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废墟到罗马帝国 » 第三十四章.无用的人类

第三十四章.无用的人类

    其实到这一步水泥的最主要的原材料就已经算是完成,三五个工人用铲子把这些散落在地上的这些生石灰颗粒铲起来装到木箱子当中,这些木箱子随即被运送到一旁早已由木匠修建好的由水力驱动的搅拌器当中。

    即使是来到这里之前就已经在心里大概的知道这次展示的结果,但是亲眼见证了着一系列让人感到奇怪的步骤之后,所有人不禁没有明白,反而愈发的迷惑起来,那些工人们只是在这里搬运东西,就能够把从泥变成石头的石灰弄出来?

    虽然为了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而在这片河边修建了大大小小的三架水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水泥工厂所需要消耗的人手现在已经直线下降,能够利用水力的地方倘若不加以利用的话,简直就是愧对这顺流而下的台伯河水啊。

    这些被已经经过煅烧后的水泥熟料都将会在这里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添加一些少量的辅助成分。

    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往里面添加一定量的石膏,这东西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充当缓凝剂,借此来调节水泥熟料的水化胶凝时间。

    如果不掺入石膏或石膏掺量不足时,水泥就会很容易发生令人头疼的瞬凝现象,这样的话整个批次的水泥就统统无法使用,但是倘若石膏掺量过多,则会促使水泥凝结加快,同时还会在后期引起水泥石的膨胀开裂破坏,进而为建筑埋下一些隐患。

    至于同时混入的一些火山水,那就是纯粹的为了建筑的石灰凝固后的硬度考虑,当然火山灰也并不是最优解或者是不可或缺的,比较虽然亚平宁半岛上并不不缺乏火山灰,但是这仍是不能够大批量生产的。

    而燃烧过后的眉粉以及以后炼铁高炉当中排出的矿渣也同样能够添加进石灰当中使用,反正都是为了增加硬度,这几种材料在未来可能根本不愁供应,所以现在生产的掺和着火山灰的石灰可能也就是目前凑活着使用。

    当然以后用矿渣来替换火山灰的原因还并不仅仅是因为经济上面的考量,丹妮娅也是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结果发现虽然在添加了火山灰之后,相对于其他的对照实验组水泥块来说,火山灰水泥的硬度出现了十分明显的硬度提升。

    但是这种神奇的提升也是有着令人不可忽视的代价的,就是火山灰水泥的凝固时间十分的惊人,甚至到达了添加煤灰的水泥的两倍还多,也就是说同样的工程,丹妮娅如果采用火山灰水泥的话,费用将会在悄然之间翻上一倍。

    所以现在的熟料除了添加石膏之外也就只是又添加了一些煤灰进去,毕竟现在现场这么多人都在看着,总不能让他们直接等到晚上,虽说今天的太阳全都被阴云给遮住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还是让一些心急的人感到不耐烦起来。

    适当的加速还是很有必要的,反正现在不过是向着骑士团的诸多行政人员以及围观过来的人展示,自然是越快越好。

    整个搅拌器的容器部分却都是用铁打造而成,另外设有木制支架,防止在搅拌当中发生倾斜甚至倒塌,上面也装有防尘盖,这种东西并不是丹妮娅亲自设计的,只不过是大概的构思,整个细节的补充和完整仍然是由那些工匠完成。

    整个搅拌器里唯一需要人为操作的部分大概也就是下面漏斗的开口,下设一个开口,往外一拉,所有的搅拌好的材料都将会通过鞣制好的皮革管道进入下面的石磨当中。

    下面的石磨也是为了生产水泥而特制的,相较于一般用磨麦子的水磨来说大了好几圈,这也是为了尽可能在一次研磨当中能够吞下更多的已经混合好的熟料,为此在石磨的重量和水车的动力之间做了一番平衡之后,整个石磨由单独一个水车驱动。

    经过煅烧过后的石灰石相较于之前结构已经变得松散了很多,再也没有了那令人不适的嘎吱嘎吱声,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嗤嗤声,总算是不再折磨别人的耳朵了。

    其实在整个一套程序在有序的运转的时候,丹妮娅却是在看着那些都已经因为震惊而说不出话来的人们,心中还多少是有些自得,这东西就算是在怎么简陋,在怎么难看,也是现在这个时代欧罗巴大陆上唯一能够实现流水线生产的地方。

    丹妮娅也的确没有看错,现在围观在旁边观看是每一个人都不自觉的长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在不断的眨巴眼,仿佛都以为自己看到的是幻觉一般,这些所有的东西每个人之前都在台伯河变见到过,其中有的人还觉得也就不过如此。

    不就是水车加上一些木杆么,只要看一眼我就能做出来。

    但是现在,这种念头已经全然的消失掉了,的确,着一系列的机械当中每一个组件都在之前见到过,可是谁都从未想过,这些东西组合起来居然能够产生这种令人震撼的效果。

    可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怀疑,再怎么动摇,被水力驱动的水磨仍在在哪里不断的转动着,研磨出来的粉末在周围不断的堆积着,直到被人用刷子给轻轻扫了下去,跌落到一个布袋子当中,等到一个袋子装满便被工人用针线快速缝好,堆砌到一边的空地上

    丹妮娅将水机理解整合到生产当中的这一举动已经完全的颠覆了他们以往所熟悉的方式,如果他们去过低地国家见过风车,并且理解其中的原理的话,或许还能够理解。

    然而这里是亚平宁半岛,南欧一年四季风平浪静的气候导致了这里的人们并不需要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按照他们脑中的正常的想法,生产或者是建造某些东西的主力应当是由人组成的,就想之前的军工厂一样,虽然实行的是什么分工生产,但是在众人看起来也似乎还是跟之前没什么不同。

    什么时候这些不会说话也不能动的木头也能作为生产的主力了?如果真的能够那样,那么在这石灰的整个生产过程当中难道人就仅仅是作为一个打下手的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