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乡村振兴之新农村 » 60.视频会议

60.视频会议

    回到家,关上门,坐在沙发上,打开手机,天成决定召开李家庄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视频会议。

    大家对这个提议十分赞同。

    十分钟,四个人集结完毕。建立了一个工作微信群。

    胜叔不知道怎么进群,还专门跑道街上找了个十来岁的小孩帮忙。

    时间紧迫。

    天成首先讲明了这次检查的重大意义,大家要拿出十二分的精气神铆足了劲把迎检工作圆满完成。

    “我们都已经在干着呢,不信,你看,我给你拍个视频,大街上扫得比我的脸都干净。”阿哲开玩笑的说。

    “为了支持咱村的工作,我可是从WLMQ坐动车回来的,腰都做酸了,胳膊腿也散架了。”阿哲满脸痛苦状。

    “回头给你放一星期的假啊。”

    “假就不必了,路费能报销就行。”阿哲一脸嘻嘻的。

    “别贫啦,论牺牲,谁都没有村长的付出多,老婆还在医院呢,还得操心村里一大堆事。都是一起共事的,大家都担待些,让村长少操点心。是不是?”还是胜叔理解。

    “好了,闲话少说,咱们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呢,一是写汇报材料,这个我负责,需要一些具体数据,郭霞你帮我整理一下。第二呢,是卫生整治,包括村内院内,街道上除了打扫,一些枯枝落叶残花败柳之类的也要清除掉,标准要高些。村民家里院内也要动员打扫干净,领导来了,总不能闭门不出吧,万一进了哪家,邋里邋遢的,一下子把咱们的形象拉低了。领导才能来几次呀,是不是,这也是给我们一个大扫除自我美化的机会。第三呢,一些典型的重点检查的场所,比如党建广场、村史馆、锦鲤公司、村养殖场、垃圾处理中心,还有几个代表性的庭院五美庭院这些,请专业的环卫公司打扫干净,务必做到整洁亮丽、井然有序,阿哲你多操点心,这一块。其他的哪些还需要布置的,胜叔安排他们摆放好。最后,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要保持在最佳状态,那些老弱病残的当天就少出门,没有口德的,提醒一下,别往大街上溜达。”

    天成一口气说完,大家也都习惯性的记录下来,看来这视频会议和现场办公效果还是一样的。

    “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需要挂条幅吗?热烈欢迎领导之类的。”郭霞问道。

    “这个不用,现在领导下基层都很低调,不需要造势。”

    “哦,对了,当天大家都穿得精神点呀。”天成笑起来了。

    “那是当然,我就不往前凑了,一张老脸,你们三个打扮的漂亮些啊,展现一下农村年轻干部的形象。”胜叔笑道。

    “我负责给领导拍照。顺便把大家也拍的好看些呀。”郭霞对自己的摄影水平越来越自信了。

    “那我得打扮的帅帅的,如果可以,还可以借用一下领导的红毯走走,可是领导没这个排场。”阿哲调侃到。

    “你以后肯定有机会。”郭霞笑笑说。

    “啥时候,我怎么不知道。”

    “等你结婚的时候呀。到时候,你不用请摄像师了,我免费给你录。”

    “那先谢谢您了,姐。”

    众人哈哈笑了起来。

    会议宣告结束,各自领命而去。

    开完会,天成一看表,12点多了,给妻子点了份外卖。

    自己到楼下要了碗烩面,一盘凉菜,一瓶啤酒,边吃便构思着如何写汇报材料。

    若论讲,天成能讲滔滔不绝,讲个一天一夜,可论写,这着实难为了一米八的大男人。

    不会就学吗?从小学生作起。

    他拨通了张秘书的电话。

    “喂,张秘书,不,张老师,我是天成啊,这次你可得教教我,县长来检查,这个材料我可弄不好,这不,都火烧眉毛了,我一个字也挤不出来。你那有模板之类的吗,我学习学习。”和小张说话,要轻松随意些。

    “李哥呀,这个没问题,学习可以呀,千万不能抄袭。我给你发邮箱还是微信。”小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人很麻利勤快,文笔很好,是领导的得力干将。

    “邮箱吧,在电脑上看着方便些。我先写个草稿,回头你修改修改呀。现在在省城,不能当面向你请教,过两天回去请你吃西餐啊。”

    “不用吃西餐,李哥,你们村的地锅炖鸡就行。”

    “哈哈,没问题,随时来。”

    挂了电话,天成把邮箱通过微信发了过去。

    匆匆吃完面,天成便回家打开笔记本电脑,下载了材料。

    带上妻子的衣物便打车往医院分奔。

    妻子的检查项目基本都做完了,专等着挨那一刀了。

    天成在病床旁边摆了个凳子,把电脑放在上面,当临时书桌。没有凳子,拉过来一箱特仑苏牛奶,垫上他的外套,搞定。

    15床的赵老师还以为他要写论文呢,那认真劲让人忍俊不禁。

    当然,还有接二连三的电话,无非是胜叔他们汇报村里的情况,和一些七七八八的事,老年活动中心的象棋、围棋是不是需要去买,留守儿童辅导室的图书是不是也需要购买或者捐助?乡村振兴的标语该怎么写合适?村西头谁家的大货车停在那三个月还没挪......

    刚开始天成还出去接打电话,后来进进出出的太麻烦,干脆在病房办起公来。

    不知道还以为是大领导呢,14、15床的见到这么敬业的干部,连连夸赞,谢梅心里美滋滋的,嘴上却十分不屑的说:“他呀,小村官一个,却比市长、县长都忙。”

    从接二连三的电话里,妻子也听出了端倪。

    有些担心的问:“你们村这几天这么忙,我这里也没啥事,现在又不做手术,实在不行,你就回去吧,过两天再来。”

    天成觉得不能再瞒着谢梅了,总要想出个两全之策。

    “你说巧不巧,县长15号到我们村检查,正好那天你做手术,你说这个咋办?”

    妻子的脸一下子阴沉了下来。

    “我这两天也一直在发愁呢。我走了的话,谁来照顾你呢?再说换做其他人,我也放心不下呀?”

    可就算是找其他人,谁来合适呢?亲戚?朋友?

    看着14号床老太太,从住院到现在,每天来看望的人三三两两,还有一个女儿衣不解带的24小时伺候着,真是幸福。人到老了,不就图个子女照应,老有所依嘛。可中年人生病,靠谁呢?父母已经年迈,孩子尚小,谁来照顾吃喝拉撒呢?15床的张老师不就是这样吗?马上16床也成为孤家寡人,真真同病相怜了。

    中年人生不起病。

    谢梅想了想,委屈地说:“要不让我妹妹来吧,照顾两天。”

    “能行吗,她家不是在江苏吗?坐火车还得一夜呢?再说,人家不也上班吗?”

    “可你想想,咱还能指望谁呢?让妈过来吧,估计她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万一走丢了怎么办?再说也帮不上啥忙。我妹妹来的话,照顾起来也方便些。”

    是呀,关键时刻,血缘胜过一切。

    想起这,夫妻俩都为儿子担忧,没有兄弟姊妹照应,将来遇到类似的事情可该如何是好。

    妻子拨通了妹妹的电话,妹妹一听姐姐生病,恨不得马上过来,谢梅让她不要着急,15号之前赶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