一步判断这两人的关系是否真的不堪一击,而吴晨只有摸清楚刘琦对刘备的态度之后,才能为之后的计划做准备,而刘琦的表现让吴晨暗中竖起大拇指,不得不说自己从《三国演义》中对于刘琦的了解实在太少了,而且太片面了。

    欲知吴晨中策、下策是何内容,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