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湖游途记 » 六 少年郎初入人海(中)

六 少年郎初入人海(中)

    把马车装好,黄招财牵着黑马载着车回城,背后是几个男人在伐树犁地。

    车中,杨业闭目养神,回城之后事情很多,他得好好想想计划。

    梨花小院离城不远,但土路坑洼,颠簸不停,上了官道才渐渐平稳。七八里的路,也花了一个时辰。

    城门口的兵丁认识黄招财,大家相互招呼一声,不用检查就进去了。

    “老黄,找到东家了?”

    “哪有,租个地……”

    得进了街,黄招财询问道:“小相公,先去书店,还是县衙?”

    杨业:“先去书店,买纸砚,这几天用的多,快没了。”

    “还是黄纸吗?”

    “买几张宣纸吧。”

    科举总共有四次大考,分别是童试,解试,会试,殿试。

    童试分三场,县城过一场,府城过一场。两场过了,就是童生。可以参加地方最高行政单位的考试,童试,由郡城长官主持,过了就成生员,俗称秀才或相公。

    黄招财称杨业小相公就是一种恭维,笃定他一定能过童试。

    将纸砚放好,掀开幕帘,春日的阳光洒在大片空地上。有徒步赶来的寒酸书生,有双马驾来的贵门公子,有的戴冠而立,显然二十成年,也有胖如肥猪的世家子,艰难爬下马车,浑浊的眼睛中看不出灵光,让人心中暗道,内幕,内幕。

    运起玄劫功,发现众人头顶的灰色劫气四处缠绕,混乱不堪。唯独那个胖世家子,顶着几缕黑煞,隐隐有波及周围人的预兆。

    只看一眼,便停了功法,下车往人群而去。黄招财恭敬的守在马车边,开始和旁边的人聊天。

    两种人群,相距三米,却是两个世界。书生在另一边高谈阔地,家奴躲在一旁说家庭琐事,任何一方擅自插入,都只会让人惴惴不安。

    自己让黄招财不用下跪磕头,他就不磕头。自己说的五五分成,他就五五分成。自己去挑水练追风术,却把黄招财吓的跪地上,直喊让小相公劳累,是自己没用。

    前世他看过这么一张图片,一个年轻的清官坐在太公椅上。一对年迈的农民夫妻跪在地上,口中直喊,青天大老爷。

    自由,平等对于黄招财代表的人来说,它就是一个荒诞的笑话,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圈子,你往上爬,别人会理解你。如果你甘愿往下走,那就是离经叛道。

    在封建时代,稳定大于一切,任何挑战这条底线的人,都会招到大多数人的抵制。如果没有上层支持,没有外力介入,那么要么很快被消灭,要么重新一个轮回。

    农民,地主,商人,工匠,世家,书香门第,宗室……早已将等级划分的清清楚楚,任何敢于公开的越线者,要么死,要么改朝换代……

    参与县试的人心有所感,侧目而视,稚气未脱的少年手捧竹简,外穿淡黑长衫,内衫白衣,白带束发未及冠,跨步而来。

    “小生杨业,未取字,拜见诸位同生。”

    每个人都有身份证明,都是乡里乡亲,一问就知道你是哪里的人,再问名字,祖上三代都能查清楚。

    周煊祖上出过进士,到他自己只考了一个举人,会试落榜,成了七品县令。

    因为周雨萱的玩闹,他去完善了杨业的身份证明。

    证明上写着:杨业的义父叫杨榆,是宣威六年落榜秀子,回途中捡到杨业认了义子,托关系拜周煊为师。

    而杨榆,前三年刚好去世,而杨业守孝三年后出来科举。

    科举之道,让周煊玩个明白,这不明晃晃告诉大家。

    考试一百分,我替父守孝三年,县试满分过!府试守孝加五十分,老师叫周煊,加十分,保过。可以说两场考试杨业不用来就是童生了,以至于大家比拼自己的胜算时,软实力不行,因为没有一个去世老爹让自己守孝三年。

    参加县试的人,足足有一百多人,有二十岁的,有三十岁的,甚至有四十岁的,但只有十二岁一个小孩子的,只有杨业一人。

    有的书生孩子都比杨业大了,可能孩子的孩子都生了,毕竟这是封建时代,四世同堂不说比比皆是,杨业偶尔还能在街上遇见一两家。

    衙役咚的一声响锣,打断了书生们的交谈。随着一声声的请,书生们踊跃入门。没有检查,除了不能带家奴,其它的都随便带。

    有一个穿的脏乱的灰白长衫书生,从怀里掏半天,看前面的人走的差不多了,就掏出一把钱,大约几十文吧,塞到衙役手里,拿着本《大学》就进去了。

    一百多人分散在五个房间,单桌单椅隔开,位置谁先来就是谁的,我挑个靠窗的坐下。

    宣布考题的人没来,大家交头接耳,讨论的都是女人,还时不时有嘿嘿声。

    一个主薄进来,咳了一声:“啊……”沉吟许久:“写满一百个字过关。”

    主薄说完,转身离去,众人抬头挺胸,有的还站起来,拈着细长毛笔,一边谈笑,一边写字,一心二用,极为轻松。

    而三十岁上年纪的,眉毛都要扭成一团,才在纸上写了十几个字。

    用竹简压平宣纸,上手直接一首《劝学》,第一段一气呵成。

    旁边一心二用的书生瞧了一眼,咦一声,点评道:“好一手颜楷体,已有三分神韵。”

    可不,前世我练了二十年。

    “在下宋游,家住宛城。”青衫书生报名字了:“杨同生这一手颜楷,举人不在话下。”

    众人一听,围过来,看到颜楷体的劝学,不吝称赞。

    主薄再进来,看大家围成一团,咳嗽一声:“交卷……”

    宋游,杨业等人先一步出门,宋游还喊着来梨花小院找自己,四月同去府试。

    我应声答应,周围几人也像宋游一样发出邀请,纷纷揽下。就当交人脉,替二小姐找个比李建文品德好一点的。

    至少这七八人,都是保过童试中秀才,冲一冲解试举人的书生。

    我还未上车,衙门口一个看着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跪在地上哭。

    黄招财走过来,看我没动,小声道:“小相公,他叫王慷,祖父,爷爷,父亲三代秀才,百亩土地都是免税。自从他父亲死后,租给他的田地被地主和官府按契收走,现在能读书,都是吃老本。”

    “吃了二十几年,县试都过不了,不是读书的料,又爱钻研官场……唉。听说,他两个儿子都吃了一年的糠咽菜了。”

    周围的人指指点点,宋游的车已经远去,摇头上车。

    黄招财牵着马,就听见杨业的叹气:“十几年奋斗不见结果,又岂止他一人啊……”